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大刀记》:
游击战是抗日战争胜利法宝
杨延斌
题记:再读郭澄清先生的长篇小说《大刀记》,深刻地体会到,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才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胜利法宝。这部创作于五十多年前的鸿篇巨著,充分展现着中国共产党发动和依靠人民拿起刀枪参加抗战决策的英明伟大,仿佛越是经年日久,越能闪现出大刀精神的弥足珍贵!
幸遇《大刀记》。我于1976年1月从黑龙江省西部的查哈阳农场,调入小兴安岭南麓的伊春市南岔区浩良河小镇。那里有个备战备荒背景下建在山沟沟里的兵团化肥厂,后称浩良河化肥厂。当时这个厂职工中的绝大多数,是京津沪哈等大城市的知识青年,群体素质比较高,求学上进的氛围很浓烈。在这种氛围的感召影响下,20岁的我从生日那天起,就痛下决心走上自学之路。而且从第一天自学起,我的目标就很明确:一定要把自己打磨练就成一个作家!这种想法尽管遭遇身边人的耻笑,但我却把一句句刺耳的讽刺话,一个个乜斜的眼神儿,当成了一种学习动力。我便时常到那个小镇的书店买书。一天,我发现了三卷本长篇小说《大刀记》,是1975年7月那个版本。
当时一看到《大刀记》的书名心里就一振!在那个年月能看到新小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简短到400多字的内容说明,一下子就被这些文字吸引住了:“《大刀记》是三卷集长篇小说,写的是伟大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生活。作品通过对八路军一支游击部队和人民群众战斗经历的生活描述,通过对抗日战争从相持阶段到大反攻胜利这一历史时期的艺术概括,以广阔的生活画面再现了我军民的鱼水关系,以众多的英雄形象体现了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的真理,有力地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热情地歌颂了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长工的儿子.大刀队队长梁永生,是贯穿全书的主要英雄人物…… 全书充溢着强烈的革命激情。”
《大刀记》的核心精髓,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利用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引领各个党派各阶层极其人民大众,打胜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民族抗日战争!
纵观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共发生过九次大规模有影响的农民起义。即:1,秦末陈胜吴广起义,2,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3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4,隋末农民起义;5,唐末黄巢起义;6,元末红巾军起义;7,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8,清中期朝川楚白莲教起义;9,清末太平天国运动。以上这些影响较大的农民起义战争,都是轰轰烈烈地揭竿而起,也可谓声势浩大惊天动地,但就是没有一场农民起义取得最终胜利,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建立起一支由人民政党统领的人民武装,那些停留在绿林好汉层面的起义首领们,根本就没有明确为谁打江山这个根本问题。归根结蒂就是没有出现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人民政党统领武装起义。
当年我在那个小镇书店翻开《大刀记》开篇中的闹元宵一章时,首先被小说中的语境所吸引:像“日头刚落窝儿”,“亩半坟地,间半草房”这些方言土语,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阅读兴趣。看到这样的亲切语言,我心里一下子有了山东老家的亲近感。因为书中描写的战争环境,距离我家乡山东平原县只有几十公里。那是我告别家乡八年后,第一次在遥远的北大荒,看到如此亲切的家乡故事。郭澄清先生的名字一下子就占据我的心房。
别看三部集的《大刀记》定价只有3.2元钱,但在当时工资很低的情况下,却是大钱。我没犹豫就买下了。很幸运的是,书店只剩下一套《大刀记》。以后那个小书店再没见到这套书。这样,那个有4000多人的化肥厂就只有我这一套《大刀记》。那些和我关系好的知青们就三天两头给我糖或饼干吃。我知道他们惦记的是我时刻都锁在皮箱里的《大刀记》。我当时在心里就琢磨着:一旦把《大刀记》借出去,别说可能回不来,就是能转回我手里,也可能翻折得缺章少页。于是暗下决心,谁也不借!厂图书馆有个竟有光馆长找到我说:“反正你也早把《大刀记》看完了,领导说给你五块钱,你把书匀给化肥厂图书馆吧!”我果断拒绝了,才确保了1991年调回德州时,把那套首版《大刀记》带回来。
因为我的实际学历充其量不超过1000天,20那年岁读《大刀记》时,斗大的字认不得几筐,加上当时的思想基础很单纯幼稚,根本看不到也想不到战略战术或者战略思想这么高深的层面,只是看看书中除汉奸打鬼子的热闹而已。《大刀记》中的语言和地理环境让我感到很亲切,这是我一开始就把《大刀记》当成手中宝的重要原因。
