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秀菊:孝心演绎最美敬老情
文/李广勇
她,一个传统的农村妇女,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总是默默无闻;她,没有过豪言壮语,却是真爱无垠。她凭借自己一颗滚烫真诚的孝心,三十年如一日,悉心赡养着80高龄的公公婆婆,无怨无悔,用“孝心”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勾勒出家庭和谐的最美音符,从而演绎出浓浓的敬老情。她就是东平县接山镇荣花树村计生统计员吴秀菊。
吴秀菊,今年55岁,1991年2月嫁到本村井氏家族。自结婚后,她就把自己融入到井氏大家庭中。丈夫姊妹四个,一个姐姐,两个妹妹,上有年迈的公公婆婆,一家七口人。
俗话说:“走进婆家门,便是一家人”。起初,丈夫的一个姐姐在外打工,两个妹妹上学,家里人口虽多,但干活的人手少。婆婆曾内疚地告诉她说:“秀菊啊,咱们家人多干活的少,你爸爸年龄大,俺身子经常闹毛病,家里负担重,实在累赘你了。”但吴秀菊却说:“妈啊,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既然嫁到咱家,俺就是您的亲闺女,我们年轻有力气,只要全家和睦相处,生活一定美满幸福。”

人们常说:“看事容易做事难”。当她真正付诸于婆家生活时,农家那些耕耙播种,吃喝拉撒、锅碗瓢盆、大病小灾等琐碎事儿随之而来。当时,婆家承包着20多亩责任田,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外出的外出,上学的上学,家中里里外外的活儿全部落在她一人身上。
面对生活习俗的改变,作为一个刚过门的媳妇,她努力转变着自己的位置。她说过:“过日子不能懒散,勤俭持家,干就干到最好。”这话不假,吴秀菊从小就有从不服输,从不抱怨,倔强好胜的性格,做事认真,追求最好。
在婆家的日子里,她每天奔波于田间、家庭“两点一线”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早出晚归,风餐雨露。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宛如一棵山涧的小草,温柔中带有坚韧的力量,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努力向前。多少年来,她就是凭着这股任劳任怨的拼劲,把自家承包田管理的井然有序,把家庭经营得温馨和睦。难怪村里人夸她:“没想到秀菊这孩子庄稼活样样行,真是个“女汉子”。
如果说吴秀菊靠勤劳持家赢得乡邻夸的话,倒不如说她的“敬老、忠孝”更让人称颂。自打结婚后,她沿袭着传统的敬老方式。每天帮老人洗衣做饭,家务活抢着干,爹妈叫得口口甜,从没给老人红过一次脸。

随着时间的推移,姐妹先后远嫁他乡,公公婆婆的生活起居全由她一人照顾。有一次,婆婆不慎摔伤,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为把婆婆照顾好,她像亲闺女一样昼夜守候身边,请医拿药,喂汤喂水,洗衣做饭,穿梭于婆婆房间。每天天不亮,她便早早把饭烧好,趁热端到婆婆床前。无论每天下地回家再晚,也要到婆婆身边看看,唠唠家常。婆婆喜欢吃水饺,她每天变着花样包饺子。他知道婆婆吃饭怕口重,每次做饭时,她精心烹制,确保咸淡适中,饭菜可口。有一次,她的大姑姐来看望婆婆,给婆婆做了一碗鸡蛋汤,可婆婆吃了一口说:“这汤咸了”。这时,正好秀菊赶到,她急忙笑着说:“妈啊,俺再给您老人家重新做碗去。”可婆婆心疼儿媳,执意不肯说:“孩子啊,不要再麻烦了,这汤我凑合着喝吧。”秀菊却说:“娘啊,您年龄大,不适合胃口的咱就不吃,只要您老人家身体健康,俺累点没有啥。”说罢,一碗重新做好的饭端到婆婆面前。小小的一个举动,暖在老人心窝里,婆婆瞬间眼泪湿润了。还有一次,婆婆肚肠不好,晚上不小心把大便沾落在被褥上。婆婆难为情地说要自己清洗。秀菊知道后,赶紧把自己结婚时的被褥给婆婆换上,然后把弄脏的被子拆洗干净,当天缝制妥当。婆婆动情地说:“好儿不如好媳妇,俺有这样的好儿媳,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亲闺女也难做到这样啊。”每当听到婆婆的夸奖,秀菊却不以为然,她说过:“父母养小,儿女养老,上行下效,代代相传,忠孝才能传家。”
吴秀菊凭着一颗真诚的善心,践行着对“孝”字的传承。在结婚后的几年里年里,她先后生下一女一男两个孩子,孩子的降生,在为家庭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秀菊肩上加重了一份担子的分量。记得这年她刚生完男孩没有两个月,公公突发哮喘病,手脚发抖,行走不便,住进医院。此时,公公住院,孩子尚小,丈夫一筹莫展,急得两天吃不下饭去。而她却耐心地劝导丈夫:“谁都有难的时候,事情越多,越不要急躁,免得影响老人情绪,不利于老人身体健康。”于是,她让丈夫在医院精心侍候公公,自己把娘家妹妹接来照看孩子,她腾出手来既要照顾婆婆处理家务,又要忙于地里农活,那些日子,正赶上村里用机械统一收割小麦,她家小麦安排早七点收割。公公住院,丈夫守候,农忙又找不到帮手,这麦收大忙的活儿只有自己干。为不耽误收麦,清晨不到六点她就起床,提前给孩子喂奶,然后忙着给婆婆烧水做饭,趁热把饭端到婆婆床前,一切安排妥当,风风火火赶到田间,直忙到一个大半晌。回到家中,她拖着疲惫的身子,用手拍打着腰酸的后背,望着嗷嗷待哺孩子,一种“酸、甜、苦、辣”的味道充斥心间。

