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高台镇河坝子社区眉山三龙食品有限公司欢迎你)
读人物传记随感录683
王安石(三)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

读王安石
一
为人特立独行,行为不同常人。
终年不浴生虱,囚首丧面灰尘。
读书全神贯注,时把鱼食误吞。
虽说仪表邋遢,几人能比学问?
二
顺时滞中求进,变法革故鼎新。
别开生面一帜,只为昌盛国运。
诗文堪称大家,丰神含蓄深沉。
一代通儒经世,功过自有公论。
附王安石《梅花》: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惟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附人物评价:
黄庭坚:
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毛泽东:
(王安石)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于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
列宁:
王安石是这个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