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魏国曹操管理豫西,古渑池县城却建于今洛宁境内,名为蠡城。一些文献上有记载,渑池、洛宁文史爱好者都在考究蠡城的准确位置,至今无定论。
今有渑池学友姚学谋(现住三门峡市)发来他的考证资材,供大家参考,并希望交流意见,共同分析考证蠡城。请好友积极参与!

以下是姚兄提供的材料
三国渑池县治移至蠡城。
《太平寰宇记》:《周地图记》云,后汉建安中,贾逵为令时移县理蠡城(今洛宁县王范镇中原村)。又接《郡国县道记》云:汉渑池城与渑池水源南北相对。曹魏移于福昌县西六十五里蠡城。《郡国县道记》唐贾耽著。
蠡城,在河南洛宁县西,后汉建安中渑池县治此。《三国魏志·贾逵传》载: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逵)后举茂才,除渑池令。建安十年「公元205年」,“高干之反,张琰将举兵以应之。逵不知其谋,往见琰。闻变起,欲还,恐见执,乃为琰画计,如与同谋者,琰信之。时县寄治蠡城,城堑不固,逵从琰求兵脩城。诸欲为乱者皆不隐其谋,故逵得尽诛之。遂脩城拒琰。琰败,逵以丧祖父去官,司徒辟为掾,以议郎参司隶军事。”《水经注》洛水过蠡城邑南。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一《古迹》载:
魏蠡城徙治
《水经注》:又东北过蠡城邑之南。城西坞水出北四里山上,原高二十五丈。按:后魏置宜阳郡,领县有南渑池。故渑池县治南对金门,坞水南五里,旧宜阳治也。
《名胜志》:曹操移县西六十五里之蠡城,贾逵为令时所理也。
《方舆纪要》:渑池旧理蠡城,今县西有蠡城驿。
《水经注》:蠡城南对金门坞,属永宁县以洛水为界。按:此则魏时渑池旧治在今洛宁县境内矣。《水经注》南对金门坞。《方舆纪要》以洛水为界,是其确据。魏时渑池、宜阳俱属宏农郡。洛宁为渑池西南境,徙县于此。王镇恶从刘公西伐长安,经龙骧城,见《水经注》。《晋史》镇恶进军渑池,遣毛德祖擒秦将尹雅于蠡城,与《水经注》经由之路相合,其对金门坞之高原自在洛北,今县城西一带地内。《水经注》载:蠡城西坞水入洛,在北宜阳北山之后,凤山涧之前,即今永宁县西十里涧。今以地形考之,移入洛宁,方与郦道元城西坞水南流入洛之说相合。

作者简介:马生彩,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19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19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