在2021年济南全国书展上,我经《都市头条 济南头条》主编宋俊忠先生介绍,结识了郭澄清先生公子郭洪志教授。像在北大荒发现《大刀记》一样,我认真听郭教授讲述有关创作《大刀记》故事的讲座那一瞬间,就像五十多年前在小兴安岭那个小镇书店买书的情景一样,感受到家乡的亲近,也感觉和《大刀记》有一种缘分。那天在郭洪志教授给读者签字环节,我就站在旁边默默地看着。也许是触景生情吧,我决定重读《大刀记》。
唤醒人民群众。一部半个多世纪前出版的《大刀记》能在文坛长盛不衰,是因为郭澄清先生成功地塑造出一个有胆有识有谋略又活生生的英雄人物梁永生。梁永生作为贯穿《大刀记》全篇的八路军大刀队初级指挥员,就像绝大多数八路军指战员在参加抗日战争之前一样,原本也只是个普普通通只知道拼命的乡村武夫。他在没有经受共产党八路军的革命思想教育之前,就是个自以为只凭借一身武功和一把大刀,加上有一股不怕死,敢于拼命的“愣葱精神”的劲头儿,就能杀掉白眼狼那些日伪汉奸报仇雪恨了。
郭澄清先生笔下的《大刀记》,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依靠人民群众打胜了一场埋葬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而且,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队伍,真正的是一所能够教育人民,改造人民,锻炼人民,促使中华民族觉醒的的革命大学校。郭澄清先生塑造出的梁永生等英雄形象,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优秀中华儿女中的典型人物代表。英雄的梁永生和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命运一样,也是从一个普普通通只知道报个人私仇,鲁莽地耍大刀闯天下的无知青年,经历了思想改造后成为那个时代的英雄。他经历过二十多年的“认命”到“拼命”再到被逼走上“闯关东”的路,最后认识到所有的道都是此路不通时,也曾经想过回到“认命”的老路上,躲进深山老林里去过几年安稳消停日子。没想到他咋也逃脱不了地主土匪那些坏人和日本关东军的欺凌。正在他站在“这世道儿,走到天边也没有好日子了”的人生路口观望抉择,是否再回到“认命”的老路上时,却幸运地从何大哥嘴里听说,有一支毛泽东带领的红军队伍,已经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到达了陕北,并且已经北上抗日。尤其听说红军是打鬼子的队伍,共产党是替穷人说话报仇雪恨的“穷人党”时,就一下子振作起了精神。他就联想到了“要是共产党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血仇,穷爷们的血仇,就要能报了,穷人可就有出头之日了。”想到这些,他就像在迷雾中见到了阳光一样,心里猛然燃起了希望之火,感觉到前方有了奔头,他就毅然决定“赶回老家去,也许我赶到老家时,共产党已经到了呢。”
经受革命思想洗礼后的梁永生,就像脱胎换骨地变了个人一样。他梁永生虽然人还是那个人,手里的拿的还是那把祖传大刀,但因为思想受到了共产党革命思想教育和八路军严格纪律的训练,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就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大转变。梁永生和不仅不再鲁莽行事,还能时时处处把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光辉思想,把八路军一心打鬼子为人民打天下的革命宗旨和革命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时时处处影响到人民群众,启发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教育到身边群众,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得到唤醒,鼓舞起人民群众勇敢地拿起刀枪,一心跟着共产党八路军打鬼子干革命,建立人民政权,勇敢地和地主恶霸汉奸伪军以及日本侵略者们,坚决英勇地战斗到底,直至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极其一切反动派!

我开始读《大刀记》的第一章时,思想情绪就被引领到一个很高意境。例如“正在秦海城和秦玉兰跟在锁住身后,朝村里走着。…… 村里传出一阵嘹亮的歌声: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袍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边有工农的子弟兵,后边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读到这样的情节,我像置身到了一种势必要埋葬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气场,感觉到士气备受鼓舞!至此,《大刀记》的全篇格调也就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格局和境界。这种抗日的革命气氛,很能够震撼到读者的灵魂深处!我作为一个晚辈文学爱好者,一个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习作者,由衷敬佩之至!
