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周树春,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省劳模、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曾在1999年“十一”期间以劳模身份应邀参加在天安门广场举办的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庆祝活动。尽管周树春已经获得了诸多荣誉,可是痴迷收藏的他却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一个偶然的机会,触发了周树春心底的农民情结。他开始搜集“农耕用具”,用26年的时间,筑起一座“中国历史农耕用具”的丰碑。

周树春收藏的众多玉制工具
芝麻开门现“奇宝”
“太惊奇了”“太意外了”“大饱眼福”……这是北京大学原地质系岩矿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的王时麒教授和辽宁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古人类学家傅仁义教授,在参观考察周树春位于天津市武清区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之后发出的阵阵感慨。

王时麒(中)在鉴定玉质工具材质
2月23日,王时麒来到周树春的万宝斋收藏室,开始对这些玉石的品质及产地进行鉴定。“这块是河磨玉,这块是析木玉,这块是黄玉,这块是青玉,这个是玉髓……”面对有代表性的上千件玉质器物,王时麒如数家珍地一一道来。王时麒表示,周树春的收藏量如此之多、分布地如此之广、玉石质量如此之好,是这十分难得。据介绍,这些玉石多为河磨玉与析木玉,而且全部产自辽宁鞍山岫岩及岫岩矿带。
在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里,王时麒惊叹中国还有这么大的玉石工具及玉制礼器个人收藏馆,旧石器时代人类工具、新石器时代人类工具、青铜时代农耕工具、商至宋代铁质农耕工具……丰富程度令人惊叹。作为玉石鉴定专家,王时麒认为周树春的博物馆里的藏品可能对中国考古研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有可能改变辽宁以及全国的考古进程
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的玉石经过了质量、产地、等级的鉴定。那么,这些玉质制作的工具等都产于什么年代?2月25日,辽宁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古人类学家傅仁义教授来到了天津这座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

傅仁义(左)正在判断一件凤鸟藏品的年代
他一件一件翻来覆去地看,并逐一评价。“这个玉器绝对是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工具,你看它一侧厚一侧薄,就是古人用手握着砍斫树枝、树皮的用具。”傅仁义如获至宝地对这件玉制工具照相、测量、画图。
在上千件玉制件中,傅仁义觉得大多数属于玉制器物,其中以新石器时代的工具为多,也有旧石器时代或更远古的。这么多玉制工具及礼器,需要进一步地大量研究、鉴定。而且根据专家鉴定,这些玉制工具及礼器都是产自岫岩,这对岫岩玉的玉史发展、工具制作、文化走向、人文交流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傅仁义表示,从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超万件玉质及石质藏品,以及收藏者周树春介绍大多来自海城小孤山来看,确实存在很多类似于一级、二级的宝贵文物,有一些在辽宁省博物馆及国家博物馆都没有见过,有可能对一些考古历史进行补充,甚至更正或改变辽宁以及全国的考古进程。
部分专家表示“此地有宝”
二十几载聚沙成塔,数十春秋集腋成裘,让周树春的收藏规模达到了个人收藏的“巅峰”。专家们陆续到他的博物馆参观、调研、并积极评价。
辽宁省文化厅原副厅长、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新石器时代考古专家郭大顺表示,文物必讲精,只有精才会吸引人去看,经鉴定,“万宝斋”里70%的不同时期的藏品很珍贵,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郭大顺正在研究河磨玉材质的玉耜
辽宁省博物馆鉴定部(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辽宁管理处)副研究员张鹏飞曾经全程参与红山大案文物鉴定工作,他对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里的藏品高度关注。
痴迷收藏的“奇人”
政府的支持、专家的认可,周树春的20多年收藏之路终于等到了春天,也使得他或者像他一样热爱中国历史、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振奋了精神,受到了鞭策,增加了动力,得到了鼓舞。
周树春说,此次在万宝斋亮相的这些宝贝只是他收藏当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珍宝,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属大观,在海内外收藏界也有很大影响,众多海外藏家皆慕名前来拜访和观赏以能一睹为快。
周树春坚信:古玉石在告诉我们,鞍山历史,绚丽璀璨;古农具告诉我们,辽宁远古,人流熙攘;古化石告诉我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李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