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 命(18)
文/彭太光
莫世言是参加邮电工作三年后认识陶静的。
一九七七年的七月份,萍乡市邮电局招工补员四个乡邮员,当时的招工条件是:男性,初中以上毕业,家庭政治条件合格,必须是困难的职工子弟,且身体符合体检要求。当时,局人事上在物色符合条件的招工对象时,有七个职工的子弟符合基本的条件,而对于莫世言是有些争议的。
莫世言的父亲莫开年,是局里机要组的机要通信员,从事机要通信工作的,必须是中共党员。他生育了五个儿子,他的老婆没有正式的工作,靠着做建筑小工赚取收入。一家八口人(当年莫世言的祖母健在),全靠着莫开年的收入及其老婆做建筑小工的不稳定的收入养活一家人,算是困难的职工家庭。莫世言初中毕业,也是符合条件的。家庭政治清楚,无污点。
人事科将七个符合招工条件的名单,递交到了局务会审议。七个职工子弟只能取四个,必须打下三个。按照招工条件,取家庭最困难的,莫世言在其例。有不同意见的,是说莫世言在做建筑小工时负过工伤,是不是符合体检的标准。
董正才当时是人事员,但他参加了局务会议。董正才是个正义感很强的人。他也知道莫世言的情况。
莫世言初中毕业前的七五年,参加了某部在萍乡市招飞行员的报名和体检。莫世言是可以当兵的,他的身体素质是真的很好:身高一米七五,手长脚长,五官英俊,高鼻梁,性感嘴唇,两耳耳坠明显,脸部轮廓清晰,皮肤溜光,单眼皮的眼珠,灵性倍出。咋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健康活泼帅气的青春年少。莫世言所在的班,大多数的男生都报名参加了应征入伍的体检。莫世言听信了招兵的军官的话,参加普招体检后又选择参加了飞行员的体检。对普检,莫世言是充满信心的。至于是否符合飞行员的体检,他的心里并没有底。
莫世言在学校放署假的时候,想着可能入学的时候就要去部队上了,就想着去做建筑小工,挣点路费。
住莫世言家对面的张歌,比莫世言大三岁。因为是独生子女,高中毕业后没有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而是暂时在建筑单位的工地做工。莫世言的母亲跟张歌的母亲说,想要请她的儿子带莫世言去建筑工地做小工。张歌同意了,就这样,莫世言跟着张歌去了建筑工地做工。
莫世言去建筑工地做工,一天可以拿到一块两角钱的收入。对一个在校的学生来说,一天能够挣到一块两角钱,真的是一个天文数字。做满三个月的时间,就有近一百元人民币。不要说是去部队的路费,就是再买更多的东西都是够钱的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莫世言才做满一个月多几天的时间,莫世言所在的建筑工地出了工伤事故。
莫世言参加的建筑工地做事,这个建筑单位直属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统称为八一街建筑队。这个建筑队承接了矿山机械厂的旧房改造工程,将原来破旧的厂房拆除,然后在原地盘上建新的厂房。对于街道建筑队的负责人来说,他是没有建筑施工资质的。没有资质搞建筑,他的建筑管理、安全管理就薄弱。
中午吃饭的时候,这个午饭都是自个儿从家里带来的。因为是夏天了,太阳比较辣,吃饭的人各自找个避晒的地方。莫世言和杨红生、欧阳锋一起,在墙根下吃饭。这堵墙是要拆除的墙,都已经拆了一大半了。建筑队没有设立安全标识,没有划禁入黄线,连最起码的告知都没有。三个学生娃,根本不晓得那里会有危险。正在吃饭的时候,墙,倒塌了下来。三个学生娃,来不及躲闪,被倒下的墙砸了。杨红生砸伤了头,欧阳锋腿骨折,莫世言被砖头砸伤了腹部。
三个娃被建筑队的人抬着,送进了市医院检查。杨红生头颅骨损伤,做了手术。欧阳锋腿骨折,做了接骨治疗。莫世言腹部痛,当时是没有检查设备仪器的,只能靠医生的手和眼来判断。医生说:可能是肠子被砸断了,只有剖腹检查,才能知道伤情。主刀胡主任医师打开腹腔,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小肠肠穿孔。这个手术难度不大,但检查前给医生的难度比较大。
莫世言手术后住院期间,学校的吕校长和班主任潘老师到医院来看望了莫世言。吕校长说,学校已经接到通知,莫世言同学的飞行员体检通过了,只等去部队后复检,就是不能当飞机员,但在航空部队上当兵,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可莫世言负了伤且做了手术,当兵当然是当不成了。吕校长期待莫世言回校读高中。
莫世言家境贫寒,生活拮据艰难。自己负伤住院期间,已经增加了家里的经济负担,他不想去上学了,他要继续去做工挣钱。莫世言手术后,在市医院住院部呆了十五天,便出院回家休养。因为年轻,因为身体基因好,莫世言在家呆了十五天,便跟父母亲说,他想要去做事。
七五年的九月份,学校已经开学了,莫世言来到了市邮电局的建筑工地,仍然去做建筑小工。
市邮电局座落于市区的中心位置。萍乡市解放前,市里面只有邮政局,没有电信局。解放后,成立了邮电局。市邮电局从原来的正大街的一个祠堂里搬迁到了市中心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据说是德国人建的房子,解放前,是国民党的一个军事机要部门。临街左边,是一幢四层楼的建筑,临街右边,是三屋楼的建筑。三层楼的房子,就是军事机要部门。四层楼的房子,属于军事机关。市政府的市长孙志荣,是部队的军转干部,在部队上分管通讯部门。他认为邮电是国家的重要部门,在他的管辖下,邮政与电信连在了一起办公和生产。在当时,很多的地方是邮政电信分开办公营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年,邮电部门收归中央企业,成立了邮电部、国家邮政总局,原来的地方资产划拨中央管理。但在干部的任免上,地方政府管了一段时间。
七五年,经省邮电管理局批复,同意将萍乡市邮电局大院的旧附属楼拆除,建设新的通信生产楼。建设这个生产楼的队伍,是赤山乡的建筑公司。建筑公司的苏经理,是分管基建的熊副局长老婆的弟弟,是舅子关系。有这层关系,一个乡建筑队能拿下市邮电局的建设项目,是不难的事情。
莫世言的父亲莫开年,找了熊副局长,请熊副局长帮忙,安排他的儿子莫世言在这个建筑工地做小工。熊副局长跟苏经理说了,莫世言在这个建筑队的工地做了近两年的小工,最终招工进了市邮电局。
作者简介
彭太光,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萍乡市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已出版散文集《走过春天》、《感叹时间》,长篇小说《走过秋天》、《高山上的花瓣》、《欲火(上)》、《祼局》。
作者QQ:2546961237。电话:13320099688
电子邮箱:pengtaiguang123@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