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走进琉璃厂文化街之一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走进琉璃厂文化街之一
在我多年从政的生涯中,曾经数次赴京开会,而每一次赴京开会,我都会抽空到琉璃厂文化街走一走,看一看;北漂这十几年时间,我更是无数次走进琉璃厂文化街,不谦虚地说,这里的众多店铺几乎都留下了我的足迹,也曾经有一批艺术家朋友,在这里成为了我笔下的主人公。但尽管如此,用手中的笔来写琉璃厂文化街,还是要借助和查阅一些相关资料的。从这个角度说,这仍是“股份制”的产物了。
这里是蜚声中外的琉璃厂文化街,自清朝初期,这里就成为文人雅士、古玩书画收藏家的乐园,人们通常称这里为文化街。
我们还注意到,一座座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建筑鳞次栉比。
据我们查阅的相关资料显示,琉璃厂文化街位于北京市的和平门外,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曾经起源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可以说已经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

北京琉璃厂文化街一角
另外,据有关资料介绍,大多数外国人只要来到北京旅游,就都会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的。
那么,闻名中外的京城琉璃厂文化街,具体位置到底在哪里呢?如前所述,它就位于北京的和平门外,西至西城区的南北柳巷,东至西城区的延寿街,全长约800米。
根据史料的记载,北京琉璃厂文化街,实际上从历史上远在辽代,这里并不是城里,而是郊区,当时叫"海王村"。后来到了元朝,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
另据有关资料介绍,时间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
北京琉璃厂文化街,也曾被称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
早在清代的时候,即清初顺治年间,在京城实行着"满汉分城居住"。而琉璃厂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当时的汉族官员多数都住在附近,后来全国各地的会馆也都建在附近,官员、赶考的举子也常聚集于此逛书市,使明朝时红火的前门、灯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庙书市都逐渐转移到了琉璃厂。
还有,各地的书商也纷纷在这里设摊、建室、出售大量的藏书。繁华的市井,便利的条件,形成了"京都雅游之所",使琉璃厂逐渐发展成为京城最大的书市,这里也逐渐形成了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市,与文化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书画等等,也随之发展起来了。
时间到了清末,在原琉璃厂厂址上修建了师范学堂,这就是师大附中的前身。不仅如此,在原厂址往南还修建了海王村公园,成为了琉璃厂集市的中心,也是后来厂甸最为热闹的地方之一。
上述的相关情况均有相关的资料予以佐证,后续会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