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深处的元宵节
作者/李威雷
上世纪 八十年代中后期,那时的物质远没有现在丰富,但那时的年味却十分浓郁。不信,我带着大家,看看记忆深处的元宵节吧。
元宵节那天早上,我们七点多就吃完早饭,父母骑着自行车,带着我们去通化镇上看元宵节社火表演。那时窄窄的街道远没有现在宽 敞,但街道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
早上九点钟左右,在镇中心广场上,社火表演正式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传统节目一一放铳。就是放铳手抓住1米七八的细长铁管,铁管最上面是铳膛,大约是十厘米高,三厘米粗的铁管,先从铳膛侧面的铳眼上塞好火药捻子,然后向铳膛中倒入适量的黑火药,最后用湿土捣实,然后用烟火一点,便发出震耳的响声,第一个铳声还没完全停息,第二个第三个……象赶集似的依次炸响,整个空气中便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从远处听去,就象天边响起沉闷的阵阵春雷,寓意着人勤春早,当人们听到铳响后,都纷纷后退,表演场地瞬间便打开了。
第二个节目是《划船》,身着红绿色彩装的姑娘们,个个精神抖擞,坐在船中央(其实是木船模型卡在腰上,船中央两侧系上绳子,挂在肩膀上,外边节日的盛装一穿,根本看不见绳子,船身用彩布包裹,船舷四周用彩布掉下来,遮住人的双腿),姑娘们迈着轻盈的步子,随着波浪的起伏,有节奏地一起一伏,“河”中央,碧绿的莲叶,错落有致地连成一大片,火红的莲花正在怒放,淡黄色的花蕊正中间,还有一只小蜜蜂正忙着釆蜜呢,姑娘们娴熟而又使劲地摇着橹,船橹荡起层层欢快的“水花”,小船儿飞速向前游过,船后留下姑娘们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在莲湖上空久久回荡……

第三个节目是踩高跷,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脚下踩着长长的五彩木棍,快看,迎面走来了唐僧师傅,他头戴五佛冠,身着袈裟,举止文雅。师傅身后,紧接着走来的是机灵调皮的孙悟空,只见他面戴美猴王面具,身着虎皮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边不时地左顾右盼,一手不时地转着闪闪发光的金箍棒,走到我们身边,作了个鬼脸,忽然说了句:“俺老孙来也!”那时孩子们最喜欢孙悟空,也用稚嫩的声音回应着:“俺老孙来也”,不料想惹恼了悟空,立即皱起猴嘴,“嘿嘿嘿”叫了三声,吓得我们笑着后退了几步。我们正望着悟空的背影出神,迎面又走来大大咧咧的八戒,滑稽的样子好可爱:两只大耳朵忽闪忽闪的,两只眼睛不时地骨碌碌直转,黑色宽大的衣服依然遮不住白胖的肚皮,右肩上扛着一只九齿铁钯,模样挺逗人,忽然我们这边有个大胆的孩子随口问了句:“你媳妇呢?”八戒甩起长袖,拱着大嘴说道:"在高老庄正描眉化妆呢,马上就来”,惹得我们哈哈大笑。紧跟着八戒身后的是憨厚老实的沙和尚,扛着禅杖,倒也循规守矩,不慌不忙地跟着师傅和师兄去取经了,寓意是:众人齐心,大业可成。
第四个节目是男女风趣对唱《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深情地唱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七仙女刚唱完,董永一边含情脉脉地看着七仙女,一边满怀激情地唱着“绿水青山戴笑颜”,此节目寓意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好!”,人群中忽然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伴随着开心的笑声,经久不息……
后面的《计划生育干板腔》,小品《三句半》等节目也很精彩,只是那时的我很馋,拿着口袋中的压岁钱,早和小伙伴们,闻着香味,听着小商贩的吆喝声,去寻找好吃的了。
多么令人难忘呀一一记忆中的元宵节。

温馨提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期责任编辑:柳柳
编辑监制:半醉半醒 诗茵若雨

作者简介:李威雷山西运城河津市人。大专学历,就职于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河津楹联协会会员。诗歌,对联曾多次在《河津楹联杂志》《劲铝》等报刊上多次刊发。对联曾多次获奖。百度百家文学类一位优秀作者。

【精英金牌主播简介】赵仁娟。爱好朗诵,想用朗诵向您传达世间的所有喜怒哀乐,感谢您支持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