是啊,作为一个女人,特别是生完孩子不足两月的女人,理应保养体力才对。但现实容不得他有半点的娇嫩,家庭担子必须挑起来。因过多繁重家务的操劳,脸被晒黑了,身子累瘦了,但她从未言过苦,叫过累,喊过怨,只是默默承受,乐对生活,这其中的艰辛唯有她自己最清楚。她说过:“家里再大的事,大不过侍候好老人;家里再忙的活,不可延误了老人一日三餐。”可以说,她在村民眼里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在公婆眼里,他是个值得信赖的好女儿;在孩子眼里,她是个善良的好母亲;在亲朋好友之中,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没有人不肃然起敬。
俗话说:“善心得福报,孝行百事顺。”吴秀菊,这位普通的农家女,走进婆家已经三十个年头。三十个春秋冬夏,她尊老敬老,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始终如一,用她的年轻、聪颖、吃苦、孝道,应尽着一名妻子、媳妇、母亲的职责;更用她“善和孝”的具体行动,见证了“家和万事兴”的真谛。如今,吴秀菊一家,今非昔比,家庭和睦,生活美满,其乐融融。公公婆婆虽80高龄,但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仍精神矍铄,尽享晚年幸福生活。她的大女儿当上一名优秀教师;儿子学业有成,参加工作后,乐于吃苦,勤奋能干,被单位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同时,儿子还把第一个月工资全部给爷爷奶奶买了补养品,以此传承着家庭浓浓的敬老情。
容颜易老,孝心不改。每当有人夸她孝顺时,吴秀菊总会说的一句话:“感恩父母,孝敬老人,是儿女应尽的责任,没有可炫耀的地方。”是啊,在“孝”的天平上,她用自己言传身教,最普通的话语,展现着一个农家妇女淳朴真诚、博爱仁慈的坦荡情怀,更诠释着一个农村妇女“孝”和“爱”的传统美德。
李广勇简介:
李广勇,男,1961年生于东平县接山镇,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91年至今,先后担任东平县人民广播电台编辑;电视台记者、编辑;电视台新闻部主任;电视台专题部主任;制片人;对上宣传部主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东平县作家协会主席;东平新阶联副会长、常务理事。
其作品陆续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山东工人报》、《青年思想家》、《青年记者》等30多家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各类作品2600多件,有85件分别获得省、市级好作品奖励,并出版发行了《东平湖的传说》《科技与发展》《老家朝阳庄》《美丽之变》《家在东平》《东原作家》等书刊。
🇨🇳 都市头条因您而精彩!感恩相遇【都市头条.爱心传递】【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头条号】【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共赏好诗词头条号】【河头店文学社】老师们!【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下设37个编辑窗口!如下:【主编.李红】【儒子叟国娇】【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蓝天白云】【影子】【真心对你】【荷塘月色】【香】【乡愁】【姜海修】【品墨竹】【你安好我安心】【西门吹雪】【雪冰心】【吴金祥】【雨后初晴】【清风入心菲】【黎明】【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徐凝】【诗人:编辑:记者:丁雪深】【孙世伟(超越)】【春有百花秋有月】【千里与君同】【一片冰心在玉壶】【同醉唐风宋雨中】【诗意】【诗意朦胧】【田园风情】【诗情】【书香】【墨兰】【小雅】【鸿雁】本团队下设65个专题!如下:【都市头条.爱心传递】【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河头店文学社】【沽河一叶舟】【歌缘友聚好声音】【文学范耕净土】【中医中药益寿延年】【共赏好诗词】【向幸福出发编辑部】【美声主播乐园】【专注原创字画】【专注原创歌曲】【专注原创摄影作品】【专注原创对联作品】【唐风宋雨寄君情】【千里与君同】【同醉唐风宋雨中】【有缘千里来相会】【唐诗宋词知多少】【东风送情笛声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蓝天白云书屋】【都市茅棚】【温馨书苑】【月湖草堂】【闲庭竹韵】【真心诗苑】【荷塘月色】【香】【南湖書香斋文学社】【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清风入心菲】【安好】【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五之堂主/新诗集】【五之堂主/系列词律分享】【五之堂主格律诗词专题】【雪深文学社】【永城市】【徐凝】【高山流水遇知音】【情与感】【诗意朦胧】【心有灵犀】【诗意】【灵犀】【田园风情】【宁静致远】【书香】【墨香】【红梅】【墨兰】【诗情】【画意】【大雅】【小雅】【空谷幽兰】【幽芳逸致】【鸿雁】【轻舟】。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老师们!自2021.2.22日起本编辑部将免费为身边有团队精神的、有困难的、有利于大众的人和事做宣传!《用行动传递爱,用爱将心相连》

非文友拒加!拒闲聊!拒加群!非诚勿扰!本作品配图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