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
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280):2022年第十期】中,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者,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很有意趣,尤其尾句的妙思别开生面。柳如旧,不大明确,改为“柳方瘦”似好。“捉”字觉刻意,用“拾到”似好。
此首应为本期绝句中之最自然者。今人作小诗,欲得新奇,每伤刻意,诚不知天成之句,原非卖弄可得。此首得绝句之自然,四句无一废句,已胜渠曹一筹。前二句铺排春之未到,正是早春时人人所得见。而亮点则在三四句,冰面之下,已有暗暗水流之声,正是大地消融之际,一以冰下水流这一意象表达而出,选取视角甚佳。写春天,并不一定着眼于大场面,往往一个极小的细节,便能见微知著,体现出无限的生机。此首颇能得之。“捉”字仍稍有今人小诗下字刻意之弊,然通体和谐,无伤大雅。
“春风吹又绿”和“从不问荣枯”不搭。改为“春秋来又去,从不问荣枯”似好些。
第三句太俗白。第四句有套用成语之病,而且“柄”和风筝无涉,“一线人牵飞不高”似好。
尾句颇耐玩味,大好!而三句较弱。“忍看人间成血海,新沙皇摆老沙盘”似好,两句关联更密。
“没有”俗白,改“未有”。三句中,“起”、“漫”二字没有意义,试改为“醒来独向镜中看”。醒来暗指额上之纹是在睡梦中被挞出来的,致人深思。“独看”则颇显沉郁。
对于大部分诗作,元宵节一般写节日欢乐景物气氛为多,或借节日抒写个人落寞情怀,如欧阳修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难免落入俗套,难见新意。本作巧妙的是把下雪这一场景巧妙和元宵节完美结合,借雪口吻写对元宵节的一种新的体验和感受,颇具匠心。
前两句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雪的形成和洒落天空的形态,一个飞字动态感十足,画面飘逸潇洒。后面两句是巧妙一转,不接着写雪,而是写雪空下的月亮和灯花——月亮在雪的映衬下有另外一番余味,十里长的雪花灯则是显得格外迷人。“十里雪花灯”的结尾,让雪和元宵节彼此呼应,也更好地照应了元宵节诗题。
此诗的最大特点是充满生活气息,有时代意味。对于写诗,怎么去写,更多的人注重于在技巧和手法上写功夫,动脑筋,而忽略了诗的根本——诗来源于生活,诗就是要擅于发现生活的美好和纯真,而不是古人笔下的亭台楼阁,抑或一味的风花雪月,抑或生活失意时的壮志难酬。
此诗善于抓住生活中视频聊天的一个细节描写,充满了甜甜的诗意和人性的温暖。诗在第一句用“何如”把望月和开视频两个动作做了一个反问的横向比较,第二句则做了回答——还是孙子的小脸最是亲切。接着在第三四句进一步深化,原来是孙子的那天真烂漫的灿烂笑容,终于打开了诗人的心扉,令诗人陶醉。最后用“万树”带来的春天来与之进行对比,极尽夸张的同时写出了诗人对孙子的深深喜欢。
曾与菊梅同傲霜,寒欺雨打也平常。三分翠减何妨秀,一片花飞不碍香。冰雪舞,凤鸾翔。琼田玉鉴任开张。有情岁月终难负,无限风流在自强。
诗歌要面向时代,走出似曾相似,拒绝假古董,这样的诗歌才能经受住时代的考验,这样的诗歌才会永葆生命力。但当我们的诗歌与时代相拥抱时,却感受到了诗歌古典典雅表达的艰难,因为它要表达时代下的新事物,新鲜而又文质的语言在现成的古典诗词语言系统中往往难以成全。
令人惊叹的是,作者能够成熟驾驭和运用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把“菊梅”的坚韧品质移注于此中,文字看似写“菊梅”,实则在写运动员的坚贞品质。同时“冰雪”“凤鸾”意象的合理使用,使得全词在充满古典意味的同时,又写出了残奥会运动员顽强不屈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这也为创作新时代的诗词如何符合古典的审美具有学习的价值。