尤其令我敬佩的是,郭澄清先生能够这样驾轻就熟地驾驭一场规模宏大的抗日战争场面,而且能够把读者由浅入深地引向抗日战争深处,我以为这是郭先生剪裁战争生活的一种本事!能够在一部小说中驾驭一场人民战争的全局,我以为这是具有战略思想层级的作家才能做得到!,
《大刀记》中梁永生等一个个英雄人物形象,就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受到共产党八路军革命思想教育后,能把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仇恨和民族大家庭的仇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杰出代表人物。这充分说明,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确实是一所能够改造人思想灵魂的革命大学校。在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能够教育人民大众分清和树立起家国仇恨情怀,坚决跟着共产党八路军革命到底的人生观,能够让人民心明眼亮地识破和认清,日本强盗的狼子野心就是妄想吞并中华民族,以达到永远霸占奴役中国人的险恶目的,也能够让人民大众懂得只有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中华民族才能彻底摆脱悲惨命运的革命道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才能把梁永生这样具有朴素阶级感情的普通八路军战士,淬炼成具有钢铁意志的革命者和优秀指挥员。
郭先生在《大刀记》中明确地描写出这样的道理:要取得那场抗日战争的胜利,必须唤起民众千百万,拿起刀枪勇敢地走向抗日战场。也就是说那场抗日战争,除了发动和依靠人民大众的力量,再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
梁永生在人生重要关头,在大兴安岭通过何大哥知道了共产党,他毅然回到山东老家后,又受到具有革命先进思想的王和生影响,明白了要改变自己命运,必须坚决地走上到延安去找毛主席共产党这条光明大道。而且这个梁永生只要认准选择的路是正确的,就能够下定决心:“就是走几个月,…… 走几年,我也一定要到延安去。”他认为只要找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就是找到了穷苦人的希望。而一个普通武夫梁永生,一旦当上八路军,成为共产党员后,就从行为到精神思想来了个脱胎换骨。这样的艺术形象是很深入人心的!这也是《大刀记》能够很戳人心之处。
梁永生的变化都被身边的民众看在眼里。比如在“烽火燎原”一章中这样描写到:“通过一位留着海仙涤的老汉边抽烟边说道‘永生这孩子,好比是一棵长到肥土里的好苗子,打从他当了八路军,在了党,又好像小苗儿得到了阳光雨露,出息得真快呀!’还有一位留八字胡的老汉,架着烟袋和老爷爷对着火,狠狠地吸了一口接过话头说:‘是啊!青年人只要跟他在一堆子混上几天,就眼看着长成色!甭说旁人,俺铁蛋就是一个!’这时一位留着山羊胡子的老汉,一面磕着烟灰,一面把话头抢过去说:‘你怎么光说青年人?就是咱这老一号儿的,只要跟他(梁永生)谈上一阵子话儿,也觉着愣愣地长精神儿!我不知道别人,反正我是这样的。’”这个时候的梁永生,经过党的干部形象代表县委书记方延彬的多次教育引导,已经不再是个普普通的八路军战士,在广大民众心里,梁永生和大刀队,大刀队和梁永生已经是和八路军部队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当今社会有句很流行的话叫“跟什么人在一起他就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刀记》中注重共产党八路军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描写,且能够让梁永生这样的先进分子,时时刻刻影响感化着身边的人民群众,以使革命的力量能够不断壮大。作家把我党我军充分地发动人民群众,教育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发挥运用得非常娴熟和炉火纯青!郭澄清先生不愧是从泥土里成长起来且是很有思想政治水平的人民作家!
通过读《大刀记》我理解了,战争中的人民大众所以能够积极而坚定地跟着共产党八路军除汉奸打鬼子,就是因为以梁永生为代表的共产党八路军,掌握和运用了唤起民众千百万这个思想武器。而这种只有共产党八路军才能独有的思想精神武器,在那个抗战年代是所向披靡的!
郭澄清先生笔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很别致灵活,也是最可行和能够复制的。作家就像和老百姓在田间地头拉呱儿似的,使用广大百姓听得懂,愿意听并感到亲切的语言艺术,让民众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共产党打败侵略者及其汉奸伪政权,建立人民民主新政权的政治主张,没有空洞的口号,不说不切实际的大话,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抗日救国的大道理,以使民众甘愿跟着共产党八路军闹革命。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只要依靠人民,八路军就能够摧古拉朽排山倒海!
