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豆腐了,豆腐---”
住在县城,现在很难听到这样的声音了。
一天,上午下班回家的路上,碰到一位50多岁的老人,灰白头发有点凌乱,着淡蓝色上衣,褪色的军绿色裤子,骑着一辆老式大自行车,车子后面绑着一个长方形木头做的盒子,盒子里放着豆腐,豆腐上面习惯性地盖着一块布,防尘用的吧。
老汉声音特别洪亮,老远就听见他的叫卖声了,“豆腐,卖豆腐了。”
听见这叫卖声,我有点惊奇,现在还有人这样买豆腐?这声音好久没有听见了。
小时候,住在村里,我因为生病,医生嘱咐妈妈吃点有营养的东西,比如:鸡蛋、鱼肉、豆腐这类优质蛋白,来提高身体免疫力。
妈妈就经常买豆腐。
八十年代,村里人的买卖能力不行,一个卖豆腐的人骑上车子,跑好几个村才能卖完一笼豆腐。
卖豆腐的人确定我家会买豆腐,远远地就喊上“卖豆腐了”,妈妈就打点手里的活儿,等着他过来。
卖豆腐的人来到我家门口的时间基本固定,上午十一点的时候就听见他的叫卖声了。
过了十一点左右,没有听见他的声音,就觉得十九不离十,老汉不过来了,我们想其他办法了。
老汉的豆腐给我家带来了方便,在门口就能买上豆腐,不用跑老远买去。
老汉如果好几天不过来,就想着老汉是不是病了或者是遇到什么事情了,他到成为我们想念的一个。
卖豆腐的声音成为我儿时的记忆。
像这种卖豆腐的声音,还有收废品和换粮食的声音。
那个年代,要想知道村里有什么买卖,就是叫买声,那个声音一喊出来,一传十,十传百,全村人都知道今天有什么动静了。
换粮食的人一叫喊,人们就拿着土豆或豆子来换红薯,或者叫上人到他家去做买卖,用一种粮食换另一种粮食,是当时的一种消费方式。
收购废品的人喊的是:“收废铁了。”
这些叫卖声都是原始的销售方式了。所谓做什么就得吆喝什么,不吆喝,别人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过了几十年,一些叫卖声依然存在,小县城里收购废纸废书之类的,跑巷串户做买卖,方便了别人的同时,方便了自己,村里有人以此为职业,养家糊口。
现在我们浏览网页比较多了,电商也会叫卖,那就是提前打广.告,预先把商品信息发布出去,看到的人就会越多,订单就会加大,做成的买卖就越多。
朋友圈点赞之类都是叫卖声,无声似有声。
进了超市,挂着价格牌,还有打折牌,遇到某些节假日打折力度会加大,88.折、75.折,满多少.送多少,这些都是无声的买卖声,文明一些了啊。
下班时碰到的卖豆腐说:“我这个是自己做的豆腐,好吃,一斤的价格比超市.贵一块。”
确实,我买了他的豆腐,豆腐有味道,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只要他路过门口喊一下,我总会出去买点。
不和谁讨价还价,但是称总是会称的高高的。
看着老汉,麻利地骑上车子,一溜烟地转到另一个巷子,巷子里留下他卖豆腐的回音。
“卖豆腐了,卖豆腐了……”
作者:花儿一样_2021,山西人,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理工女,虽然看见的都是数字,但是数字中跳动的是音乐字符,爱思考的一个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