童年的记忆就像“哆啦A梦”的时光机器,可以随意穿梭回任一时刻、任一地点,与任一人物“重写”任一事件,即便这只是一个童年的梦想而已…
听母亲说,之前还有个哥哥,怀胎不到9月因药物中毒夭折,在那个计划生育“如火如荼”的年代,不知该庆幸,还是伤感,不管怎样,我来到这个世上,非常感谢我的双亲…
自从记事起,我就生活在镇府大院了,一直到小学三年级结束。起初,我家住在一处带院的平房,类似于两室一厅,一大一小两个卧室外加一个很小的会客厅,此时的大院儿还没有楼房…
那时的父母很忙,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爷爷家(参见《爷爷家的大院儿》),母亲偶尔接我过去待个一两天,离家后再拜托左邻右舍或同院儿的干娘代为照看。
有一次,我趁邻居阿姨没注意,自己跑出去找妈妈,一路打听妈妈的踪迹,竟找进大会议厅,我一排一排的寻找妈妈的身影,只是人太多了,我有些害怕,就俯下身子,在地上慢慢往前爬,爬到每个过道,还不忘使劲仰头,看看有没有母亲,终于有人认出了我,帮我叫来了母亲,但母亲只是托人把我送回了邻居家,就立马转身回到了会场,母亲眼角闪烁的点点泪花和她故作坚忍的表情不知是否有人留意…
夏天的夜晚,母亲喜欢在小院儿里为我洗澡,一个大大的白铁盆里,盛满了妈妈认真勾兑的温水,我独自一人在里面扑腾个没完没了,为我搓澡的妈妈被溅的满身是水,月光下母亲的微笑美丽动人,幼小的我感觉幸福无比…
劳累一天的母亲还会用录音机录下我在幼儿园学的儿歌、故事,还有我“即兴发挥”的小表演,如此有爱的磁带一直保存至今,感叹自己“年幼有为”的同时,也不禁自责现在的“相形见拙”了。
妈妈特别注重我的伙食问题,每次都给我满满的米饭,生怕我吃不饱,我虽然从小就爱吃米饭,但我毕竟不是“饭桶”…实在吃不下又不敢招惹这头“母老虎”,我就会假装想吐,妈妈见状也就不再逼我。有时妈妈见我吃不下饭,还会给我10元钱去买火腿肠,我会买上4根,那时候的火腿肠绝对是肉做的啊,哪是现在的“面肠”所能比?…
邻家剑哥很有爱心,妈妈经常放心的把我托管给他,他会教我拼音和很多益智游戏。因为大院儿里有很多母亲的好姐们儿,我跟他们的孩子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好伙伴儿了。
我们五个孩子每天一起上学,正好从一年级排到五年级,我最小,剑哥最大,其他依次是李哥、韩哥和张哥,这让我们安全感十足,从不担心会被那些“野孩子”欺负。
只是他们太“大男孩儿主义”了,我们凑钱去买玩具枪,他们自己先挑好了先进的“秘密武器”,到我这儿钱不够了,不顾我的反对,给我买了把“弹簧手”,一按动开关就伸出一只手的那种,简直把我当三岁小孩儿看。

过年领了压岁钱,我们会一起买鞭炮,也会买很多“甩鞭”(就是“沙炮”的前身),想想那时候的孩子真大胆,二踢脚、“大雷鞭”、爆竹等各式“军火”轮番上阵,100响、200响、500响、甚至1000响的鞭炮不舍得一下子放完,一个个拆零散了放,或几个拧在一起,或加持各种“道具”,变着法儿的玩儿,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花最少的钱,玩的尽可能开心…
我们还会轮流去各家“扫荡”,到了谁家就把谁家找出一个房间,尽情的狂欢,直到满地狼藉、无处下脚才罢休,并约定绝对保密,才“心满意足”的离去,现在想想感觉好傻,但过程确是无比开心的。
大院儿里终于开始建楼房了,尽管大人们多次警告不准上工地,但禁不住好奇心驱使的我们,还是选择在工人午休或傍晚停工的时候,偷偷溜进去上蹿下跳,堪比“跑酷”般刺激,也会偷偷拿走一些建筑废品,在修车的坑道两旁搭建自己的城堡和吊桥,竟被我们守护了很久,无论风吹日晒、雨雪冰冻,都挡不住我们玩耍的热情…
