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赤子34
34:父母还愿千佛洞
柳军军观光莫高窟
一辆满载乘客的大巴车,在安敦公路上驰骋。车上座的不是游客,而是团县委机关团委,组织十七个总支四十八名团干及青年积极分子,参加的观光活动的。柳军军作为特邀代表之一,参加这次观光活动。活动的第一站就是去敦煌的莫高窟,敦煌人民俗称千佛洞……。
一
军军对千佛洞,既熟悉,又莫生。作为一名敦煌人,上一辈,上上辈,都是这样。年年赶庙会,岁岁不相同。他们不研究这些洞窟是何人发现的,何人开凿的,什么是世畀四大文明。如们交汇等等问题,以及莫高窟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伟大意义。……可是,他们知道,这里有庙㡰,有神,有佛,見庙就烧香,見神,見佛就叩头,顶礼莫拜。……就是为了保一方平安,为了五谷丰登,为了人生平安,为了六畜兴旺,烧香敬佛,那是老百姓一年最重的庙会活动……。
军军对这样的庙会活动,记忆忧新。最早的活动是五五年的农历四月初八。……那年,军军三岁,他对那次活动的记忆,像刻在大脑中一样,既清晰,又模糊。准备这样的纪拜活动,家家都在提前进行准备,香火,纪品,供品,运载工具,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都要精心谋划,精心准备,比过年还繁忙,当然比过年还热闹。……那一年,军军家在士改时只分到一头毛驴,另一头毛驴,是向程惠惠家借的。两头毛驴四个人。妈妈抱着妹妹,爸爸牵着军军,天没就出发了。方向,千佛洞,目的,烧香拜佛,还愿。敦煌人民的生活规迹,年年如次。奶奶瘫痪在床,父母为老人备足生活用品,留在家中守候,看家。夫妻儿女四人,一会儿骑驴,一会儿牵驴。两个娃娃一直骑在驴身上,走阿走啊……山,可以看到,就是一时半会儿走不到。望山跑死马,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军军那么小,他哪里知道,走千佛洞,咋就那么运,这是他难忘的第一记忆。走啊,走啊,他在驴背上睡着……再醒来,醒来,再睡着……。走,还是在走,望着山口走。太阳从东到西,有半树杆子高的时侯,军军一家四口人,两头毛驴,终于一步一步,走到了千佛洞的山口。他们顺着水沟沟,一直走到最南边,然后越过水沟,进了千佛洞的南门。说门,其实没门,两山之间的凹地,路就开在南边。听老人讲,千佛洞分三段,上寺,中寺,下寺。军军一家四人,当晚就在中寺的树林中安家。家怎么安?一张席子,或一条毯子,往树下一铺,就算是家。军军当年的第二个记忆。就是树大。有多大的树,也许有三,四个人手牵手还抱不过来的树。大不大。对一个只有三岁的幼童来说,自然是头一次見这么大的树。晚饭吃的是羊肉粉汤,军军记不清楚,是买来的,还是自已带来的。……来到千佛洞烧香拜佛的人真多,多的军军也数不过来。整个夜晚都是灯火辉煌,人山人海,鸟语花香,歌舞升平。……可惜,军军骑了近一天的毛驴儿,累的爬不起来,什么节目也没看成,吃过羊肉粉汤,早早进入梦乡了……。
第二天早上,军军醒来时,太阳都有半杆子高了,阳光从树空中透射进来,真是万道金光,在眼前闪硕……林中鸟语花香,人间歌舞升平。军军也不知道怎样形容千佛洞的美丽风光。总之,他的记忆就是人多。多的数不胜数。也许这是柳军军出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人。妈妈抱着不会走路的妹妹敦英,她生于五四年腊月,满打满算,也就是半岁上下,缠人的很。爸爸牵着军军的手,挤在长长的队伍中排队上山。从一层一层往上转圈子,一会儿上到二层。转过几个洞窟,好像转到了三层吧。军军走不动了,就爬在父亲的背上,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军军醒了。爸爸把他背到了山顶上。从山顶往下看,上下三五里,洞窟前面的林地里,黑压压都是人头窜动,一眼望不到头。山顶靠西南方向约五十米左右,两根柱子,一根横粱,上面挂着一口大铜钟。据说,大钟上刻有奉献者的姓名?……军军还没有进学校,那里知道这些。……总之,登上山顶,很好玩,很风光。九层楼上面有八个角,每个角上都挂着风玲,风一吹动,玲声不断,也有人用石头,还是铁棒,军军说不清,反正有人敲响了大钟,钟声,玲声,游人的话语声,组成了最美妙的交响乐……!在山顶是那么激荡,那么动听,那么难忘,军军这辈子,永远铭记着这一情,这一幕,这一景,这一画,直到永远,永远……。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妈妈抱一个娃娃,爸爸背一个娃娃,一步一跌的跟在排队的人群中,转了一圈又一圈,下了一层又一层,军军也是睡了醒,酲了睡。不知是怎么下来的。……回到树林子里,早以过来了晌午。午饭是爸爸买回来的带菜黄面。下午自由活动。军军躺在毯子上面,听四面传来的歌舞音乐。
这种娱乐形式,军军一家人,一直呆了七天。两头毛驴儿栓在水沟上游的草滩上,有水有草,过得休闲自在。人们住在树林中,尽情的亨受大自然的恩惠。爸妈还参加了什么活动,据说有供奉,家中来时驼了一斗还是两斗米,军军记不住。还原军军妈妈初婚三年没生娃,他们在千佛洞求送生娘娘那座宫殿,求神拜佛,请求送个孩子!……很灵验,军军出生了。还愿,就是谢恩,当年许下的什么,就还什么。军军好像听说,当年许下二斗米……,要还两斗米,咋还的,他也不知……。
那个年代的四月八,千佛洞这块风水宝地,每天都有唱不完的戏,看不完的节目。……军军看过就忘了。七天很块过去……
二
军军第二次去千佛洞,那是六七年五月,他和王宏,马聪,程惠惠等七名同学约好,还是天没亮就走的。他们自带干粮等生活用品,步行上山。可能是十五六岁的娃娃,体力旺盛,加上是集体活动,大约到下午一点左右,他们一行同学,赶到了千佛洞。本来是最热闹的李节和时段,也最热闹的农历四月八,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沟水,树,还是那弯树,可是,洞窟铁门紧闭,只能看个大概的轮阔。偶而能看到贴在墙上,树上的大字报,破破烂烂的,也看不清什么内容。往日的热闹景像没有了,确实令人遣憾……!
几位同学在在大树底下的沟渠边,坐下来吃是午餐。这时,从水沟南边,开来了一辆解放牌汽车,车上装满石头,行驶的很慢。同学们很惊奇,惠惠用手一栏,汽车停下了。司机也很好奇。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娃娃,咋跑到禁区了?这里现在是采石场,运石料,修渠,你们赶快离开,一会儿山上还要放炮呢,炸石头呢……。
”让我们乘你的车下山吧。”
程惠惠求援式的问。
“我们从早上五点,跑到下午一点,确实跑不动了师傅行行好”。
师傅望着几位同学。
“你们真是跑上来的?五十多里呢,遇到危险咋办,多不安全。尕娃娃,以后不许冒这样的险。我带你们是违章的。可是,这在神山老岭,天知道我违没违章。算是救人了。孩子们,上车吧。”
惠惠有幸乘座驾驶室,其他六位同学,座在装满石头的车箱里,下山了……
三
汽车的呜笛声,把军军从回忆的梦中惊醒,到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