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当“红军”
文/王雁枝
早有听闻,福安市有个“重走红军路之铁军群”的户外徒步组织,遐迩闻名,很有影响力。这个五年前组建的群团组织,首次徒步,就选择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经过福安市西部藩溪至穆阳的一段路径徒步。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闽东北和浙南一带的“红军路”古道,几乎重走了个遍。
感受“红军路”上的艰苦卓绝,传承老一辈革命者的红色基因,有家国情怀。把徒步活动与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弘扬正能量,有机结合在一起,很有特色,也是这个群的一大亮点。

3月6日,是这个团队的第64次活动。徒步线路的走向:福州状元岭(大北岭)~宦溪~降虎寨~汤岭古道~贵安,全程约15公里,也是当年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曾经走过的路径。很高兴加入这个大家庭,第一次参加“重走红军路”活动,就遇到自己向往已久的心仪路线,非常有期待。
心有惦记,一夜也没睡安稳,凌晨三点醒来后,再也没有睡了。比七点出发的规定集合时间,整整提前20分钟就到了指定地点。果然,“红军”纪律严明,作风雷厉风行,名不虚传。全车几十个人,没有一个人迟到,七时整点从福安市图书馆发车,这让我非常感慨:“红军”就是不一样!车子刚开出,领队陈老师简要说明途中注意事项,并说这次有好几个队员是第一次参加本群的活动,还不知道“重走红军路”的口号。在他的引领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重走红军路,耶!”有节奏的响亮口号,激越回荡在车上。一车人兴奋的情绪,瞬间被点燃,那种情形,真的激动人心。

两个小时车程,正好九点整就到了福州人才公寓前。这里是福州北门,徒步状元岭的入口。古道紧挨着福州城区,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体;古道与车流,相映成趣。状元岭古道,堪称古时候的国道。石砌的古道路面,道宽两米有余,一路盘旋逶迤,风光旖旎。历经千百年岁月的变迁,至今依然很完整地保留原貌,实属难得。“大部队”登上有“状元岭”摩崖石刻大字的北峰山顶,用了一小时,此刻,正好是十点。“状元岭”名副其实了,虽然,曾经有多少仁人志士,先贤豪杰,风流人物,在此留下过足迹?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古代福建的莘莘学子,进京赶考路上,都曾从这里走过,其中,一定不乏真正的状元。团队在“状元岭”三个大字前合影留念时,有人说了一句,来到“状元岭”,大家都是“状元”了。也有人回应说,“状元岭”也是“红军路”,从这里走过,我们人人都是“红军”战士了。随之,人群里,发出阵阵愉快的欢笑声。

宦溪古镇,有一条宋代留下的石板桥,凌空架在深深的溪面上。踩踏着那印记千百年岁月痕迹的石板,从桥上走过,映入眼帘的是板壁古旧斑驳的宦溪古街,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仿佛穿越千年时空,与古人隔空对话,那种感觉,还是很有意思的。离开了宦溪镇,沿着104国道走没多远,就到了梅岭和板桥村。看了这村名,就让人觉得韵味十足,不同凡响了。正是,正是。板桥村是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村,圣人孔子后裔聚居村,有三分之二村民是孔子后裔。相传板桥村的始祖在元朝年间,从山东曲阜泗水迁移到此聚居。村里打造一个孔子文化广场,处处洋溢着浓厚的儒家文化气息。流连造访过板桥村,马不停蹄徒步去了降虎寨村。降虎寨,顾名思义,从前这里应该是老虎出没之地。遥想当年,大概是村里有人降伏了老虎吧?降虎寨保留完好的两处相距只有几十米,雄浑而古色古香的石头寨门,太有意境了。让人感知,这里的先人严防死守的决心与意志。正好午时饭点,我们就在降虎寨两个寨门之间,小广场上的“古道人家”用餐。


撤离降虎寨时,有驴友自得其乐了。虎年伊始,我们就到降虎寨,这太有意义了吧!从汤岭长长陡坡古道往下走,风景不一般。居高临下,视野通透开阔,一眼就可以望穿四五重山。这古道挺有意境啊!脑海里面怎么突然浮现出《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诗描写的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当然,我们在古道邂逅相遇的场景,迥然不同。
一对耄耋夫妻,神态自若地在人群里闲庭信步。还有一群来自福州城里的五六岁萌娃,挂着“队长”、“神兽”字样的胸牌,在父母的陪伴下,由贵安往汤岭古道山顶攀登。有小女生走不动哭鼻子了,在她身边随行的妈妈,指着我们的队伍鼓励小朋友说,你看“红军”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多勇敢坚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接着小萌娃便又开始起步,一步一挪往前走。望着小朋友们消失在古道转弯处的身影,我心里有一种感动,暖意融融。

在汤岭古道,我们还瞻仰、凭吊了茶亭战斗遗址。1934年8月7日,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奉中革军委之命攻打福州城受挫,于9日傍晚,也是从我们此次徒步的这一路径,转移至连罗苏区贵安、桃源等地宿营。当夜,国民党军87师522团尾随追至。10日上午,与先遣队先头侦察部队在汤岭古道茶亭发生遭遇战,先遣队勇猛冲锋,阡敌100多人,缴获6挺英国造自动枪等武器,红军亦伤亡百余人。随后,先遣队三个师为甩脱尾随堵截的国民党87师259沈发藻旅,双方在降虎与桃源之间的梧桐山高地展开激战。
这场惨烈的战斗,虽然已经过去将近90年了,如今,我们“重走红军路”的驴友们,来到流淌、浸染着革命先烈们血迹的茶亭战斗遗址拜谒时,仿佛听到当年隆隆的枪炮声,和看到先烈们舍身成仁的悲壮场面。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我们今天在享受安逸富足生活的时候,当思来之不易,更应该倍加珍惜啊!

下完汤岭古道陡坡,就到连江贵安新区了。贵安是地热资源十分丰富的亲水旅游度假胜地,远近闻名。到贵安泡温泉,是一种时尚,也是周边很多人特别喜欢的休闲选择。走到了温泉度假村,我突然有一种联想,福州地区和我们闽东一带,都把热水唤做“烫”,古人这“汤岭”的起名,是不是与温泉有关?也许是吧。据说汤岭上的这汤水,还是当年红军伤员疗伤和康复的生命之泉呢!
此次徒步活动,天公作美。实时天气与预报有差异,一路上无雨,清爽舒适。抵达终点站贵安候车时,下雨了。一整天,我都为雨伞服务,这时可以轮到雨伞为我服务一下子了,有点沾沾自喜的小满足。

徒步旅行活动圆满顺遂,上车地点又正好选在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地的贵安陈列馆前,与我们的活动主题契合,难得难得。只可惜,周天是闭馆日,无法进入参观。为弥补缺憾,于是,领队发话了,全体“红军”集合,在陈列馆前,再次留下我们美好而难忘的瞬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重走红军路,耶”的嘹亮声音,又一次响彻云霄。
这是快乐时光,也是一次心灵洗礼,情操陶冶的驴行经历。返程的车上,欢声笑语一路不断。

【作者简介】
王雁枝,1959年9月出生,福建省福安市人,一名从警42年的普通退休警察,热爱生活,闲暇时间,喜欢户外运动,特别爱好种地、游泳和用拙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偶有拙文见于报纸、杂志、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