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刳肝以为纸 沥血以书辞
——读毕长代先生《父子状元传奇》感怀
文/刘 勇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在看望《读者》编辑部工作人员时,曾经对大家说: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特别是手机、电脑的大量普及,现在能够静下心来读本书的人好像是越来越少了,而我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吧。说来深感惭愧!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我非常敬重的老先生把他的暮年之作——《父子状元传奇》赠送给我。接过这部厚重的小说读本,看看那精美的封面,浏览书中浩瀚的文字,再仔细观察老先生憔悴而疲倦的面容,我仿佛看到了毕老先生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不分昼夜、奋笔疾书的身影,顿觉心头一震、感慨不已!不由得眉头一皱,一首小诗涌到嘴边,不吐不快,书之以示对老先生的敬意:
浩渺水泊八百里,神奇古镇越千年。
梁家父子传佳话,世代华章颂状元。
众所周知,在八百里水泊遗留水域的东平湖畔,有一座神奇的千年古镇——东平州城。在这里曾经发生过无数美丽的传说,但其中最为动人的则是发生在北宋时期梁灏、梁固“父子状元”的故事,在民间历经千年、广为流传,长盛不衰,不仅成为当地民间最美丽的经典传说,也为这座千年古镇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使之成为江北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当地有一句俗话:“不看父子状元牌坊,就等于没到过东平。”因此,慕名而来的四方游客必定要到州城一游。只见那高大雄伟的青石牌坊,镌刻着清代兖州知府金一凤亲笔题写的“父子状元”四个大字,两侧是一副对仗工整的楹联,上联是:是父是子同作状头千载少;下联是: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数百年来,父子状元牌坊栉风沐雨、历经沧桑,一直在向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讲述着这一感人动听的真实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和有识之士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一个八岁的小男孩跟随老人来到这里,被这个美丽的传说所感动,便下定决心,要将这个美丽传说撰写成书,流传后世,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半个多世纪以来,小男孩始终初心未泯,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将这一长达近六十年的梦想,转化为近四十万字的长篇章回小说《父子状元传奇》。
这位小男孩就是现已年届七旬的毕长代老先生。毕老先生一生阅历丰富,在部队入党,是学雷锋学毛选的积极分子,担任过驻地三所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两进工厂,当过工人、司务长、车间主任;在东平湖管理局当过办事员、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工会副主席、主席,党总支副书记;先后担任东平县作家协会理事、副主席、顾问;罗贯中与东平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现为中国诗词家协会会员、东平水浒诗院院长、《水浒诗刊》主编、东平县党史史志研究中心顾问、东平县楹联学会特邀名誉会长。很多人以为老先生是高学历,但我听说他只不过是初中毕业,只是靠着几十年笔耕不缀,才得以自学成才。正因如此,毕老先生才能不负众望,撰写出深受东平人民喜爱的《父子状元传奇》。这是东平有史以来第一部以章回小说形式描写东平历史英贤人物的传记文学作品,是反映北宋古人生活的一部小说。全书共分三十六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有三至五个小故事,合计一百多个故事、数百名人物。每个人物都塑造得鲜明得体、活灵活现,每集故事都合乎情理、语言通俗易懂,读来令人爱不释手,难以释怀。我认为,这是老先生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东平历史悠久,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曾经长期作为(诸侯)国、郡、府、路、州的治所,不仅是著名的江北重镇,更是开封、长安、洛阳等华夏古都的东方门户。地灵育人杰,青史载英豪。在历史的长河中,东平有四百多位乡贤英杰被载入《二十四史》,而梁灏、梁固父子状元则是其中的优秀代表。“父子状元”作为古老东平的文化亮点,不仅在当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全国也享有很大的知名度。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自产生科举制度以来,共产生过六对“父子状元”,而东平独占其一,这是我们东平人的骄傲与自豪。同时,“状元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亮点。千百年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已经成为激励我们全民族奋发图强、拼搏前行的精神动力。在我国古代少儿必读的《三字经》中,对梁灏的描述就占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在文中,梁灏被树立为大器晚成的榜样,号召所有的少年儿童都要向他学习,为国家建功立业。毕老先生正是站在这个角度上,慧眼独具,看到了“状元文化”的巨大潜力,义不容辞地当起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讲述“父子状元”故事、传播“状元精神”的历史重任。