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在,兄弟姐妹是一家
文/一剪梅(新疆)
妈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 字字感人肺腑!
妈妈在,家就在。
但凡有妈妈的孩子,大都有一个可以回味,值得追忆的幸福的童年。
童年的幸福,来自于妈妈的笑脸,来自于妈妈在家中的守望,家中没有了妈妈,你便不会再笑。
小时侯,就像一个野孩子,整天在外面玩,只有饿了、累了的时候,才知道,回家。
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妈,进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喊“妈-”。
看到了妈妈忙碌的身影,听到了妈妈的应答,心便安定下来。
于是,开始找吃的。吃饱了,喝足了,便再跑出去玩。
大了,踏进家门的第一件事情,依然是找妈妈。
来不及放下肩上的书包,就满屋寻找妈。
妈妈看见了,笑着说“傻孩子,背着个包,也不嫌累”。
也许妈妈不知道,也许妈妈知道,找妈妈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累。
有了自己的小家,空闲地时候,就想“去哪里好呢?”于是便回了家。
这个家是我永远的也走不出的守候。
推开家门,妈妈不在,爸爸迎上来,便和爸爸唠家常。
然而眼睛却时时盯着门口,盼望着妈妈回来。妈妈推门回来了,心里顿时踏实了。
就这样,无论何时何地,何种身份,总是惦记着回家看看,回家了仍然先喊妈。
回家找妈,是人们多年来不自觉养成的习惯,也许,生活中只要是有妈妈的人,都和我一样。
这便是生活的幸福。
家和妈妈就是这样,深深地镌刻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底。
随着年轮的递增,人们会越来越感觉到,纵是岁月改变了容貌,纵是沧海变作了桑田,枯守着不变的依然是那份对家的眷恋和对母亲的深深地眷恋。
有妈妈在,你就可以放心的天马行空独闯天下了,你可以安安心心地规划你的理想,路的前方还有路,你不可能一口气到达终点, 累的时候,永远有一个宁静的港湾,那便是家,妈妈在那里为你守候。
高处不胜寒, 特别是当你事业有成或是成了顶天立地的人物,可以叱咤风云的时,内心的你会迫不及待地寻找心灵的依托,而那最安全、最永久、最可靠的心灵依托,依然是妈妈,是家。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站着伟大的女性。
如果真是这样,那女性中,首先是妈妈。
美国世贸大厦倾倒的那一刻,一个拥有亿万资产的商人,当他意识到自己的末日,他想到的不是他身后的财产,他用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传递了一个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妈妈,我爱你!”。
母与子的情爱,在最危急的时刻,暗淡了硝烟,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人性的伟大就在那一刻定格了。
家,永远都不会远离你!即使是相隔千山万水,即使是远渡重洋(这一定是指你自己),然而,妈妈的身影,总是在你行程中,妈妈的牵挂,就是你穿越时空回家的理由。
人类最最不能动摇的情感,也许就是那深深的母爱。
人们心底最深的牵挂,真真就是那生你养你的家。
妈妈在,家就在! 是啊!妈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妈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实话啊!
有妈妈的朋友,不管你有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回家看看妈妈...........妈妈我永远爱您。
亲们:父母看一眼少一眼,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珍惜,感恩!
作者简介
柳爱萍(笔名一剪梅)新疆柔女,全球国际诗歌创作团集总裁,作品见(世界诗歌作家网络文化传媒)(都市头条)(清风诗歌网)(红豆原创文学)(欣欣芳草地微刊)(全球平台)(千艺文学)(金土地)
是一名普通的写作爱好者,愿用笔墨留住春天,愿用文字编织希望,愿用心播洒真情,奏响生命的乐章。

梁锐,笔名惜缘。字灿坤,号紫阳轩主——海龙先生。男,大专学历。出生于安徽合肥。国礼书画家。年度上榜诗人。非马特约诗人。呼兰作家协会会员。孔子诗歌协会会员。国家级书法艺术家。出版邮票到法国,荷兰,德国,奥地利。自幼临摹颜柳书法,获全国《东方红★伟人颂》书画大赛金奖。获全国《翰墨杯》书画大赛银奖。中国书画家《协会领军人物》一等奖。全国《羲之杯》书画大赛三等奖。全国《庐山杯》书画大赛银奖。全国《梦想杯》书画大赛金奖。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喜欢琴棋书画。获金牌诗人杰出称号。曾多次在《长丰报》,《散文诗》,《江花》,《民俗》,《鑫品传媒》,《新时代中国优秀诗词作家精品集》,《大众诗词天地》,《全球诗歌》,《田园风情》,《皇帝诗丛》,《文学 人生 杂谈》,《文友诗赋》,《夜视觉》,《作家地带》,《诗路文风》,《羽墨飘香》,《诗梦撷英》,《红烛诗刊》,《新世纪文学》,《天中文学》,《红瑞文学》,《新绪文学》,《红梅诗歌》,《滨州头条》,《北京头条》,《国际诗苑》,《华人文化》,《墨椽飘香》,《山东诗歌》,《中国诗歌精选》,《湖南幽兰诗社》,《书香怡苑》,《比投微榜》,《诗与远方》,《合肥头条》,《广州头条》,《新视界微刊》,《绵阳头条》,《潍坊头条》,《上海头条》,《艺术焦点》,《伏羲文学》,《诗歌好望角》,《中华福苑诗典》,《大风歌文学》,《蒲公英的浪漫》,《神州文学家园》,《孔子诗歌》,《南极光诗刊》,《亚洲作家时尚大典》,《世界名人诗刊》,《中国诗歌名家新编》,《名人头条》,《世界名人录》,《世界汉语文学大观》,《清风祥云社》,《新安少年》,《今日头条》,《华人头条》,《诗歌沙砾》,《香港中国报道》,《诗歌瞭望台》,《梓树墨竹》,《精品名家文学》,《兰亭诗画》,《萧乡文学》,《中华诗词大辞典》,《中国爱情诗刊》,《福苑诗歌传媒》,《郑州头条》,《诗词楼阁》,《现代诗歌》,《中华诗魂》,《文学百花苑》,《月下花语》,《翰苑文学》 ,《名人名家典藏》,《洛阳头条》等报刊平台发表过多篇作品并获金牌金笔诗人奖。作品入驻人民大会堂央视礼宾书。早期担任《江花》特约撰稿人,《中国诗歌开发部》特约编辑。现任《诗与远方》文学主编,《诗源桃花坞》文学总编,《海的眼睛》文学诗刊总编,《华夏草本》文学诗刊总编,北京黄宾虹书画院安徽分院副院长。 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家协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