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社会动荡,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再加上匪患四起,灾害频繁,洛宁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96年前的秋天,一个漆黑的夜晚,洛宁县底张乡中高村一个四合院内,大门紧闭。昏暗的灯光下,一位戴着眼镜,容貌俊秀的学生模样的人将一本《共产党宣言》交给四个热血青年,点燃了洛宁的革命圣火。赠书者是年仅18岁的李翔梧,接受者是洛宁中共党组织的创建人及早期负责人李宗白、温旭阳,李正儒和翔梧胞弟李翔云。
李翔梧故居
李翔梧
中高村是红色底张的一个贫困村,地处洛宁县城西南28公里处的丘陵山区,群山环绕,山清水秀,全村8个居民组1141人。该村人均耕地不到一亩,林木资源较为丰富,2019年退出贫困村行列。目前,畜牧养殖,香菇种植,食用杏仁种植等主导产业发展迅速,红色乡村游势头良好,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现有六个扶贫超市,三个农家乐,一个扶贫车间(崤山制衣),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是洛阳市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文武将军李翔梧
李翔梧是文韬武略的红军高级将领,中华著名英烈,是和杨靖宇,吉鸿昌,彭雪枫等齐名的河南十大英烈之一,是豫西地区较早的马列主义传播者和革命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洛宁籍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李翔梧,1907年出生于中高村一个具有良好家风素养的家庭,其父李书显系晚清秀才,重视教育,曾创办“三余学校”免费教授贫困子弟读书识字;其母雷葱勤劳善良,意志坚定,翔梧自幼天资聪颖,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他养成了诗人的气质和反抗旧社会的革命精神。学生时代,他积极参加社团组织,1924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毕业后,在共产党员裴光、韩少湘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十月,受党组织派遣,他和伍修全等到苏联留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他和邓小平、蒋经国、乌兰夫为同期学生,后又到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军事。1928年,作为主要工作人员参与了中共六大。在苏期间,经左翼作家曹靖华夫妇介绍,李翔梧和同在中山大学学习的共产党员、河南罗山姑娘刘志敏结为夫妻。1929年,夫妇奉命回国,李翔梧在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周恩来领导下从事兵运工作,期间,他和张存实作为介绍人,将西北军25师参谋长张克侠(冯玉祥的连襟)发展为中共特别党员。在反围剿中,红军俘虏了国民党前线总指挥张辉瓒,他作为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代表赴南昌参与谈判,后机智脱险。1931年6月,奉命到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工作,历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师政委、军政委、红军总政治部敌工部部长等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时,奉命留守苏区,任中央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次年三月,在天门地区突围作战中,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最后时刻,他高喊:“同志们,勇敢地前进吧,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的”,时年28岁。他牺牲后,邓颖超还专门向共产国际进行汇报。
《共产党宣言》初现中高村
学生时代,李翔梧留下了许多战斗诗篇,他在省立第四师范期间,五四运动后的民主之风已吹遍河南大地,他深受感染,以诗配画的形式揭露贪污腐化的校长王卓五,迫使贪污者原形毕露被迫下台。在一师期间,积极参加社团组织,李翔梧已由一个进步青年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利用书信和假期回家的机会在家乡进步青年中介绍革命形势宣传民主革命。1925年秋,在北京《国民新报》工作的李翔梧接到河南党组织的通知,让他到苏联学习。因离约定的出发日期还有一段时间,他便先回老家向母亲辞行。回家之前,他准备了一本《共产党宣言》特意带回家乡。回家后,他多次秘密会见李宗白、温旭阳等人,当面向他们介绍国内革命的发展形势,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并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经验,号召他们发动群众抗粮抗捐,团结斗争,他甚至还到学校和集市上宣传。离行前的夜晚,他特地将李宗白、温旭阳、李正儒和他的弟弟李翔云约到家中,表情凝重地将从北京带回的《共产党宣言》交给他们,鼓励他们在家乡办农民夜校认真学习研读《共产党宣言》,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据记载,这是,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在洛宁大地上出现,洛宁人民第一次听说了马列主义、共产党这些名词,知道了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的。
第二天,李翔梧向母亲辞行,母亲恋恋不舍地说:你不能多停两天,你爹的三周年快到了,等过了再走吧,翔梧一怔自己整体忙于工作,竟把父亲的忌日忘的一干二净…瞬间,他又想到了组织上约定的日期,和自己的“学成文武艺,归国闹革命”的决心,缓缓地劝母亲,革命工作重要,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为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我不能给爹过三周年,将来;我可给爹过五周年;十周年…说罢,跪在母亲面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头。母亲双眼含泪扶起儿子,艰难地点了点头…轻轻地说:儿呀我知道你是弄大事的人,走吧,妈等你......岂料这次他与母亲最后相见,他说的话竟成了母亲心中永远的期盼,多年来一直埋在母亲心里。据李宗明回忆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奶奶见到天上的飞机,总要对他说你爹该不会在上面吧......
革命烈焰燃河洛
在李翔梧的影响下,一大批河洛志士被《共产党宣言》武装了头脑,义无反顾地加入党组织,投身革命的洪流,其中,族侄李宗白1930年在开封加入中国共产党,返乡后按照《共产党宣言》的指引和中共河南省委的委派,秘密发展党员,筹建组织,在家乡开辟豫陕边区苏维埃根据地,先后发展温旭阳、王振纪等人入党,到1933年10月,翔梧家乡已建立了柴窑、黄村、中高村党支部,拥有60多名中共党员。1933年冬,在柴窑村建立了中共南山区委员会,下辖6个党支部,隶属中共洛阳中心县委,南山区委按照上级党:“组织贫困地区农民反抗剥削,以武装暴动夺权”的指示。发动进步青年和广大群众阅读进步书刊,接受先进思想,建立武装,掌握武器,与地方反动势力进行斗争,革命之火,如燎原之势在洛宁蓬勃发展。1936年前后,李翔梧的家乡已建立了21个党支部,李翔梧的家族中就有9人加入了共产党。抗战期间,先后成立的中共洛宁县委、洛宁地委,底张人李宗白、曲书成等先后担任主要领导,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底张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和反动势力进行不屈不饶的生死斗争,谱写了一曲曲追求自由与幸福的乐章,同时也为全国的解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斗争中,翔梧家乡底张就涌现了130多位革命烈士,他们都是被《共产党宣言》所武装,深受翔梧影响投身与革命的洪流。时至今日,在洛宁大地还流传着翔梧将《共产党宣言》带回家乡的故事,以坚守信念,坚持真理,勇于斗争敢于牺牲,敢于牺牲为核心的精神,已成为河洛大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永远激励着老区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和翔梧的发动,为洛宁地下党的创建作了思想的准备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留苏前翔梧的家乡之行,在洛宁党史上被称之为点燃革命火种之行,他也被尊称为中共洛宁地下党的开拓者。洛宁地下党早期领导人李宗白、温旭阳就是在李翔梧的影响下加入共产党的。建国后,李宗白曾说:我第一次听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在四叔(翔梧)那里,《共产党宣言》也是他交给我们的,正是这些理论指引我走上了革命道路。
作者简介:刘丰超,男,汉族,1974年4月生,在底张乡政府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他扎根基层,深挖革命老区历史文化,积极宣传红色底张,著有《底张概览》、《优秀的底张人》、《红色底张》三本书。先后参与筹建底张乡老区纪念馆和家风家训馆资料收集与整理。两馆运营后,他主动承担起解说任务,被誉为“红色宣传员”,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先后获得2016年洛宁县“十大身边好人”、2017和2018年县委宣传部宣传思想先进工作者、2014和2015年洛阳市人大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