我认为,这件事情不仅是对东平,而且对全社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父子状元传奇》一书中,毕长代老先生以简朴自然的笔法描述了梁灏、梁固父子通过刻苦学习、奋发努力,从而在众多考生之中脱颖而出、考取状元,以及从政之后忠心报国、竭力为民、反腐倡廉、严格执法、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见义勇为等等弘扬人间正气的感人事迹。该书以梁氏家族四代十几人为主线,并连结北宋四代帝王、皇宫后妃、文臣武将、士工农商、三教九流等等数百余人物,突出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以及广大民众对和谐社会、安定生活的企盼。尤其是对梁灏、梁固在处理与君主、同僚、亲属、民众乃至与案犯、敌寇等等诸多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与绝妙技巧,无不描写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给人以启迪乃至令人拍手叫好、拍案称奇。
为了写好这部小说,毕长代先生既参考了大量的各类文史资料,也采纳了众多梁氏后裔传人的建议;不仅收集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而且还辑录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轶闻,使其情节色彩斑斓、内容跌宕起伏,更加具有真实性、文学性、艺术性和传奇色彩,极富感染力。读后引人入胜,从而可以激发人们励志勤学、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明辨是非、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怀。能够促进传统美德的回归,加速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与当前国家“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发展主流极为相符,从而也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对于毕老先生的行为,也有人大惑不解:一个外地人,为何对东平文化情有独钟?我也就此事与老先生进行过探讨。老先生说:“东平是伟大祖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平人民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成员,不管是东平文化、还是状元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我们宣传东平文化、状元文化,不仅是对家乡的赞美,更是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的贡献。”我听后恍然大悟:难怪老先生能够写出如此厚重的作品,原来他竟然有着如此博大的胸怀。多少年来,他就是怀着对这方热土的深情厚爱,用自己的心血描绘东平的大好河山。“刳肝以为纸 ,沥血以书辞”就是对他创作生涯的真实写照。他用了大半生的时间来积累素材、积淀生活,又耗费了近两年的心血才得以完成这部长篇大作,为东平文化、东平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常说:”东平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能有今天的点滴成就,是东平人民培养教育的结果。临走之前,我一定要把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留给东平人民。”这朴实无华的语言,虽然算不上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却让许多土生土长的东平人为之动容……

毕长代老先生是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他爱岗敬业、忠于党的事业、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听他的同事讲:他在单位领导成员中年龄大、资格老,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非同凡响。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来不恃才傲物、倚老卖老,而是积极主动地配合主要领导、团结其他领导成员,踏踏实实做好分内的工作。对于单位一些有难度的重大事宜,他总是平淡地说“我来吧!”说来也怪,在别人眼里看似很棘手的“乱子窝”“麻烦疙瘩”“烫手山芋”经他处理起来都能得心应手、恰到好处。有人问他窍门何在,他说道:无论是与谁打交道,一是要态度和譪,二是要设身处地,三是要合情合理合法,四是不要留尾巴。这样一来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十几年前,因为业务关系,我曾经一度是他办公室的常客。每次去,总是看到他不是看书就是写作。他看书很杂,知识面也就较为广泛,写出来的各类作品自然流畅,很受欢迎,经常见诸于有关媒体。他所撰写的调研报告、工会工作、政治思想工作和职工教育工作论文往往能在系统内连获多个层次的奖项。尤其是他能把枯燥的抗洪抢险业务常识写成朗朗上口的口诀,并亲自授课,向沿湖河的防汛人员耐心讲解,更是深得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另外,他写的文学作品也是种类繁多:以诗言志、以词咏情、以文会友,还经常把单位所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以歌曲、快板、快书、相声、三句半等艺术形式搬上舞台。即便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法规法令,也能在他的笔下披上艺术的色彩,让大家喜闻乐见、耳熟能详、便于记忆。他认为: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信的渊源。换言之,我们党的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出一源。满怀热情宣传民族经典文化,既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播,亦是对社会正能量的传承。
