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度重视中国现代白话诗体语言建设(之二):如何加強中国现代白话诗各种诗体的语言建设
文/张兴泰(鸿硕)
中国现代白话诗总括有三种体式:现代白话格律体、今风体、自由体。下面分头简要谈一下三种体式的语言建设。
A
完善现代白话格律体语言建设
1959年7、8月《文学评论》《人民日报》《文艺报》关于诗歌格律问题联合召开三次座谈会,会上,诗律学奠基人王力先生发表了《中囤格律诗的传统和现代格律诗的问题》一文,文中提出:应考虑一千多年来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平仄意见。应当引起重视。
目前,较为定型的现代白话格律体至少有:四行九言诗、八行九言诗、“五四体”九言诗、十四行诗、汉俳、小汉俳、白话小令、四行绝句体、六行新绝句体(李式、梁式)、白话律诗体、白话新词体、自由曲、新辞赋体等。
就这些体式具体作品看来绝大部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白话格律诗(有相当一部分是入律的“今风体”)。我主张现代白话格律诗要想出现像唐诗宋词那样经久不衰的辉煌也必须建立严格的格律。
能否建立严格的格律?前面说过,尽管现代汉语语言基础和格律条件与古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汉语基本特征依然未变。不仅古代汉语有这个条件,现代汉语也是有这个条件的。
为此我提出了用“节奏点四种基本句式”,再按“平仄律”及对黏关系构建现代汉语格律体各种格律诗。可齐言、可杂言;可通韵,可变韵。请看这四种基本句式:
平仄平平
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
我之所以提出这四个基本格式是出自以下考虑:
一、和古典格律诗衔接
你看七言古典格律诗原则上按135不计,246分明,取其节奏点不也是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吗?
这四种基本格式仅就九言白话格律诗按排列组合公式计算就有上百种,杂言白话格律诗更是层出不穷。
二,这四种基本格式不是人为臆造的,而是语言基础和格律条件决定的
语言基础:白话。不必多说。
拿格律条件来说,古诗有一字音步和二字音步,即单音步和双音步;现代白话诗虽有一字音步、二字音步、三字音步、四字音步,也无非是单音音步和双音音步,腹节、尾节也只能有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四种组合方式。又由于“平仄律”要求诗行中平仄相间,所以基本格式只能是以上四种。
三,这四种基本句式虽不是河图,却也有以下玄机
(一)四种句式是按“平仄律”构建的。
(二)这里的平仄是音步的节奏点。共有四个音步,四个节奏点。(请注意:这是基本句式,每个句式四个节奏点,在具体创作时节奏点可增、可减,一般不能超过五个节奏点,否则,有韵等于无韵。)
(三)各个节奏点的确立原则上是依据“1、3、5不论,2、4、6分明”法则进行的。在近体诗中非常明显,2、4、6是每个音步的节奏点。在现代白话格律诗中每个音步的节奏点一般是最后一个字。不过,由于增加了三音步、四音步,有些情况需要做特殊处理。
至于如何变格,此种律诗是否用对仗,可否用对不用黏以及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加以变通尚待研究。请看拙作诗例:

桃花笑春风
阵(仄)阵/春风(平)呵//阵(仄)阵/问询(en平) (2322)
娇羞(平)的/桃蕾(仄)//绯红(平)/如云(en平) (3222)
朱唇(平)/慢(仄)慢//轻(平)轻地/启动(ong仄) (2232)
浅笑(仄) /放飞(平)哟 //烂熳(仄)的/春(en平) (2331)
(四步九言现代律绝 正格)
这种思想是否合适,让我们一起切磋、探讨吧。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现代白话格律体音律、韵律就好构建了。从而,也就解决了构建现代白话格律体的关键问题。
B
侧重今风体语言建设
有音律、韵律,但不按现代白话格律体规范创作的诗即为白话“今风体”韵律诗。
前面谈到现代汉语白话格律诗建立严格格律之必须,下面谈谈今风体在语言建设方面只要做到“清浊通流,口吻调剂,斯为足矣。”(钟嵘《诗品》)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各有侧重。)至于为什么?
一、古今中外,任何诗的构建都必须依据其语言基础和格律条件来进行,今天,语言基础与格律条件与古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古时,文人用文言写诗。以单音词为主,无轻音,虚词很少入诗。就是今天,我们用古代各种体式去写诗,大抵也如此。
现时,用白话写诗。以复音词为主,取代了古代单音词为主的地位。轻音和种类繁多的虚词(助词、介词、连词······)入诗。古时只有一、二字音步。如:白日/依山/尽·····
今天音步多达四种:二字音步为主,三字音步为辅助音步,一、四字音步不常用,为特殊辅助音步。——正因如此,现代汉语白话诗像古代那样建立严格格律颇有困难,弄不好就会干扰语言的自然。
二、美国诗学教授劳·坡林认为:“格律完全正规化并非成功的准则”,因为“一切艺术主要在于重复与变化的要素的调配。如果格律的轻重问题过于规范化,其结果是失去变化,形成机械化,这对于听觉敏感的读者来说,就过于单调了。(《怎样欣赏英美诗歌》)”
(请注意:严格格律诗除了正格外,也有变通,也有变格。)
三、近百年来在中国现代白话格律诗建设路上大部分是“今风体”这类作品,且涌现了许多名篇佳作。
四,汪洋恣肆的诗情,排笔句式更适于用白话“今风体”去表达。
可见,今风体更加适用,更加重要,尤其是现时代,语言基础和格律条件发生变化情况下。
公木先生清醒地看到了这些,所以他说:“也许半自由诗与半格律诗,或者自由的格律诗,才更是合乎自然,富有生机的吧。”(《现代诗歌体裁简说》)
今风体韵律平仄可互押。齐言、杂言;通韵、变韵均可。
目前,其体式大体有:a、每节四行式(通常双行韵,平仄可互押)b、宽体式(每节行数不限,各节行数可等可不等。韵脚随意,但不能间隔太远,否则有韵等于无韵。平仄可互押,一般每节尾行用韵。)c、每节两行式(两行一韵,可通韵,可变韵)d、标准诗行体式(句句押韵,各节行数不限)等。可分别押隔行韵、随韵、排韵,交韵、抱韵等。
可见白话今风体韵律也是有规可寻的。拙作诗例:
湖光月夜
湖水揉碎了月光
草儿轻点水面
是该拉网了吧
鱼儿跃出波的光环
船儿飞出藕塘
双桨划破水中天
渔家女的歌声
唱醉了水乡的夜晚

