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莫过家乡味
文、图/池文史
提起美食,可以说天南海北,男女老幼,各有所爱。但他乡的山珍海味也好,还是特色小吃也罢,再好还是抵不过家乡的粗茶淡饭天长地久!
说起家乡味,人人都如数家珍,不胜枚举。作为岀生在陕西渭北高原西部,泾河中下游彬州市的我,莫过于母亲生前给我们做的煎汤面,或素拌时令蔬菜,或用菜拌上面蒸的菜饼和菜疙瘩。现在,当年这些家常饭菜,已走上了彬州市大小餐厅的饭桌上,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都久吃不厌。特别是彬州御面,还上了央视中华美食节目。
记得母亲在世时做的煎汤面,手擀面薄、筋、光,煎的汤香、辣、汪,或炒、或拌、或蒸的时令蔬菜咸淡适度,入味好吃,不但来的客人吃的津津有味,我们姊妹更是入心入脑,记忆犹新。记得五婶家每有贵客来,五婶准叫母亲去搭手做煎汤面和炒菜。这时候,我也准会跟着五叔家的冬梅姐,在她家厨房门口名为玩,实为在垂涎煎汤面的美味。这时母亲总是三番五次出灶房,用各种理由支我回家去,但我就是不回去。每次五婶给客人上完饭,都给我盛满满一碗煎汤面给我吃。当时狼吞虎咽一碗,还想再吃时,就会被母亲强制拉走。
家乡味,就是父母的心,儿女的胃。记得有年母亲生病,实在做不了手擀面,但又不忍心看着偶尔上学回家的我老吃馍馍的样子。便隔三差五要么叫五婶,要么请邻家阿姨到家里来,给我做顿面条吃。多少年后,每当我回忆起病中母亲请人给我做面吃的情景,就泪眼婆娑!如今,母亲虽然走了好多年,但为人夫为人父的我,只要做面条做菜,母亲当年做面,切菜的一招一式,依然历历在目,已浅移默化为今天我做饭的自觉行动了。
家乡味,如果说煎汤面,饸烙面,凉粉,锅盔馍,石仔馍,漏鱼,和豆类稀饭等主食让人入心入脑入胃,那么素拌各种时令蔬菜,御面和蒸菜等副食,更是镌刻在家乡人灵魂深处的记忆,且时刻冲击着我们这些在外游子的味蕾。春天里,提气益身拌小葱、韭菜,清脆爽口,夹蒸馍吃更是有滋有味。偶尔蒸个苜蓿菜饼或槐花菜疙瘩,蘸着辣椒醋水汁,越辣越能吃。夏天里,解暑安神做凉粉,凉面,漏鱼,外加一碟葱头拌黄瓜,清爽一夏。秋天里,各种杂粮齐上桌,可蒸可炒,可煮可烤,人人都在喊贴秋膘。冬天里,保暖易消化的热气腾腾的包谷珍子,配上桨水菜或腌制的花菜,热凉有度,成为了现今西北人抖音上的热播饭!
家乡味,也贵在盛情待人接客上。逢年过节,贵客登门,主人家边和客人热聊,边忙前忙后洗御面,炸油饼,做煎汤面,炒鸡蛋、土豆丝,菠菜粉条,哪香味弥漫左邻右舍,让年少的我总是在怀念个10天半个月时间。父母在节日里忙活,温暖了一家人。为客人做饭忙前跑后,客人虽然嘴上抱歉的不要不要的,但心里总是既热乎乎的,又暖洋洋的,感到这样的亲戚越走动越亲。
作者介绍
池文史,笔名骑兵。现居西宁市。少年时梦想携笔从戎为国站岗,青年时梦想成真步入军旅,中年后履职尽责感悟生活,偶尔忙中偷闲写点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