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聚雅阁文学 关注精彩

聚雅阁文学投稿邮箱:
553952083@qq.com
百花齐放的春分节气
——唐元龙/文

随着“立春”、“雨水”的渐行渐远和“惊蜇”的结束,华夏大地将于2022年3月20日(农历壬寅年二月十八日,星期日)23:33:15迎来春分节气的交节时刻。
春分,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为什么古人要将这个节气取名春分呢?可以用两个“分”字来解释:
其一曰春季分。盖因一年的春天为三个月90天,而春分的交接之日正好是春天的一半,有平分春天的意思,故曰春分。这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书中就十分明确地说:“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还有唐朝诗人元稹的诗为证:
中分春一半,
今日半春徂。
老惜光阴甚,
慵牵兴绪孤。
其二曰昼夜分。即昼夜平分,寒暑平衡。汉朝年间旳董仲舒就曾著书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尽夜均而寒暑平。”这又有古人长卿的《春分》诗为证
日月阴阳两均天,
玄鸟不辞桃花寒。

在二十四气节中有两个以“分”为名的节气,即春分和秋分;又有两个以“至”为名的节气,即夏至和冬至。原来,这两两相关的节气是密切相关的。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故白天黑夜一样长短。其后随着大阳的变化,白天一天比一天长,相应的,黑夜也一天天变短。直到夏至这天,日照最长,因而白天也最长。相应的黑夜也最短,个别地区可达极昼。而夏至一过,昼夜将反其道而行之:白天会一天比一天短,夜晚则一天比一天长,直至秋分,太阳再次直射赤道,白天黑夜又是等长,这是昼夜变化旳第一个周期;接下来从秋分开始,到冬至,最后到春分,这是第二个周期。这昼夜便就这样与太阳同步,周而复始地变化着。
这是科学的解释,但春分的由来还有个民间传闻。

传说远古时期,人们靠狩猎为生,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食物得不到保障,这可急坏了部落王。为了获得食物,该部落王斋戒沐浴后,跪求上天7日7夜,终于感动了神灵,上天派来一只长满红色羽毛的丹雀,把五谷种子送到部落王手上。此时正好是春耕时节,部落王迅速将种子分发给每个人,要求大家用最快的速度种到地里。接下来,大家等啊,等啊!可长出的幼苗既不开花,也不结实。于是部落王再次祈告上天。得到的答复是:太阳在睡觉,幼苗得不到日照,故而不开花,不结果。部落王又问怎么才能请回太阳呢?上天看在他爱民的分上,秘授了他一个最便捷的方法。

部落王提 前做好了一切准备,于春分当日白天与夜晚交接的时刻,骑上五色鸟,飞越了七七四十九座高山,跨过了九九八十一条河流,终于来到仙山蓬莱岛,他径直来到太阳宫,发现太阳正在呼呼大睡,于是二话不说,抱起太阳就飞返部落,把大阳重新挂到了天上。

于是大地暖和了,五谷开花了,秋后庄稼收割了。人们十分感谢他们的部落王,世世代代把他尊称为太阳神。有了文字后,改称炎帝。这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祖先,所以,历代中国人都自称:我们是炎黄子孙。
为了表示对太阳神的尊重和对一年风调雨顺的期盼,古代每逢春分,朝廷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据史料显示,从周朝起即有春分祭日的仪式。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一书说:“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囯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这祭祀的仪式也颇为隆重。明代皇帝祭祀时,用奠玉帛,祀三献,乐七奏,舞八佾,行之跪九拜大礼;清代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鲜、终献、答福胙、车馔、送神、送燎等项,也很隆重。
北京现存的古建筑日坛,即是明清两朝祭日的地方。每到春分这一天,皇帝要亲率文武百官到此,隆重地祭祀太阳神,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告别了祭日敬神的旧时代,日坛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和外地来京人员的旅游胜地。

自春分起,人们开始放风筝,到清明时节达到高潮。古人就有描写学生放风筝的诗句: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筝是谁发明的呢?鲁班也。不过,他当时是用竹子做的。最早是作为通讯工具,后来随着造纸术的出现,人们才用竹片糊纸张做成风筝。但在最早的古诗词中,只能找到放纸鸢,这是为什么呢?鸢是一种体型大而又善飞的鸟,故古人把风筝叫纸鸢。到了唐朝后期,有人在纸鸢上加上竹笛,飞上天后,经风一吹,能发出“呜呜”的声响,好象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叫风筝,但诗人们在写诗时常常还是叫纸鸢。
我国的潍坊市被称为当代的风筝之都,每年都要举行全国性的风筝比赛,如有感兴趣者,到时可前往一试。

春分节气是春天最好的时光,这段时间,气候暖和,日照充分,又有春雨润如酥,故而百花盛开,春满大地。古人又将此时称为仲春或盛春。农民们抓住时机,整田栽秧,管理麦田;诗人们則挥动椽笔,书写最美的春色。如朱熹的《春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白居易的《春风》:
春风先发苑中梅,
櫻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
亦道春风为我来。
宋代仲并题为《画堂春.溪边风物已春分》: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水沉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

这便是春分的景色,也是春天的景色。从古至今,人们都要外出赏花。而今年的这个时节,全国人民不仅欣赏了野外万紫千红的春色,还欣赏了在首都盛开的奥运之花。
我国不仅成功承办了北京冬奥会后,又完美地承办了北京冬残奥会。而且在竞技上也达到了历届冬奥会的最佳水平。单以两天前闭幕的冬残奥会为例,就荣获金牌18块,银牌20块,铜牌23块,名列本届冬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之冠。

搜索本届冬残奥会,还有一个镜头是与笔者有直接关系的。那就是开幕式上升冬残奥会会旗、奏冬残奥会会歌时的那支四、五十人的管铉乐队一一重庆市盲人学校扬帆管铉乐团,那里既有我过去的同事,也有我教过的学生,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曾经在重庆盲校工作近20年,一直担任行政负贵人、革委会主任和校长之职,而器乐,则一直是该校的传统教学模式。所以,我格外地为他们今天精妙绝伦的演奏感到骄傲和自豪。感而赋诗以赠:
万国旌旗壮五环,
鸟巢一曲动燕天。
千秋若忆今宵事,
不忘登台是福年。
朋友们,读者们,让我们从春天出发,一起向未来!
2022年3月13至-15日
于海南文昌


【作者简介】:
唐元龙,笔名荒田,男,汉族,1941年生,中共党员,原重庆市龙门浩职业高中常务副校长,现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重庆市诗词学会党支部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