那时最爱去的是干娘家、张哥家、君姐家和韩哥家,干娘给兑的炒面味道超好吃,干爷喜欢快板,一高兴就给我秀上一段,两个表姐一个泼辣直爽,一个温柔可爱,我每次去都会去逗她家的阿猫阿狗,还会把她家的沙发垫当成“俄罗斯方块”玩的不亦乐乎。
张哥的爸爸在南方下海,每次去他家,都能见到很多新潮的食品和电子产品,我们喜欢坐在地毯上,一边吃着双M巧克力豆,一边看着《铁甲威龙》、《星球大战》这样的好莱坞大片,令我不能自已,乐不思蜀。
君姐家是“万元户”,她就像个“假小子”,闹得时候喜欢到处“疯”,静下心来就喜欢在家里“小制作”,像潜望镜、小电话等各种手工制品满屋子都是,她的朋友“五花八门”、“多如牛毛”,跟她真学会了不少技艺,增长了不少见识。

我们五人小队最喜欢周末在韩哥家集中写作业了,这让我们的父母甚感欣慰,但其实我们是在赶作业,在我们的“协同作战”下,周末作业半小时搞定,假期作业三五天就全部拿下,在他们或他们请的高手帮助下,我们的“战果辉煌”,但实际战绩却惨不忍睹,除平时学习扎实的张哥和韩哥外,我们纷纷在考试中败下阵来…
电子游戏时代到来了,扔沙包、打弹弓、弹玻璃球、跳房子、跳皮筋、捉迷藏、打水仗、炮子枪、皮筋枪等原来“不亦乐乎”的各种玩乐方式瞬间失去了兴趣,家家相继买上了各种游戏主机,孩子们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带上或买或借的“独版”、“几合一”、“几十合一”的游戏卡带,以“谁输谁下”的规矩车轮作战,歇人不歇机,打通了《魂斗罗》、《脱狱》、《圣斗士》、《太空堡垒》《忍者神龟》等一个个经典的游戏…
不满足于家用机的我们,跑到一个个“方心未艾”的游戏机厅,继续续写我们的“传奇”,只不过很多时候靠的是秘籍而非技术,不然钱不够岂不麻烦,而没法用秘籍的大型游戏机就真的成了很多孩子的“老虎机”了,让他们不辞辛苦的四处奔波、流连忘返,害的父母到处寻找,大打出手。
终于,国家下决心治理了,跟今天整顿网络游戏如出一辙,可怜天下父母心,只有当自己为人父母了,才更加理解这些政策的重要性!才会倍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离开这个快乐的所在,真是极其不舍啊,当所在小学玩游戏、考试作弊蔚然成风的时候,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父母都不会放任不管!
搬家和转学显然是最有效的应对方式。当然,搬家主要是因为父亲单位盖了新房,从县城的中心位置搬到了南部城乡结合部,转学自然就是必然了。
记得临走前的一段时间,我会挨家挨户去小伙伴家告别,他们也都舍不得我,搬家后一段时间没朋友玩,我会回老院儿找他们,玩上个一天半天,一起吃顿美味的午餐。
时间一长,在“保险处”新家,一个个新朋友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我就近读了一所小学,这个学校校风正,管理严,而且小姑在此教语文,中午可以不用回家了。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就读前的暑假,父母为我请了该校老师辅导数学和语文,游戏机锁柜,每天正常上下课,如此“狠心”,让自由散漫惯了的我真是极不适应,却真的管用…
学习好坏,努力固然重要,但方法和开窍才能让你突飞猛进、一路领先,原先迷恋游戏的我,经过一个学期的“严肃教育”竟逐渐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儿”。原来,学习好,被老师表扬,被同学仰视的感觉并不比游戏过关差,甚至比历尽艰辛通关一款有难度的游戏更爽!