梁永生对革命的坚定意志,时时处处都在影响带动鼓舞着人民群众。他对革命的责任感,让他在任何困难局面下都“必须用革命的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而决不能容许自己的感情,去冲动革命的意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经受一次打击之后,应当是变得更坚强,更刚毅,而不应当是它的反面!”所以梁永生在人民群众面前自然而然就表现出“干革命,需要汗,需要血,就是不需要眼泪!”的坚毅果敢精神!
常言道强父手下无弱子。梁永生的儿子梁志勇在父亲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影响带动下,很快也成长为抗日战场上的英雄战士。所以梁志勇和他的战友们就能够:“在素常里,全像一头老黄牛,给他轻载拉轻载,给他重载拉重载,为了抗日救国的事业,他们忍饥忍寒不吱声,吃苦耐劳面挂笑。一旦和敌人接上火儿,他们又都变成了小老虎儿,只要指挥员一声令下,全都迎着子弹上,冒着硝烟冲,前头的同志倒下了,后头的同志又补上前!”
郭澄清先生的语言艺术不但别致,还能巧妙地借人物的嘴说出大道理。例如面对秦海城有些悲观的情绪,梁永生认为自已有一种开导他的责任,就想鼓舞起他的士气时说:“打仗嘛,就有胜有败。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秦大哥,你只管放心,咱毛主席领导的队伍,士气是扑不灭的火焰,截不断的源泉,是什么样的敌人也打不垮的!”
所以秦海城就心悦诚服地说:“是啊!船有好舵手不怕浪头高!”
读了《大刀记》我就在联想:莫说是当年穷兵黩武不可一世的日本强盗会被淹没在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就是世界上任何一支强大但失道的军队,在我们这支人民军队面前,必然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郭澄清先生在《大刀记》中描写最精彩的亮点还在于,梁永生绝非个人英雄主义。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的胜利法宝就是把党的支部委员会建在连上。在武器装备远远不敌鬼子的八路军队伍,所以能有所向披靡的战斗力,根本原因就是每一个连队都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和一批有坚定革命信念的共产党员。而曾经是连队指导员的县委书记方延彬,就是个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比如方延彬在一次对梁永生的谈话中说道:“老梁啊,你要知道,咱们全中国的苦瓜无其数,可是苦根儿只有一条。因此说,全国各地的苦瓜,实际上是一个大苦瓜。也就是说,我的仇,你的仇,以及全国穷苦人的仇,应当放到一起,应当看成一个!”“你准备了几十年,奔走了几千里,为啥呢?为了报仇,为了报你的家仇,!是吧?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闹革命,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是为了啥?是为了全国的广大劳动群众都翻个身,为了我们的民族得到解放,也就是说,把那些侵略人,剥削人,压迫人的家伙们,打倒在地,并建立起一个由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你想,到那个时候,全阶级,全民族的‘大仇’解决了,你.我的‘小仇’,不也就报了吗?”方延彬这种鞭辟入里由浅入深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深深影响了梁永生。所以,梁永生也很注重在大刀队发挥党支部的集体作用,他这个党支部书记和大刀队队长一担挑的主心骨,把共产党群策群力的民主作风发挥到了极致。这又是《大刀记》所以能直戳读者心灵的耀眼之处!
整部《大刀记》小说,在唤醒人民大众勇敢坚决地参加抗日救国的过程中,没有用那些俗套的集会演说,生硬地向读者灌输大道理,却只是通过县委书记方延彬,大刀队队长梁永生,善于利用在百姓炕头做政治思想工作的方式,解决了唤醒民众起来抗战的大问题。而一旦发动调动起了人民大众抗战的思想觉悟和积极性,就汇聚成了抗日战场上不可抵御的惊涛骇浪!
武装人民群众。《大刀记》向世人昭示一个这样的真理:世界上有一种不变的道理,用什么样先进武器武装起来的敌人,即便他们武装到头发牙齿,也战胜不了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及其人民军队。经过被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和人民大众,即便拿着土枪甚至是大刀长矛,也毫不畏惧并且貌似强大到不可一世的日本强盗,且要坚决打败他们,消灭他们!更明确点儿说,被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形成的巨大革命力量,一定会战胜一切敌人!
