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沪上冬春游075]
别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
沈 学 印

现实的幼儿园也好,学校也罢,常年都在喊着这样的口号,践行这样的实践,贯穿这样的宗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无论什么都是联合发声,共同嚷着一切要在"娃娃"抓起,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甚至篮球、足球、乒乓球和拉琴、绘画、书法、计算机等等技能和艺术,都从蹒跚学步的孩子开始抓起。于是,名目繁多杂七杂八的特长班、学前班、速成班和补习班等也就应运而生,虽都学期不长,短暂行为,但还是象割艽菜一样一茬又一茬,春风吹又生。
曾几何时到处都可见到,也似曾相识地在每个人身上亲历过,一个个幼小的孩子,天真初期,就被早早地全服武装起来,背着沉重超大的双肩包,学书法学画画,纸本充盈,颜色齐全;学吹拉弹唱的,大大小小乐器,应有尽有;学轮滑学单板的,设备高档,器材精良,就是苦了孩子,还搭上父母老人的时间精力,起早贪黑,风雨不误,陪伴不离,准时接送,条件优越的还会有车接车送的享受。到头来都不知道孩子学到了啥?收获了啥?拥有了啥?显而易见的却是孩子的天性失去很多,天真丧失许多,天赋和想象被禁固的更多。至使身心疲惫的孩子没了童真天性,对美好事物丧失信心,学无兴致,没有向往,也无追求,厌恶生活,害怕学习,躲避现实,性情孤僻,难以合群,久而久之,孩子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不是赢取而是输掉,不是自立奋起而是心无底气,自己把自己打倒了。此行此举,熟重熟轻,哪多哪少,分晓自明。
对于孩子,不要扭曲他们的天真,绑架他们的天性。鲁迅就曾十分肯定的说过:"玩是孩子的天性。"延伸开来,学习并不是孩子的首要,好玩好动好奇才是孩子的童真,而会玩会动专于奇思妙想更为铁律。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在玩耍中提升灵性,在好奇中萌发想象,多生奇思妙想之感,催发心灵涌动,善于发现,专注探寻,见解独到。这种在玩中动、动中奇、奇中学的从实践中得来的活学活用及学用兼得的规律适合于孩子,受益于孩子,取悦于孩子。那么,当下的现实又是如何呢?那些做父母的、当老人的,甚至象教书育人的学校和幼儿园,连孩子最起码的天性都给予不了、满足不了,做不到、做不好,还谈什么让孩子无所顾忌的去玩,去放飞童心,去创造童趣,去追逐童梦。
现实的问题是,我们的教书育人要不要遵循孩子的天性和发展的特点,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发现、发挥、发展孩子的聪明天赋和先天智力,使其自我养成或培养成有着健全的体魄,高尚的心灵和道德品质,教给他们、教会他们、教懂他们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而不是面对起跑线,心生畏惧,丧失信心,输在起跑线,累倒在起跑线。
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任浙江大学校长、人送外号"强哥"的郑强,一语道破并说出了很多学校和家长的心声:"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而是累倒在起跑线上,人生真不是起跑决定的,跑得远、跑得久(跑得出色)比起跑和抢跑更重要的多。"此言一出,不少学校及家长多用"人间清醒"来形容赞誉他。
放下起跑线终点线暂且不说,孩子的累却是不争的事实。
怎么办?
"双减"来了,让"双减”说话吧。
教育部也下了红头文件,学校是否也该"有令则行"呢?还有家长,是否也应付绪行动呢?

(2022年3月11日7点57分于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世纪城2335弄36号24号楼502室金山大道与蒙山路交叉口处近杭州湾城市沙滩与金山嘴渔村公交石梅线站点处)


名中医臧平立先生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