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 命(21)
文/彭太光
莫世言最终被分配到长丰邮电代办所。一起进局的、一起参加跟班工作的廖飞去了鸡干山邮电代办所,沈俊平去了东桥的官陂邮电代办所。原本也是下乡村做邮递员的吴卫东则被“借用”在市局的邮件分拣班。吴卫东只所以被借用,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父亲是局供应科的科长。吴科长跟人事科长称兄道弟,原本排不上是困难职工子女的吴卫东,即被定为家庭人口多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特困职工子女。吴科长想了办法,将父母亲的户口和兄弟们的户口都挂在了自家的户口里,这样家庭人口多人均纯收入低就合情合理。找个理由,邮政科邮件分拣班借用,也就没有什么异议了。
莫世言去长丰代办所,是方小勇在长丰工作了三年了。按照人事上的常规安排,一般来说,人在异乡异地工作,其时间超过了三年,基本上会尽可能的调入到离职工本人家较近的地方工作。
代办所不是邮电所。在长丰设代办所,是乡政府要求的。一个地方没有邮政的存在,显得这个地方与世隔绝。乡政府给邮电局开出了很优待的条件:邮递员来了,享受乡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待遇:在乡政府安排住宿,在乡政府食堂安排用膳。
长丰乡,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莲花县、湘东区三县(区)交界处,隶属于芦溪县管辖。东、南临莲花县六市乡,西、北接湘东区白竺乡,东北与南坑镇毗邻,行政区域总面积59.32平方千米。丰乡是市里面最偏僻的乡。进乡的路翻山越岭,有点“山路十八弯”的味道。邮政科柳干事亲自送的。邮政科的司机田师傅开着带边斗的三轮摩托车,柳干事坐在边斗里,莫世言坐在后座上,朝着长丰乡的方向飞驰而去。
过了南坑乡,过了半山,就是长丰乡的地界。从半山开始,就是险峻陡峭的山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悬崖,悬崖下面,是万丈深渊。车子掉下去,是没有生还的希望的。在这条路上,每年都要发生几起车毁人亡的惨重事故。市邮电局的邮件押送员龙师傅,就是在这条路上,把自己四十出头的命,丢在了这个深山里。
莫世言是第一次去长丰乡。他坐在摩托车后座上,感觉这是在电影《奇袭》里面的镜头:山路,之字形的山路。围着一座座山转圈圈,上面的车若是掉下来,肯定能砸着下面的车。路上,看不到几幢民房。除了山上的树木,除了悬崖下深不见底的峡谷,其它的好像什么都没有。当然,路上,也有车进山,也有车出山。出山的车大都是货车,车上装满着好粗的桐料木头。
长丰代办所,其实就是一个汽车站。这个汽车站是乡政府花钱建的。一层的房子,不到一百个平米,由代办所营业员徐桂香一家住着。徐桂香不是邮电正式的职工,是代办员,是市邮电局聘请的,不在邮电局的正式编制。
柳干事带着莫世言与代办员徐桂香见过面,算是正式介绍了新来的邮递员小莫。
方小勇是赶在吃午饭的时候回到代办所的。他回到代办所,说明他今天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柳干事在徐桂香的安排下,一干人在乡政府食堂用的午餐。
乡政府办公室郭主任接待的。说是很感谢市邮电局对乡邮政的支持,又派来了新的邮递员小莫。
莫世言跟着方小勇走了两天。对了,是走,走就是步行的意思。在长丰乡,只有从乡政府沿着319线到界下甚或是去莲花县的六市是可以寄自行车的,其它的路,全部都是爬山的路,爬山越岭的路,是骑不了自行车的。市里面这次补员招工四个乡村邮递员,市局人事上的安排,全部都是去山村的邮电代办所做步班邮递员。步班,就是没有自行车,只能是步行的邮路。
莫世言原来以为是骑着自行车去送报刊邮件的。去跟了方小勇的班后,方知这里是步行的邮递工作。在市局跟了两个月的班,对业务是熟了。跟着方小勇爬山越岭的走,感觉特别的新鲜:空气新鲜,人物新鲜,深山的路新鲜,山区的饭菜新鲜。跟第一天班,是从乡政府所在地出发,经青草冲、浒岭、大江边、张坑、半山、高步岭、下冲回到乡政府驻地宗里。第二天跟班,走的是双园、荒亩、夫桥、磨石、界下、水电站、羊田、知青林场回到乡政府驻地。每天走下来,要步行四到五个小时。而午饭,就要在送报刊邮件的路上找一家人家搭伙吃了。搭伙,是指这顿午饭,要交四俩粮票和四到五角钱的伙食费。
莫世言是在长丰工作了快一个月的时候,去的南坑邮电所。
那天跑完邮路回到邮电代办所,处理交结收寄的邮件,主要是信件。徐桂香说:小莫,王所长来电话,通知你去南坑邮电所开紧急会议。你收拾一下,坐班车去南坑,正好还有一班车。坐班车,其实就是坐市长途汽车站的长途汽车。每天上午一班,十二点,下午一班,四点。小莫每天差不多三点前可以回到代办所里,赶四点这趟车正好赶上。
去南坑邮电所开会,徐桂香是没有资格的。只有正式的邮电职工,才能有资格参加邮电局所召开的会议。
莫世言没有去过南坑,也不知道南坑邮电所在哪里。莫世言坐上班车,到南坑乡汽车站下车,他问了汽车站售票窗口的营业员:请问,南坑邮电所在那个位置?
售票员是当地人,说:往南坑医院方向走,拐个弯就能看到。不远。
莫世言按照售票员的指点,很顺利地找到了南坑邮电所。
看这房子,也是成立邮电所时,地方乡政府划拨给邮电局的:两层楼的旧木板房,砖瓦结构。有一百平米左右:进门左边是邮政营业厅,右边是话房(话房就是话务员工作间),再里间,一间房子是邮递员的生产用房,一间是机线员的生产用房。楼上,就是职工的宿舍。
莫世言挎着有邮政标志的邮递员专用邮袋,探头探脑地步入邮电所。营业厅里坐着一个若莫五十出头的男人:秃着头,戴着老花镜。见小莫探头探脑的走来,说:是小莫吧!我是老王。
莫世言见打招呼的人自我介绍,便说:我是莫世言,你是,王所长?!
呵呵,你跟你父亲长得是一个锅里出来的:一模一样。王所长打着哈哈,似乎是老熟人的味道。
王所长,我是接到徐老师的通知,前来参加会议的。
是的。今天的会议很重要。市局党委书记要求,要传达到每一个职工。
南坑邮电所没有设食堂,王所长的家就在离邮电所不远的山坡边。机线员甘跃军、话务员刘莲英是夫妻,也是住在离邮电所不到一里路的地方。邮递员王仕和、刘德华的家也都在南坑乡驻地附近,只有话务员曾秋风的家离所里比较远,有上十公里的路程,她被安排在乡医院食堂吃搭伙。像莫世言这个情况,所里也是安排在乡医院的食堂用餐。
晚上的会议,全所的职工全部都在。只是,这次会议的内容,让莫世言感到非常的吃惊:师傅梁家河怎么会出这种事呢?
作者简介
彭太光,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萍乡市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已出版散文集《走过春天》、《感叹时间》,长篇小说《走过秋天》、《高山上的花瓣》、《欲火(上)》、《祼局》。
作者QQ:2546961237。电话:13320099688
电子邮箱:pengtaiguang123@163.com 诚招:电影、电视剧改编、拍摄、图书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