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永在 风范长存
——访尤扬祖先生事迹馆有感
吴素云
三月的永春,正是桃红李白、芦柑花初绽的好时节,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芬芳,小鸟在榕树上唱着欢快的歌儿。就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周六早晨,我和县作协的文友们踏上了美丽的达埔之旅。
汽车在树荫下轻快地行驶着,沿途的明媚春景不断地映入眼帘,不知不觉中,我们一行人已到了蓬莱溪畔。举目四望那清澈的溪水,似乎在诉说着绵长的故事。一只漂亮的花蝴蝶调皮地驻停在我的袖子上,迟迟不肯飞去,触动了我的记忆深处一一
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我小时候生活的北硿华侨农场,也是在这样蜂飞蝶舞,芦柑花飘香的阳春时节,芬芳的芦柑花盛开的好景象预示着秋冬芦柑的丰收。每到芦柑采摘的时候,农场总是热闹非凡,车流不息,把金灿灿的芦柑运往祖国的大江南北和出口海外;而逢年过节,就用芦柑做礼品赠给亲朋好友。每当人们夸赞芦柑香甜可口时,父辈们总会回忆起达埔蓬莱村的一个人来、并心怀感激敬仰诉说起他那感人的事迹一一
他就是享誉乡梓的尤扬祖先生,是他协助创办的北硿华侨农场,并不畏辛苦到农场指导如何在山地种植柑桔,还几次亲临福州礼聘技术员叶天培先生到农场指导。当试验获得成功时,昔日的荒山野岭终于变成了金灿灿的果园,归侨们也从此有了稳定的收入和温馨的家园。
一阵风儿轻轻吹过,我走出了思绪,跟随镇政府领导赵世忠先生走进了尤扬祖事迹馆,观看了尤扬祖先生的各种感人的事迹,并听着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一一 1915年,尤扬祖怀揣母亲给他的三块大洋远下南洋。他于1920年赴印尼望加锡任裕德公司副经理;1921年与同乡合作开设协丰公司,出任经理,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1924年发动华侨并带头出资办万鸦佬中华学校;1929年在永春老家创办私立伍保小学,直至1934年,家乡学生均免费就学;1937年祖国抗战爆发,他积极捐钱赠物支持祖国抗战斗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国外,尤扬祖无比激动和欣慰,立即在其居住的大街上,首先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1950年把自己的住宅让出来作为中国驻印尼领事馆;1952年独资创办家乡的延清小学,一直到1960年,延清小学生的学费全部由尤扬祖支付;为家乡达埔创办了达理中学;筹资助建永春华侨中学;独资建造了蓬莱石拱桥。他还独资建造达埔卫生院的门诊部及药房仓库,并巨资捐建永春医院院舍;亲自从远地购买14台大型机床赠送永春通用机械厂;大力支持开发天湖山煤矿和创建永春化肥厂;闻名遐迩的永春芦柑、永春老醋、永春小水电他都竭尽全力。1978年,他已卧病在床仍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教育事业,决定将在福州市的三座房产捐给延清学校……此一桩桩一件件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为故乡奉献满腔热血的精神值得永春人民称颂!
一路走来,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他情系桑梓,无私奉献、热心公益、义薄云天。他的丰功伟绩令人震憾;他的传奇故事至今流传;他的崇高品格令人敬佩;他的精神风范让人铭记。他用一颗赤诚之心报效祖国,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他用智慧和汗水,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尤扬祖先生勤勤恳恳,为家乡建设奉献了全部,这是一位海外赤子的无私爱国情怀。每当走在猛虎芦柑果园中,还可以依稀看到他当年带领村民们开山垦地汗流浃背的身影;那些他捐资协办的学校、医院、工厂依然留有他的足迹;走过那座他捐建的桥梁,内心的感激潮湿了双眼……
在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的今天,拳拳赤子的爱国爱乡情怀,依然感动着我们!做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原本可以在海外过着舒适的生活;为了支援新中国建设,他毅然率领全家回国,并为家乡的建设慷慨解囊,自己却过着俭朴的生活,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扬祖精神永在,风范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