一场伟大的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人的意志是第一位的,武器是第二位的,这就是说要在战略上重视人的因素。但是要打败强大的日本鬼子,手里必须有武器,这是从战术上说要抗日手中必须有枪有炮有子弹。那么没有吃没有穿没有枪炮怎么办?那就动脑筋想办法向敌人要枪要炮要子弹。
就像俗话说猛虎也有打盹的时候那样,一旦鬼子汉奸伪军这些“老虎”打起盹来,就会给大刀队制造出能在“老虎嘴里拔牙”的机会。那么,咋样才能让那些“老虎打盹”呢?为了麻痹敌人,机智勇敢的方延彬和梁永生率领的大刀队,在敌人力量处于极其强大的时候,为了规避敌人锋芒,就想出了要把大刀队分散成三人一小队两人一小组,化整为零,隐藏到敌后,一旦发现小股的敌人,就集结数倍于敌的力量,干净利索地打个歼灭战。八路军大刀队这种灵活机动的游击方式,就是能够把敌人打得人仰马翻晕头转向的胜利法宝。
《大刀记》把大刀队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术描写得精彩纷呈,且极具有活灵活现的现场感。而像方延彬梁永生领导指挥的这些灵活机动的战斗,全得益于他们的思想被武装起来之后。所以梁永生也不忘一有时机就开动起他的思想机器去教育别人。就像他意在点开房智明心窍的谈话中说的那样:“…… 我们抗日这桩事,好比是一个人;党中央呢,就是这个人的头脑;宣传教育战线,可不可以比作人的神经系统?反正是,党通过它才能把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调动起来!”
在《大刀记》中描写的每一场战斗场面,都算不得一场大战斗,有的一场战斗只能消灭几个敌人甚至只打死一个敌人,但是梁永生和他的战友都明白,日本相对于我们是个小国家,兵员严重不足,人头不是韭菜割了还能长,我们消灭他一个他们就少一个,我们的人民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再加上大刀队利用敌人依仗人多枪好的骄狂心里,在一个时期里有意隐藏起来,利用敌人产生错觉犯下的错误,瞅准时机打敌人一个个措手不及。
郭先生笔下的梁永生,绝对是个表面上粗心里很细的人,有时候他在表面上的大大咧咧,是装给敌人看的,也是为了给大刀队的战士们和身边民众壮胆鼓舞士气的。其实,梁永生的胆量也是民众眼里的精神依靠。比如在梁永生和锁柱去坊子镇学校看望鼓舞对敌喊话的学生们,也是借机会帮助胆小怕事的教员房智明放下顾虑,下定积极参加抗日的决心时描写道:“当梁永生和小锁住闯进屋时,房智明猛然一惊。”“他急忙放下手中拿着的饭碗,一步抢过来,有些惊慌地说:‘哎呀!可了不得了!’没容梁永生张嘴,房智明忙不迭地说:‘快!快藏起来!’梁永生见房智明慌成这个样子,就笑吟吟地问道:‘啥事儿呀?犯得上这么害怕!’…… ‘汉奸们,就在村里呀!’‘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呀!我见你吓成这个样子,以为是天塌下来了呢!’…… 说来真是有意思,梁永生这种乐乐呵呵儿的表情,大大咧咧的神态,在今日这种特定的情况下,对一向胆小怕事的房智明来说,的确起到了鼓气壮胆的作用。”梁永生进一步给房智明鼓气说:“…… 你还没摸准敌人的脾气…… 你越软,他越硬,你越硬,他越软;你越怕他,他越不怕你,你要不怕他了,他倒怕你了;你劝着他听话他是不听话的,你治着他听话他是能听话的…… ”
而敌人呢,因为在一段时间里没有遭到大刀队的重创,却渐渐猖狂起来。当梁永生听到房智明悄然自语道“这些杂种们近来太猖狂了!”时,梁永生便想到:“可也是呀!从我们化整为零分散活动以来,敌人确实是又猖狂多了!敌人一猖狂,某些群众的抗日积极性或多或受总要受到一些这样那样的影响…… ” 而这时的疤癞四偏偏狂妄地带领一班人马,大摇大摆地来房子镇茶馆吃面条,而且他还毫无警惕地把盒子炮挂在墙上,其余伪军把一支支大枪全搭起枪架来。即便梁永生心里打定主意要缴下疤癞四这伙伪军的枪,他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也不忘发扬军事民主。当锁柱建议道:“队长,咱是不是干他一家伙?”梁永生却反问锁柱道:“你说该怎么干法?”而小锁柱就胸有成竹地说:“咱该打个政治账”。这可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刀队战士在他的队长面前说出的主意呀!这就是八路军实行军事民主的精彩之处!而不像国民党的军人在长官面前连个屁都不敢放!
