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人面桃花(成语故事)
——一桩千古爱情佳话
作者:日月之光
朗诵:南屏晚钟

题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唐德宗年间有一位书生,三月桃花盛开时进京赶考,偶遇一姑娘桃花。两人一见钟情,经过一番爱情的折磨,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的力量可谓大矣,关键时还能起死回生,这就是人面桃花的典故。虽然过去了1200多年,这爱情的忠贞、爱情的执著,爱情的专一,仍令现代人感动。

说的是唐德宗年间,河北博陵县有一位书生,名叫崔护,他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聪明过人,才情俊逸;白白净净,玉树临风。你看,她身穿水墨色衣,乌黑的头发在头顶盘着一个整齐的发髻,清秀的面孔显出一身书生气质。
一年春天,崔护进京赶考,一路快活的走着。抬眼望去:杨花飞絮,莺歌啁鸣,暖阳和风,满是祥云瑞气。

此时,他走得有点口渴。忽见前面有一片桃花林:只见那桃花有粉红的,浅紫的,在那青翠欲滴的绿叶映衬下,显得鲜艳娇美;一阵风吹来,朵朵桃花就像一只只花蝴蝶,拍打着翅膀在翩翩起舞,叫人目不暇接,神迷意醉。
他沿着桃花林中的小路向前走着,刚好看到一户人家,是座朴素的三间茅屋。崔护上前一步敲门想讨口水喝。只见一位水灵灵的姑娘给他开了门:"相公,请喝水,我叫桃花"。一碗热茶,从姑娘的双手中递给崔护。崔护一边喝茶一边细细打量着眼前的这位姑娘:只见这位姑娘羞红的脸膛和满树的桃花交相辉映。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颈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身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眼含着春,樱桃小口不点而赤;娇艳若滴,腮边两缕发丝随风轻柔拂面,平添了几分诱人的风姿。

桃花姑娘也偷偷的看着眼前的这位书生:只见他身高七尺有余,风姿特秀,彬彬文质;美目似水,风流依依。
崔护顿时也眼放桃花。当他们四目相对时,两人同时感到:这不是等了千年的心上人吗?
喝完茶,这崔护就起身告辞。姑娘桃花送崔护款款走出大门口,真有点儿依依惜别的滋味。崔护也千恩万谢,心中有点怅然若失。

离别桃花之后,崔护就暗地发誓:这姑娘我娶定了。回去后一定挑灯夜战,好好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崔护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在唐德宗贞元12年(公元796年),高中进士。
第二年阳春三月,已做了大官的崔护伏案又想起了自己心爱的姑娘桃花:他想桃花,纤巧削细,面凝鹅脂;他想桃花,不施粉黛,满满气质;他想桃花,温柔贤慧,大方得体。

这崔护也是的,他又一次以讨水喝的名义来敲桃花家的门。来开门的是一位老夫,崔护也不敢多问,端着茶杯四下里扫视,瞄也没瞄到桃花,喝完茶,只得悻悻而去。
崔护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学霸。只见他说时迟那时快,出了门,就在人家的大门上题诗一首,《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也算是崔护的真诚表白吧!
题完诗他满脸愁怨的走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这诗可就惹祸了。
真道是:
"此时此夜难为情,
相知相见知何日"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桃花姑娘日日思,夜夜想,她想崔护的才情;她想崔护的阳光与气质。日子真难熬啊!
一年的日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绝望中因想念过度,她茶不思,饭不进。一口气没上来就魂魄归阴。

这崔护回去之后,觉得这缘分应该未尽,再去碰碰运气。
崔护就第三次前去桃花家敲门讨水喝。开门的还是那位老夫。这次崔护开门见山,报上尊姓大名:"我是崔护,真的想见贵府的桃花姑娘啊"。
说话间,这老夫一听就抽身扑了上去,一顿拳打脚踢,一时间,崔护有点儿懵了:"老爹,为何不问青红皂白就拳脚相向"?老夫边打边说:“是你害了我家姑娘啊!是你的那首歪诗,叫我家姑娘茶不思饭不进,整日以泪洗面。她说要以芳心相许,却不见了你的踪迹,一下子,相思成疾,昨天她撒手归西,现在还在屋里呢"。

崔护一听,如五雷轰顶,泣不成声,径直奔向屋里:见姑娘面色苍白,直挺挺的躺着。此时他哀天叫地。
他双手捧起桃花,身体贴合着,脸也靠得很近,使劲儿地摇着:“桃花呀,你不能离我而去,你快快醒来“!
他摇着,脸贴着她,这时崔护真的闻到了桃花身上淡淡的香气,呼吸也变得灼热,崔护摇啊摇,此时语言是多余的。
他此时身体感到猛地颤了一下:桃花姑娘的眼里雾蒙蒙,水润润的;脸上泛起了红晕,鼻尖上也渗出了微微的汗水;慢慢地,她眼睛睁开了。

原来桃花姑娘害的是相思病,不吃不喝,晕了过去。被崔护这么一顿摇晃,她就醒了。
以后的事儿各位都知道了:崔护和桃花,也就是崔护和绛娘喜结连理。
两人婚后生活非常幸福,崔护是个有能力的人,他为官清正,政绩卓著;绛娘殷勤持家,孝敬公婆,和睦邻里;夜来红袖添香,绛娘相夫教子。
他们的爱情成为一段人间佳话。"人面桃花"也演绎成了一个美丽的成语。

注:啁鸣(zhōumíng):鸟叫声;柔荑(róu tí)喻女子柔嫩的手;瓠犀(hù xī)比喻美人的牙齿;懵( měng)指一时的心乱迷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