眼睛撑着,嘴巴张着,怎么你变成了疯魔货。酒喝多,乱喉舌,人说喝酒要有诗词作,这回怎么吓死我。人,像傻鹅;歌,像踩脖。
相较于诗和词而言,曲语言以平常语和口语为主,相对通俗活泼,本色纯朴。但作为文学作品,不管雅俗与否,关键是味道,有味道,它才值得读和品味。这种味道的酝酿,非一定的语言功底不行,不然就容易流于油滑。
此首曲的语言味道独到,显得辛辣而又富有余味,非常符合曲的本质特征。它把老伴受刺激后的生理表现——“眼睛撑着”“嘴巴张着”,以致最后变得人非人,像傻鹅;唱歌,像踩脖。写得活灵活现,读来令人忍俊不禁,真想拍手大笑。东郊有高楼,顶层吾之属。帝苑近相邻,津门遥能瞩。首付三十三,余款余生赎。一室配一厅,起居毋拘束。皓月清辉分,晴日阳光浴。隔窗雨可听,开窗云可触。风去世尘稀,雾来仙气足。五色烟霞残,七彩霓虹续。移土覆天台,种花亦种粟。招蝶以当差,雇蜂以为仆。花香沁芝兰,粟玉度鸿鹄。无意收与成,只此青和绿。怡人性和情,弃其利与欲。闲摆棋盘棋,自弈未了局。倦坐摇椅摇,自哼催眠曲。身心安于兹,安得不脱俗。
此陋室自得之写照,真北漂者之陋室铭也。吾爱其以真实质朴之辞情,为京城小民生存境遇留一指爪,辛酸喜悦,委婉道出。谓予不信,试细吟味之,当大有共鸣矣。
颔联、颈联工稳,铺陈景物,甚为可爱。尾联似太草草。
落花与鬓雪,清波倒影与心中叹惜,时间无情人有情,写出题中之义。
寻常事物,赋予思致之美。
老来伉俪,同看夕阳,惺惺相惜,互相端详,三夕阳之语,妙在言语之外。后二句又添一意,金光红毯,正可作“夕阳无限好”之注脚。
写境自然,如在目前。但恨末句质实,不能振起。
桃花绛帐,初春修得,年华芳绪,隐现其间。字句清丽,然犹在格套,未能跳出。
云中如意生涯,春回更恃风雷起。蜿蜒矫矫,画鳞虬角,拏云驭气。腾攘重霄,倾注九派,径携天水。便甘霖稼穑,滥淤川野,功与过,俱临祭。谁见威仪首尾?信形神、潜沉潭底。机缘际遇,雄图王霸,枉凭灵异。恁多叶公,宁无实相?浮名而已。正条风舒布,又逢惊蛰,问苍生事。驰骋想像,神龙首尾,略得一二。寄寓之意,见于下片,讽咏而深。
立意甚见新意。见思考。唯一可斟酌处在“镂空”二字。盖镂空者,从内而生,非自外而摧。风雨自外部而来,焉能直接镂空古树之身?此是微瑕处。亦是吾所谓今人伤刻意处。然整首立意高妙,故不失为一首不错的习作。
此首重点在三四立意,一二句稍松懈之。三四句甚新奇。无理而妙。可赞!然第一句“艳绝”不如“绝艳”,盖“参差”“艳绝”俱是形容词,稍显累赘,易为“绝艳”,此弊骤解。第二句稍显熟套。盖大隐隐于市,本是成语,何须“无如”,盖稍有凑句痕迹。

张智深 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诗协副主席,省作协会员,省歌舞剧院签约作曲家,其诗词作品被称为「不觚体」,有广泛影响。著有《不觚斋吟稿》并提出艺术变形理论。向小文 湖南邵阳人,长期居京。现任《诗词百家》杂志主编,湖南大学岳麓中华书画研究院文学顾问,北京久恒林文化传媒总编辑,湖南株洲市诗词协会讲师团顾问,江西南昌市黄城文学社首届顾问。深耕于文学图书出版、期刊杂志、文学编辑策划多年。擅文学评论,喜风雅传统诗词。已在《文艺报》《新文学评论》《武汉工商学院学报》《文史杂志》《心潮诗词》《诗潮》《楹联博览》,“中国诗歌网”等发表诗词评论研究文章多篇。
江合友 号白石簃主人,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词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教学会理事,《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著有《明清词谱史》《白石簃词稿》《宋代文学概要》等。
李俊儒 字汉仪。湖南常德人。从北京褚宝增教授学诗。乾社社长。曾获第三届湘天华杯全球诗词大赛金奖、第二届刘征青年诗人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