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向东、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生于1949年12月,现任河南省新安县土古洞社区党支部书记,郑向东同志1991年被评为河南省模范村委主任,1997年当选为河南省第九届人大代表,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2001年以来连续当选为洛阳市优秀农村人才和省杰出乡土人才,市、县、镇“优秀党支部书记”,多次荣获“优秀党员”、“十佳标兵”。1995年度还荣获中国新闻人物等光荣称号。

初识郑向东书记是2013年秋季在洛阳市委党校学习培训时,当时郑书记是市委党校特邀嘉宾到现场为参加培训的村干部分享基层治理经验,当时我是连任两届的村委主任,基层工作经验甚是淡薄,在课堂上我被郑书记那滔滔不绝,执着敬业,无畏无私,有理有据,妙趣横生的基层治理经验佩服的五体投地,当时郑书记还给大家留下了联系电话,让村干部们有空到他们村去参观交流。不久我到三门峡检车时顺便拐到了新安县土古洞村并找到了郑向东书记,当时他正忙于村庄毛主席纪念馆的落成庆典,但还是很热情的接待了我,并给我送了一本厚厚的《毛主席图片珍藏集》,还亲切的告诉我说这个月18号是村里的毛主席纪念馆要正式开馆庆典,你们村两委班子有多少个人可以一块来,我安排你们吃住在咱村的温泉宾馆,那天全国的明星村支书大寨村的郭凤莲书记,韶山村的毛雨时书记,南街村的王宏斌书记都要来参加毛主席纪念馆的开馆庆典,听到这些全国闻名的榜样村支书要参加,我当然是求之不得了,那次参加毛主席纪念馆开馆庆典还意外的见到了毛主席的侄子毛安平,毛主席的生活秘书吴连登等名人。该村的毛主席纪念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郁山脚下,整体为仿古建筑,气势恢弘。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设有毛泽东主席瞻仰厅、展览厅和毛泽东著作文献珍藏厅,是一个社会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



土古洞村是洛阳市唯一的一个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走集体化共同富裕道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被誉为洛阳市的“南街村”。 20多年来,他带领土古洞村党支部一班人,开展大学毛著、大学雷锋,大唱革命歌曲的三大活动,不但改变了土古洞一穷二白的面貌,还营造了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心思集体、人心思发展、人心思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土古洞村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各项工作蓬勃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光彩照人,魅力四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表彰和赞扬,同时也受到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
1985年,郑向东被选为土古洞村村委主任后,首先谋划的就是要想富、先修路的战略方针,辛辛苦苦修了两个多月的道路被一场大雨无情的冲毁,他带领大家再修,再冲毁,他怕大家泄气,带领大家学习《愚公移山》,学习大寨人“三战狼窝掌”精神,百折不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修通了2.5公里出村的道路,后经拓宽,取直,剥坡,硬化,终于建成了国标三级柏油路。现在的土古洞实现了村、组、户道路硬化,路林绿化,畅通无阻。为村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1987年他带领大家拆除了学校危房,集资建起了新的校舍,当时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很快落后了,1997年他们又作出决定,要在新村中间兴建一座高标准的教学楼,他卖掉自家耕牛带头捐款2000元,在他无私奉献的感染下,很快得到全村群众的主动热情和积极响应,全村干群共捐款10万元,又多方筹资60万元,奋战九个月,一座功能齐全50年不落后的教学楼终于落成。在教学楼施工期间,他天天到工地检查质量,督促进度。群众们都说,他又给子孙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1991年为发展集体经济,造福土古洞人民,他们决定开煤矿。他费尽周折搞来地质图纸,筹集资金,招揽技术人才,购买机器设备,办理各种证照,经过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历时一年多打井115米,终于在1992年3月15日煤矿透煤了,煤矿建成后土古洞村的集体收入每年可达百万元,为土古洞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他带领大家办企业的劲头更足了。先后引资建成了新型墙体建材厂,生物制药厂,奶牛示范场。集体投资400万元建成纯净水厂,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集住宿、洗浴、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土古洞温泉山庄。成为了新安县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的新亮点。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达300多万元。如今的土古洞村家家住上了楼房,拥有小轿车上百辆,超市、卫生所、健身娱乐中心、图书室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街道硬化、村庄绿化、亮化被定为洛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
郑书记在抓好土古洞村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学习南街,深入开展“三大活动”,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户”活动。紧紧抓住家庭这个特殊的群体,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等评比活动。弘扬正气,树立社会新风,促进了村风民风的根本转变。精神文明之花处处盛开,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友爱互助蔚然成风。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局面和新氛围。
2013年11月,因积劳成疾他病倒了,先后住进了县市等多家医院治疗,病房内前来看望他的人挤得密不透风,他们大都是土古洞村的群众。当时出于对这位朴实坚毅的基层书记的崇敬和尊重,我和我村两委班子人员也到新安县人民医院去看望了这位不平凡的老书记。凡是到过土古洞村的外村人,问起村里的大人小孩,提起他,没有人不竖大拇指,没有人不赞扬的。记得那是2018年五一节那天,我再次到土古洞村参观学习,我和郑书记在景区门口正在闲聊,洛阳市区一位前来游玩的市民询问土古洞村的“藏兵洞”在哪里?郑书记当时一看快12点了,就非常好客地说,先不要去玩了,一块吃个饭再进去看藏兵洞,今天你赶到这个饭点了,大家就一块吃个饭,这也是缘分啊!当时让我感到非常的感人和温暖,郑书记对待一个素未谋面的人都是这样的热情好客,试想就知道他在土古洞村的群众基础为啥那么强了!
2019年10月9日晚上,我听说跟随毛主席17年的贴身卫士周福明同志次日要到土古洞村参观毛主席纪念馆,我连夜给郑向东书记联系,想次日到土古洞村看望一下这位守护世纪伟人17年让人尊敬的神秘老人。郑书记毫不犹豫的答应让我明天过去,次日到土古洞村如愿以偿地见到了这位陪伴世纪伟人17年的老军人,老人很慈祥,很刚直。周老在毛主席纪念馆看到了一张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非常兴奋地告诉大家,这个后面跟着的小兵就是“我啊”!


直到现在郑向东书记的病还没有痊愈,腿部走路仍然十分困难,但为了土古洞人民的事业他一边治病一边坚持工作,多少人劝他好好休养,他说:“焦裕禄同志病情那么严重还在工作,我就要向他学习,只争朝夕把有限的生命贡献给土古洞人民”。纵观土古洞村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里里外外,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格一调无不包饱含着郑书记的艰辛和汗水,而今他已73岁进入古稀之年,还在为土古洞村的发展尽职尽责,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让我不由得想起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作者:韦甫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