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文友:
经过市县作家协会、诗词学会、中央及省市传媒大腕一帮志同道合朋友们的共同努力,天阔书院即将开院迎客。“天阔书院”微刊也将如期推岀,和广大文友见面。
天阔书院是闻名全国的文章巜书记的耳光》作者天阔。天阔书院它不是导师,也不是教官……然而,在这里能耹听和传递你在天地间、山水旁、风雨路上喧腾的内心诗语,在这里能接纳表达你所悟所发的妙语真言;在这里,能让你呼吸到自然和文学的气息,文化养心,环境养身,思想发芽,流年泻绿。
天阔书院日日企盼您撷绿叶走来,驻足留下馨香……
愿它每一篇小文,都能驻入你博大的心田,催开你艳美的心花,扬起你灿烂的笑脸……
天阔书院愿你所见皆如初见,愿所到永是春天……
天阔书院微刊暂列【时政微言】【文化漫谈】【网文精选】【工作生活格言】…另预留几个小栏目,期待着各位的高论阔谈,小编将时时收存,结言发刊…旨在用会心的会谈消解生活中的压抑和嘈杂,让欢娱和理解始终萦绕于我们的心间。
人生就是一条抛物线,只要你志向高远,终将不断迎来高点,愿这小小的天阔书院陪你抵达各自人生高点……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千古未有的华夏黄金时段,愿天阔书院中收存的每一本马列著作和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真言,能解开你工作中的锁和生活中的结。我们在伟大的时代去攀登更高的山。
天阔书院与你在漫漫人世结伴,以达不负韶华,不负人间……
从称谓的异化,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称谓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地位、身份、职业的一种展示,建党百年以来,人们在称谓上发生了些许的变化。从这些许变化中,让我们看到许多较为令人警醒的东西,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意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是最早出现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文件中的“同志”一词。“同志”一词起源于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左秋明《国语·晋语四》中,说“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即志同道合之意。这是一个多好的称谓呀;可见互称同志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图片来自网络
1965年,中共中央专门就称呼问题发出《中央立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 ,要求党内一律称“同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重申“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2016年,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学习时提出: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要求“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党内一律称同志”。从以上党内文件可以看出,党中央从建党百年以来,一直坚持在党内互称同志,这是主流的要求和声音,一直没有变过。在革命战争年代,一声“同志哥”,喊出了根据地百姓对党的感情,特别在隐蔽战线工作的同志,一声“同志”就让他热泪盈眶。在和平建设时期,一句“党员同志先上”,让人们看到了共产党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与担当。在称谓这个问题上,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无论他担任什么职务,身边的人绝不能喊他“刘副主席”、“刘委员长”、“刘主席”只能喊他“少奇同志”。他在会议上公开讲:“在我们党内,只有三个人可以称呼他的职务,一个是毛主席,一个是周总理,一个是朱总司令,因为这是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没有必要改。对其他人,应该一律互称同志 ”。
可是,从七十年代开始,在基层、在民间,甚至在领导同志内部,,称谓发生了异化: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时,不喊“同志”,喊“师傅;在知识分子吃香时不喊“同志”喊“老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喊“职务”,喊“老板”;在“权利被滥用时”,不喊职务,喊“老大”。我就纳闷了,共产党的书记怎么成老板了?难道还要回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王朝吗?看看将党员同志之间的关系“庸俗化”,“江湖化”到了什么程度!更有甚者,将副职统统去副转正,连中层的部长、局长也成了“某部、某局”了;对企业不管规模大小,职务级别的高低,统一称为“某总”;在文坛对专家学者,动不动就 以“著名”、“杰出”、“大师”、“泰斗”,把称谓变成献媚取宠的手段,攀附权贵的礼品。
为什么会异化到这个程度呢?这首先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身的问题,忘记了初心和来历,没有敬畏权利,敬畏职务,敬畏规则,同时也是人们追求名利的劣根性所致使。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关系,社会兴什么就喊什么。其次把称谓做为语言贿赂的手段,成本很低,不费一钱一物,张口既来。
简单单的“同志”二字,承载着建党百年以来无数牺牲和奉献换来人民群众的信任,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由弱到强,创造无数奇迹的“政治密码”,凸显的是党对权利的约束和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他不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面立党为公的旗帜和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让我们永远在党内互称“同志”吧!
作者:曹广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