现在明白游戏的奖励设定,就是让你一步步上瘾的设计套路,可见学霸们是多么“幸福”,并非我们曾经想象的那么不堪,况且现实中的成就乃至成功,又哪是游戏能比得了的…
从这以后,感觉生活状态开始了时光倒流,我又重新跟小伙伴们玩起了曾经舍弃的游戏:跳皮筋、扔沙包、跳房子、玻璃球…最重要的是我开始喜欢上了读书,少年版的四大名著、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各种综合类的杂志、报刊相继走进了我的视野,大部分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保险处”的新家看似了无生趣,实则暗藏玄机,在我结识了与我同岁又同班同学的小邦和小强,以及锋哥、宁哥后,生活发生了很多的改变,原来这里隐藏着两张台球桌,房子前面巨大的“沙池”是爷爷奶奶们休闲锻炼的“门球场”,旁边的篮球场也成了我们玩耍的乐园。
记得家中卧室有一套进口组合音响,全家喜欢坐在床边听歌,妈妈参加演出前,就是在此练歌。有一次,我感冒请假在家,因无聊听了一下午音乐,没成想病竟然好了。从此,我明白了音乐的确有神奇的力量,这一首首动人的旋律,既可以让人激情澎湃,心生狂野,也可以使人沉醉其中,褪去浮华…
之后,同院儿三位女孩子的加入,也让我们这帮小伙子的生活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我们一起乘车去羊口的海港看渔民们劳作,一起乘破旧的渔船出海捕鱼,趁落潮时登上露出海面的小岛,争分夺秒的捕捉小鱼小虾、蛤喇和“嘟噜子”(一种小螃蟹)再回到船上吹着海风、品着海鲜,憧憬着美丽的人生…
我们还会一起在院内公园亭中聚会,吹牛野餐、唱歌游戏,一起骑车去附近的火车站,蓝天白云、绿皮火车,还有我们这一群“追梦”的少年…
最有乐趣的要数“小法庭”了,哪个小朋友犯了错误,其他人就可以一起审判教育他(她),比如在枯草丛中放爆竹引燃了草坪、拿二踢脚放高射炮打人家窗户、偷拿家长钱请大家去游戏机厅等等各种“卑鄙无耻”的事情…
不得不说,我们的小团队因为几个优秀女生的加入,变得因温情而温馨,因感性而感动,因理想而理智…
但人性的强大似乎难以抗拒,一直很努力上进的我,在时代突变的诱惑面前,年青人的青涩和浅薄逐渐显现…
电脑时代来到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美其名曰“努力学好计算机,成为时代最强音”的美梦,与那些有着“划时代的精美画面”和“神秘奇幻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的电脑游戏擦出火花时,曾经丰满的理想,也变得现实而骨感。
我又上瘾了,听到数学课上的公式计算,我会算计《盟军敢死队》几步消灭对方单位,听到语文课上的文言文,我会联想到《曹操传》里的某一关为啥过不去,听到英语老师激情澎湃的朗诵,我竟然能想到《极品飞车》风驰电掣的赛车和《三角洲部队》里那把子弹乱飞的迷你冲锋枪…

当我中考考试前还在家火急火燎的用金山游侠查《仙剑奇侠传》攻略时…
伴随着中考的失利,我的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的的时代落幕了,尽管我们之前又一次搬家了,即使之后也有过两次搬家,却再也找不回“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感觉了,即使快乐不曾远离,但味道真的变了,变得金贵了,变得奢侈了,直到多年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才发现快乐本来就是孩子们的标配,大人们的选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