据我所知,毕长代老先生不仅在本单位,即使是在东平文学艺术界乃至社会各界都享有很好的口碑,凡是了解他的人大都对他赞誉有加:有人说他为人正派、忠厚老实;有人说他待人真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有人说他是德艺双馨的诗人、作家;更多的人说他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及“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修养;还有人风趣地说他是老年人、外地人、文化人、退伍军人、共产党人“五种人”的代表,戏称其为“五个代表”。其实,我认为还应该再加上两个代表:一是他的父亲是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革命,他是理所当然的红二代的代表;二是他所在的东平湖管理局是中央属事业单位,他又是名正言顺的市属以上驻东平单位的代表。但是毕先生一向为人低调、谨言慎行,从不向人炫耀自己的“资本”,只是自称是一名“业余爱好者”和“志愿者”,不论是谁,有求必应,且分文不取。我与老先生交往甚多,他为我个人和公司写了很多好作品,每次想请他吃顿饭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拒绝。他常鼓励我说:“我写的东西很粗糙、很浮浅,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你是科班出身,要把你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我的作品,你可以理解为分文不值,也可以理解为情谊无价,举手之劳而已,不足挂齿。‘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要在吃吃喝喝上浪费时间。多看看书、多写点东西,比什么都强。”多少年过去了,我经常把老先生写的作品拿出来欣赏,依然感到其中浓郁的人情味扑面而来,无比熟悉、无比亲切,让人回味无穷。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虎年之春,年逾古稀的毕老先生又爆出了一大新闻:他主动请缨,承担了梯门镇的志书编纂任务,再一次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不仅如此,他还准备把《父子状元传奇》由小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剧本,并四处寻求投资方,欲将其搬上银屏。用他的话说:让东平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东平!让状元文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与此同时,作为创刊人和主要撰稿人,他还要继续主编他的《水浒诗刊》,还要寻求合作伙伴,为弘扬民间正气做不懈的努力。此时此刻,我发现,毕老先生的《父子状元传奇》是一部凝聚他心血汗水、智慧才华的有字之书,经常阅读,开卷有益!而他本身则是一部值得学习、值得敬重、值得珍惜的无字之书,是可遇不可求的良师益友。与之交往,倍受鼓舞。
感谢上苍,让我有缘读到一部好书!
作者简介
作者系东平县政协常务委员,东平水浒诗院常务理事、东平县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东平县婚庆礼仪庆典商会副会长,泰安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一级讲师、东平县知音文化传媒总经理

🇨🇳 都市头条因您而精彩!感恩相遇【都市头条.爱心传递】【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头条号】【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共赏好诗词头条号】【河头店文学社】老师们!【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下设37个编辑窗口!如下:【主编.李红】【儒子叟国娇】【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蓝天白云】【影子】【真心对你】【荷塘月色】【香】【乡愁】【姜海修】【品墨竹】【你安好我安心】【西门吹雪】【雪冰心】【吴金祥】【雨后初晴】【清风入心菲】【黎明】【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徐凝】【诗人:编辑:记者:丁雪深】【孙世伟(超越)】【春有百花秋有月】【千里与君同】【一片冰心在玉壶】【同醉唐风宋雨中】【诗意】【诗意朦胧】【田园风情】【诗情】【书香】【墨兰】【小雅】【鸿雁】本团队下设65个专题!如下:【都市头条.爱心传递】【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河头店文学社】【沽河一叶舟】【歌缘友聚好声音】【文学范耕净土】【中医中药益寿延年】【共赏好诗词】【向幸福出发编辑部】【美声主播乐园】【专注原创字画】【专注原创歌曲】【专注原创摄影作品】【专注原创对联作品】【唐风宋雨寄君情】【千里与君同】【同醉唐风宋雨中】【有缘千里来相会】【唐诗宋词知多少】【东风送情笛声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蓝天白云书屋】【都市茅棚】【温馨书苑】【月湖草堂】【闲庭竹韵】【真心诗苑】【荷塘月色】【香】【南湖書香斋文学社】【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清风入心菲】【安好】【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五之堂主/新诗集】【五之堂主/系列词律分享】【五之堂主格律诗词专题】【雪深文学社】【永城市】【徐凝】【高山流水遇知音】【情与感】【诗意朦胧】【心有灵犀】【诗意】【灵犀】【田园风情】【宁静致远】【书香】【墨香】【红梅】【墨兰】【诗情】【画意】【大雅】【小雅】【空谷幽兰】【幽芳逸致】【鸿雁】【轻舟】。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老师们!自2021.2.22日起本编辑部将免费为身边有团队精神的、有困难的、有利于大众的人和事做宣传!《用行动传递爱,用爱将心相连》
非文友拒加!拒闲聊!拒加群!非诚勿扰!本作品配图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