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至3月初)气温回升较快,而后(一般指4月)出现的连续多日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是一类持续时间较长的寒害。常指春季气温回暖后出现的连续阴雨低温现象。生产中,人们常把春季回暖过后的寒害(不低于0℃时,因气温降低引起作物生理机能障碍,导致减产甚至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与冻害(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伤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统一叫做倒春寒。

倒春寒对植物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细胞上。
1 损伤细胞结构:低温来临后,细胞膜首先受害出现破损,然后是细胞内的各细胞器被破坏或者死亡,导致细胞受损或死亡。
2 使细胞生理代谢失调:低温改变细胞正常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使细胞正常的代谢失调,生理功能改变或缺失。

倒春寒主要危害植物的芽、幼叶、花、幼果、嫩梢、树枝、树干等器官,严重时也危害根部。蔬菜、葡萄、猕猴桃、樱桃、苹果、荔枝等农作物受倒春寒危害后表现出新梢萎蔫、干枯,叶片焦枯、脱落,花蕾、果实发黑、坏死等现象。
基于本地主要以小麦为主,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严防小麦倒春寒,遇到倒春寒,小麦怎么办?
近期,小麦处在起身拔节期,这一时期的小麦,最怕倒春寒!
小麦拔节后温度低于4℃,会对小麦造成不良影响,使小麦的抗冻能力大大下降。当气温低至0℃并且持续4个小时以上,幼穗就会被冻死,将来抽出的穗子就会有很多被冻坏的白穗子,导致小麦严重减产!(实际生产中,各小麦品种抗冻性存在一定差异性)
值得注意的是,当寒潮来临时,地表层温度骤降到0℃以下,就会发生“倒春寒”冻害。
“倒春寒”是指小麦在过了“立春”季节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 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发生“倒春寒”冻害的麦田,一般发生在两个生长期:
一是返青后拔节前,此期主要是叶片受冻,受冻叶片似开水浸泡过,经太阳光照射后便逐渐干枯。由于包在茎顶的幼穗其分生细胞(生长点)对低温反应比叶细胞敏感,故而严重的地块部分全部枯萎、生长点被冻死;
二是拔节后麦苗处于小花分化阶段,小花分化期或二棱期(起身期)的幼穗,受冻后仍呈透明晶体状,轻者使小麦形成半边穗、两段穗等多种畸形穗,重者使小麦性细胞败育,走啊称穗部大量空壳,甚至整个幼穗手动死亡。拔节期小麦叶片似开水烫一样软弱无力,叶片叶稍发白干尖等现象,这都是倒春寒带来的危害。出现这种情况,用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进行进行及时防治,否则容易出现白穗。
小麦拔节期,在零下1.5摄氏度以下时易发生轻度冻害,零下3.5摄氏度低温则发生重度冻害;拔节后10天的孕穗期,低于零下1.5摄氏度则易造成重度冻害。小麦遭遇倒春寒,受害叶片逐渐变黄、干枯,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受害失水萎蔫,呈白色扁平状,受冻而死。此外,出现小麦畸形穗,穗粒数明显减少,要不光杆,要不上部没有籽粒要不下面没有籽粒,那么,如何预防呢?
1、最好办法就是降温前灌溉(我们这做不到),灌溉后水分的增加使得土壤导热能力增强,近地层空气湿度增大形成霜或雾,在凝结发生时可释放出凝结潜热,叶面温度增高,从而避免或减轻冻害。第一种方法,也就是必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冲施肥料。主要以氮肥为主,也就是尿素,一般每亩要使用5~20斤。危害比较轻时,可以适当少施一些,严重时,尿素要多施一些。
冲施氮肥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说出现冻害之后,不是每个分蘖新叶都受到了低温影响,可能是部分的,我们可以提升那些没有受到冻害的分蘖,把无效分蘖的植株健壮,进行抽穗,这样才能降低倒春寒对小麦造成的影响。

第二种方法,叶面喷施促使小麦恢复生长,在叶面喷施时,仍然建议农户朋友们使用氨基酸和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等,调节内部的生长,促进产量的提升。
小麦受冻后,及时叶面喷施,对小麦恢复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
4.搞好病虫害防治。
受冻麦田,更易遭受病虫危害,应及时防治。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和锈病可用三唑酮或多菌灵喷雾。蚜虫可用吡虫啉、功夫或者啶虫脒喷雾防治,减轻损失。

无论如何,所谓“靠天吃饭”大概就是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有效的进行预防措施,把损失降到最小。希望更多的农民朋友在灾害来临之前做好抵御防护措施!
另外,也希望更多的农技员、农民朋友在任何可能发生的农业灾害来临之前一起做好抵御防护措施,而不是在灾害来临时、来临后才慌忙补救,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只有大家统防统治、群策群力,把防放在第一位,才能维持好果园的良好发展,保证果农收入的持续增长!
相信对于当前寒潮来临,你一定有了自己的判断。再次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注意防范,千万不要大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分享农业种植技术,传递三农信息,欢迎喜欢农业种植的朋友,一起探讨农业种植技术,相互交流学习!合作、交流洽谈请联系:15893192386(微信同步)。
尤志起农资服务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