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回家
——谨此告慰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致敬最可爱的人
作者:刘鸿雁
配乐:王红玉
审听:王红玉
合诵:刘延秋 何云华 佳 铭
白 玉 张立场 王喜娟
孙景耀 陈利萍 姜继刚
李淑云 吕文良 王红玉

刘延秋:
岁月的车轮碾碎了大半个世纪的过往
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
早已化作一片片白骨
而每一片白骨仿佛都在传递着同一个声音:
我要回家!
我要回家!
我要回家!

遥想当年
他们听从祖国召唤
喊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
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
踏上异国的土地
投身于朝鲜战场
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搏杀
终于赢得了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
打出了民族的尊严
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
打得美国不得不承认自己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在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面
以完全彻底的失败再失败而告终

何云华:
当年有一个最著名的论断
抗美援朝之战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立国之战
责任所在
使命使然
24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197653名将士战死沙场
战争情形前所未有
战斗场面闻所未闻
用幸存者的话说
两个字:惨烈
四个字:异常惨烈
八个字:一片焦土,遍地焦尸

佳 铭:
值得欣慰的是
从2014年至2021年
中国政府
已经连续八年以最庄严的礼遇
将他们当中的825位烈士遗骸
小心翼翼地从韩国护送回国
安葬在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尘埃落定
魂兮归来

白 玉:
有一位脱颖而出的青年导演
根据当年活下来的26位老兵的讲述
精心制作了一部声泪俱下的纪录片——
1950他们正年轻
遗憾的是上映后
非但没能走进公众的视野
票房收入低得令人心酸
不及《长津湖》的五百分之一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
居然还出现了全场只有一个观众的窘态
不知这算不算作一种悲哀
如若算的话
又是怎样的悲哀呢
是人之悲哀,国之悲哀
还是两者兼有呢

张立场:
记得影片的尾部有这样一句耐人寻的话:“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拥有现在”
这是一个多么言之凿凿的富有哲理的命题啊
为什么就不能被我们的国人认同呢
莫非是导演的创作方向出现了扭曲
偏离了弘扬文化自信“主旋律”的“轨迹”
没有弄明白现在的国人到底需要怎样的精神食粮
还是因为这26位九死一生的老兵原本就不该讲述他们过去的故事
197653位出生入死的将士原本就不该付出生命的代价

王喜娟:
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是他们
以浴血忠魂的豪情壮志
打出了“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是他们
以铁血丹心的英雄气概
彻底改变了中国“东亚病夫”的国际形象
是他们
以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
换来了荡气回肠的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也正是这场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
让世界真正认识了不一样的中国

孙景耀:
战争背后的意义
就在于思考和铭记
此时此刻
我的耳边再次响起了影片里的一位老人的殷殷话语:“还好你们现在来了,如果再晚几天,我可能就不在了……”
果不其然
在影片的最后
受访的26位老人里
已有三位的名字标上了表示辞世的方框
而这位老人就在其中
他们真的去找他们的战友了
带着遗憾
带着内疚

陈利萍:
虽然
他们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虽然
他们随时都有离开这个世界的可能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忘记
历史的车轮曾经从他们的心头碾过
他们因痛苦而忘记痛苦
他们因牺牲而忘记牺牲
他们没有错
没有错

姜继刚:
太多的记忆
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他们的战友和他们一样
朝思暮想
日思夜想
只有一个请求
希望找到他们的遗骸
早日接他们回家
多少年来
这些活着的战友寻找牺牲了的战友的遗骸回家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因为牺牲了的战友的身影经常会出现在他们的梦景里
因为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在当时的条件下
不得不将牺牲了的战友的尸体就地掩埋
70多年来
他们望穿思念的天涯
他们把忧望化作一种期盼
一种早一天找到战友遗骸的期盼
一种早一天把战友的遗骸从鸭绿江、三八线、长津湖、上甘岭接回祖国的期盼

李淑云:
抗美援朝战争
就像一首读不完的史诗
撼动了整个人类世界
26位老兵的讲述和长达70多年的守望
说出了他们深埋心底的一个最大的心结
就是曾经和战友彼此的承诺
活着的人要把牺牲的人带回祖国
直到他们辞世前还在念念不忘
希望把战友的遗体找回来
埋在祖国的土地上
因为
祖国的土地才是他们长眠的地方
异国他乡只是他们的暂时的停留

吕文良:
在这里
我们不能不说
26位老兵的讲述是抢救性的发掘
是进入倒计时的回放
从他们深邃的眼神里和闪动的泪花中
我们看到了他们对找到战友的遗骸并接回家的那种渴望
他们最想在有生之年听到战友归来的脚步声
他们的讲述始终回荡着战友的一句话:“我要回家!”
他们的战友就好比放飞的风筝
上面写满了“我要回家”的字样
他们把对战友的思念洒向了“我要回家”的路
我要回家——震耳欲聋!
我要回家——震聋发聩!
“我要回家”不仅仅是“我要回家”
而是一种字正腔圆不绝于耳的呼唤
一种惊天动地雷霆万钧的绝响

王红玉:
活着的人要把牺牲的人带回祖国
因为祖国才是他们的归途
纵使回家的路有多么漫长
他们都要回家
他们必须回家
他们和825名烈士的英魂一样
期盼回到祖国的怀抱
因为他们想在“去”与“回”的路上
看一看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新中国
看一看早已换了人间的新中国
看一看如今盛世的新中国

吕文良:
英雄不问出处
但不能不问“英雄归处”
让我们再一次听听他们发出的同一个声音吧:
我要回家!
我要回家!
我要回家!
的确
他们该回家了
因为他们的家在中国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
共和国的土地才是他们安魂定魄的地方
他们将用他们积攒了70多年的人间尘土
厚葬他们的年轻的青春遗骸
魂归故里
落叶归根
到那时
他们一定会搂住祖国的土地
深情地唤一声母亲
您的儿子回来了
2021.10.6初稿于安徽宿州
2021.12.10再稿于河北涞源
2022.2.22日定稿于安徽宿州

【作者简介】
刘鸿雁,生于1958年,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人,国家公务员,80年代曾从事新闻记者编辑工作若干年,90年代有过报告文学、电视剧创作拍摄经历,退休之前30余年一直在行政机关就职,偶尔写写散文、随笔、解说词等。诗歌创作尚属新的尝试。2020年7月获得21世纪“共和国杰出爱国诗人”称号。














总社长:墨痕
执行总社长:江声
总编:墨痕
执行总编:禾乃
名誉总编:刘军
现代诗主编:娇君
古诗词主编:和天悦色 柳阳甫
特刊主编:王小泥 兰志芳 孙丽丽
【今日诗选】主编:江声 刘生 靳继书
【风华光影诗画】社长兼主编:睿博
英文主编:李一凡
全球风华社长:刘生
副社长:牛天堂 严正华
精英朗诵团团长:阮虹艳
团长助理:于江群
艺木总监:小刚 诗涵兰馨
精英朗诵团执行团长:张莉 相逢一笑 幽兰
精英朗诵团副团长:淡墨青衫 雪峰 生命如一泓清水 李向军 凯 哥
宣传部部长:果多堂 韩梅香
宣传部副部长:王百灵 和天悦色
总顾问:谷未黄 三色堇
文学总顾问:雪野 李明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