(四行式 今风体 通韵杂言)
C
提升自由体诗化语言
自由体:韵律、音律都没有明确规定。信马由缰,无附依傍。强调一下,无韵的自由诗不是诗。
西方自由诗的崛起是在19世纪中叶,中国自由诗是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从西方引进的,受惠特曼的影响很大。
军歌作者公木先生说:“必须注意从古代汉语诗化的过程来推演现代汉语诗化的轨迹。······那么现代新诗所使用的白话在语言结构上,与古汉语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是一脉相承的。所使用的记录符号,依然还是单音独体的汉字,更完全相通,怎么能够在格律上不保留一定的民族特性,而有所批判、扬弃、继承和发展呢?”又说:“不过节奏韵律,又是诗的固有属性······所以诗歌语言往往便是以节奏韵律加强了的语言。”还说:“总之中国现代格律诗,区别于外国诗,区别于古代诗,区别于自由诗。但它们都有共同点,都是诗,这是主要的。”(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首届年会开幕词)
——这段话说得很清楚:既然“都是诗”那就都必须具有“诗的固有属性”:节奏、韵律。自由诗也不例外。
黄淮、周仲器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白话诗有白话无诗’的指责值得我们重视。写诗,不讲诗美,而讲散文美,不讲节奏韵律,倒要去了音乐的成分,岂非!怪事?如此看来,中国诗歌形式的第三次伟大变革势在必行。这次变革的实质就是在现代白话诗的基础上,还要不要诗的民族形式,还要不要讲究诗的格律。”(《格律诗的“自律”与“共律”》)
不客气地说:百年来的新诗危机,主要是舶来品自由诗的危机。对此,李长空先生说:“目前流行于诗坛的大部分的所谓的自由新诗,其实不是诗,它们不具备诗歌本质属性中所要求的有韵律,有节奏这些基本要求。”(《中国自律体新格律诗论》)
综上所述,提升自由诗诗化语言势在必行。这是决定自由诗能否生存下去的大问题。
百年来,我们一直是围绕语言这个大问题来进行的,诚如公木先生所言:“中国现代格律诗的提出几乎与新诗运动同时开始。假如说二、三十年代其目的主要是补救新诗的过分的散文化;四五十年代目的在于回归于这个诗歌的传统,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而今在八九十年代有意无意好像是为了挽救诗歌语言遇到粗暴的扭曲和破坏,致使诗意陷于过分的晦涩。” (《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首届年会开幕辞》)。
把握诗的形式美学是“自由”的前提。面对今日诗坛现状,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出提升自由诗诗化语言这个大问题。

作者简介:张兴泰,字霜子,号鸿硕,吉林省大安市人,高级政工师。先后出版诗集《霜子吟》《张兴泰诗歌精粹》《诗镜文心》(鸿硕诗文集)、该书续集、《鸿硕诗话》《情韵悠悠》(十情集)《诗词律要讲座》《鸿硕诗话选》《鸿硕诗歌别裁集》等。获得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优赏奖,代表作《父亲》《枯荷——献给母亲》获得中国首届名家文豪杯一等奖,中华诗韵(文学精粹)诗人作家评比大赛一等奖,个别作品获得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现任《中国韵律诗歌旗帜卷》执行主编,中国韵律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雅园学会理事,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顾问、研究员,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被当代诗人作家认证为书籍古诗词主编、当代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豪名家精品选集》编辑部文学顾问,被书籍《世界诗歌作家选集》旗下几大评台特聘为金牌金笔诗人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上海高行诗社文学顾问。

中外网 文学诗刊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