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庆和
街坊邻居谁都知道,我们姊们七个,一大家子人主要靠母亲给人纺线织布才得以维持的,家里不能没有母亲。母亲的病尽管很重,全家人谁也没有想到她会离开我们,所以,什么寿衣呀,棺材呀,墓穴呀,都没有做任何准备。
母亲病故了,一切都很仓促,只好用一个简单的棺材入殓,也没有埋葬,只是用土坯丘在了一个地头,准备等墓穴修好后再行下葬。
在为母亲修造墓穴的匠人中,有一个要我叫他石匠二哥的人待我特好,给了我难忘的记忆。
那年,石匠二哥还不到20岁,却已心灵手巧。一天,我见他正在雕刻一块石板,并告诉我,这是墓穴的门楣。我问这是什么花?他说,这不是花,是云,是白色的云。你母亲心地善良,一生劳苦,有了这片白云,就会有一位神仙时刻立在这云的上边,保佑老人家在冥间永远不再吃苦受累。
我真的相信了。直到母亲移葬时,都护着不愿让人把那墓穴的门楣埋住。

我之所以喜欢石匠二哥,还由于他对我特别好。每次,不管是上工走去,还是下工回来,只要我俩一起走,他都要背起我,或者让我高高地骑坐在他的肩膀上。有时我没去工地,只要他快收工时,我就一个人跑到胡同口,眼巴巴地等他回来。只要他一露面,便飞快地扑上去,双手挂在他的脖子上,说什么也得打会儿秋千才肯让他走。石匠二哥也从未拒绝过我的要求,有时他很累,即便坐下休息,也能答应我坐到他的两只脚上,让他上下抬几个高高。
那时我们家虽然贫苦,但对为母亲修造墓穴的匠人门照顾得还是很好的。记得那些专为匠人们做的好吃的饭菜,比如白面馍馍呀,小米面的煎饼呀,还有什么菜呀肉呀的,不要说哥哥姐姐们吃不到,就连我这最小的也不许沾。每当吃饭时,石匠二哥只要看见我,准会把我叫到跟前,夹一些饭菜什么的,装在小碗里端给我。有时哥哥姐姐们见我吃匠人们的饭,就用手指划着耳根羞我。每当这时,石匠二哥就护着我,并安慰说,这是二哥省下给你的,没事,吃吧。
很快,母亲的墓穴就修造好了,石匠二哥也该走了。

石匠二哥走的那天正下小雨,我舍不得他,一直送到村口。临别,我竟扑上去,死死地搂着他的双腿不放,非要他把我带走不可。于是,大人们就哄,说石匠二哥就住在姨家的那个庄子,过几天他还回来的。
石匠二哥走了,从此我就再没有见过他的面。只是到后来才知道,石匠二哥也是年龄很小就失去了母亲。或许正是他理解一个过早失去母爱的孩子的心灵期望所置的缘故吧,所以他才把自己的良善,化作点点滴滴的关爱,真诚地送给了我,送给了一个和他一样自幼就失去了母亲的人。
选自上海《新民晚报》(配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张庆和简介
张庆和,原籍山东肥城,生于1949年10月,部队转业后定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曾为首届鲁迅文学奖初评组成员,多届中国作协会员咨询组成员,第三届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多年来一直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其诗文与儿童诗等在国内百余家报刊发表或被转载,多篇作品入选中高考语文试卷和模拟试卷,以及“年选”、教辅、课外读物等不同版本图书300余种;儿歌《娃娃.西瓜》获“全国第七届优秀童谣推荐作品优秀奖”(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七部委主办);出版诗集、散文集《好人总在心里》《漂泊的心灵》《记忆不敢褪色》《哄哄自己》《灵笛》《娃娃成长歌谣》等十余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