《大刀记》中充分展现着这样一条真理:每一场战斗中,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势不在于大而在于谋。枪刀是冷冰冰的死物,而人是活的,人得用智慧让冷冰冰的枪弹发挥出最大效能。梁永生带领的大刀队,每一场战斗,都力求打出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双胜利,既要打疼敌人,又要打服打怕分化瓦解敌人。对于日本鬼子,既要命又要他们的枪;对于汉奸伪军,多缴枪少要人命,还要让活着的伪军汉奸们的命为我所用。这又是《大刀记》出彩之处!
在郭先生笔下的梁永生极其大刀队,打仗只凭智慧,胆量和勇气,不费一枪就缴了疤癞四等十几个汉奸的枪,这种中国人尽可能不要中国人命的战斗,打得让人感到舒服,也极其符合中华民族的人性观念。只有像八路军这样的仁义之师,才能真正把自己同胞的人命当成命!这是《大刀记》有别于任何描写战争场面的不同之处。
我在《大刀记》中,还读出了作为一个人民作家的远见卓识。比如形成了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广泛的人民武装之后,一场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能够取得最后胜利,在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上到最高领袖,下到八路军指战员再到民兵以至人民群众,在抗日救国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保持着官兵一致官民一致的必胜信念。而这种至上而下信念上的高度一致,也是最能产生和凝聚革命力量的。具体体现在,共产党八路军到广大民兵,能够团结起来一致地认识到,要在战略上藐视日本侵略者,但在战术上承认和重视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在打每一场战斗时,都务求集中绝对优势于敌的兵力,达到取得每一场战斗的胜利,力求不战则已,一战就是一场歼灭战。八路军在当时那么弱势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够夺取最后胜利?我认为就是自上而下都运用好了既又藐视敌人又要重视敌人哲理。
《大刀记》还清楚地表明,大刀队分散行动后,并不是宁安寨和房子镇一代的革命低潮。只是愚蠢的敌人错误地认为八路军大部都被消灭了或者被吓跑了,民兵也吓得不敢露头了,他们就放松了警惕,像出洞的老鼠一样到处祸害人。他们就是想不到,梁永生率领的大刀队,还有广大的人民群众,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敌人的动向,时时都在捕捉消灭他们的战机。郭先生笔下刻画描写出的这个梁永生,只不过是我党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里的基层指挥员的典型代表,他不但自己能够善于深入细致地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能够引导战友们深入理解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民战争中的伟大意义和重要作用。这一点绝对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只不过,作家是想通过方延彬和梁永生这样的基层指挥员和思想工作者在抗日战场上的演绎,把我党我军这种优良传统生动而细致地再现到读者面前。作家是想使读者明白,人民及其人民军队,就是依靠政治思想工作的手段加上勇敢坚强的敢于牺牲精神,才取得的那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勇敢的人民军队所以能在空前困难的情况下战胜日本侵略者,依靠的就是觉醒并拿起武器的人民发挥出的无穷无尽的威力!而人民一旦觉醒,必然就会形成排山倒海的力量。
我在读《大刀记》的过程中,耳边时不时就响起电影《地道战》的旋律。尤其看到大刀队开展的一次次游击战斗场景,自然就会想到歌中唱到的“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全部消灭完……”《大刀记》中每一场战斗的胜利,都证明了,只要把人民武装起来,就会形成埋葬日本侵略者的汪洋大海!人民的思想一旦被革命精神武装起来,就能产生无比强大的威力。比如小锁住端着匣子枪孤胆站在一群伪军面前时写到:“要知道,除了这匣子枪的威力之外,还有另一种更大威力——这就是小锁住那股大无畏的精神!”
郭澄清先生在《大刀记》中演绎出的一个个精彩故事,就像钉在木板上的钉子一样,已经深深而牢固地占据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房。作家是在用故事告诉读者,任何不正义的战争都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力量是团结起来的人民!无数事实都明白了,最后的胜利永远属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
2022年3月于济南

作者简介:杨延斌,笔名水务。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