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已远走 师范犹长存
——回忆书法家高式熊先生
焦 宏 泽(甘肃)

对于蜗居西北偏北的书画家来说,总觉得沪上名流和海上大家得风气之先,居潮流之端,如同高山,好像大海,高耸如云,恣肆汪洋,学识涵养自然让从穷乡僻壤落后地区走出来的后来者不能望其项背,辄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慨,而望峰息心,褪去燥气。

2007年夏天,我被聘为上海居礼文博培训学校艺术总监,流连沪杭,客寓江南,得以识见和拜访许多之前只能在报刊杂志和屏幕网络当中见到的书界翘楚及画坛巨擘。

在庆阳我就已经听闻高式熊老师大名。高老乃江浙艺术界耆老名宿,幼承家学,青年时期获名家指导,书法与篆刻并称双美。高老不仅篆刻、书法造诣精深,还是著名的印泥制作大师,经他奔走呼吁,留住了鲁庵印泥的传世血脉。
我向居礼轩刘镇中董事长提议择期拜访高老,刘总闻之欣欣然,采纳了我的建议。其后,机缘凑巧,经朋友介绍,他与吴昌硕大师的曾孙吴越、曾孙女吴义雯联系,决定合出一本纪念吴昌硕逝世一百年高式熊书写吴昌硕诗词联的书法集,由吴氏姐弟整理资料,居礼轩出资印制。
在此期间,我拜见了高老,得识庐山真面目。高老也多次来居礼轩做客,创作书法作品。在侍奉高老日常行走和搦管作书过程中,我常想,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即有这种准绳法脉的播火者和传承守护人。

对于我之前学书作书当中的困顿和迷惘,高老也不吝赐教,一一解答,使我廓清迷雾而顿悟有得。这种相处是轻松的,也是愉悦的,如冬阳暖人,亦如坐春风,让人领略和沉浸沂水春风之乐趣。
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2007年7月,我们于上海奉贤区棕榈滩别墅区的一座水榭玻璃球建筑内举办了《高式熊书吴昌硕诗词联书法展》暨高式熊签名赠书活动。上海市委宣传部、市书协、文广局、旅游局、奉贤区和吴昌硕后裔及上海书画名家共约一千余人参加了展览开幕式。
展览开幕式签名赠书活动使我亲眼目睹了高老的大师情怀和上海市民的艺术热情。当时,高老已经86岁高龄,尽管签名己长达两个半小时,可等待领书的观众还在自觉排队。因为展览大厅为圆形,排成的长队呈龙蛇蟠屈状,十分壮观,十分震撼。

我负责给高老翻书递书。原定赠书活动持续一个小时,时间到达后我们建议停止签赠,按照原定议程进行后续活动。可高老看着期盼等待的队伍长龙,擦了擦额头的如珠汗滴,说,再赠一会吧。我们提醒让他休息一会,等会儿开幕式上还要致辞讲话呢,高老幽默地说,没关系,讲话稿昨晚背过了,不会忘词的。
高老品高学富,勤奋认真,憨厚幽默,平易近人。展览开幕的前三天,我们将高老夫妇接到奉贤,下榻海湾大酒店,高老每天晚上工作到十一点钟才歇息。在酒店,他写了多幅字,当我们问及润
格时他笑着说,从我来说,当然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哦,对你们来说,随心布施,看着给吧。他还说,他出来写字,别人付润笔,少不争讨,多不客气,一切顺其自然,最好两无相猜,两情相悦,皆大欢喜,言讫,朗声而笑。
谁知大隐者,乃是不羁人,正因为如此,高老经常被儒商雅贾及书法爱好者请去写字,他们都不计字幅多少,只计趟数场次,书者藏者施者受者都得其所哉而皆大欢喜。但是每次高老都会不教一日闲过,勤书不辍,以此观之,平均下来,高老的润笔费用是全国最低的,确实是平民价格。
高老平时十分忙碌,社会活动和交游应酬很多。2009年,甘肃省书法十人展在上海图书馆举办,期间邀请高式熊、周慧珺、周志高等书法元老参加。接待宴会席间,中书协张改琴主席问高老高龄,高老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矣,只有88岁。张主席又问高老怎么不老,高老幽默地应声而答,忙得没时间老,惹得全场捧腹大笑。开饭上菜后他一一给我们介绍菜名菜品,频频给张主席等人夹菜劝餐,颇具长者风范。
有一次,我们请高老到居礼轩作书写字,培训学校的女工作人员小沈环伺其侧,研墨抻纸。休息时,小沈问高老是否还能记得她认识她,高老说,记得,记得,你是小沈。小沈拿出一张名片递给高老,说,高爷爷,我现在正式给您呈送我的名片,高老突然起立,郑重其事地说,我现在正式接受你的名片。说完,双手接过,小心翼翼放入夹中。大家莞尔一乐,为高老的幽默机智和平易近人喝彩点赞。
我写于体,偶尔也做于右任研究,我不是高老的入室弟子,但对高老一直执弟子礼甚恭,以师事之。高老也乐于同我这个晚辈后学交接往还,十多年来,我多次登门,拜访求教,既登其堂,复入其室。孔老夫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拜高老所赐,居留上海这多年,我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因年事己高,近年来高老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不是太好,特别是去今两年,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夫子殆将病也。不承想即将在寿届期颐之年,梁木其坏,哲人其萎,高老驾鹤仙游,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终爱的书法艺术。
背影己远走,师范犹长存。惊闻高老辞世的噩耗,我唏嘘感叹,夜不能寐,匆匆忙忙拉拉杂杂写了上面这些文字,来纪念这位颇具魏晋风度而无狂放气而无道学气而无名士风流气的老人。
呜呼,哀哉!


作者简介:焦宏泽,甘肃省镇原县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协会会员、庆阳市老年书画协会主席。现担任复旦大学于右任馆特聘书法家、郑州美院创作员、庆阳歧黄书画院顾问。著有《我拜于右任》、《于右任行书之我见》、《汉陶器浅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国民间刺锈百图》、《焦宏泽书于右任诗词联》等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