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所长,你真是我们的大恩人,不仅调解了我们长达十八年之久的家庭纠纷,还解决了我和老伴的养老问题。”3月3日,新乡市获嘉县照镜镇岳老太看着瘫痪在床的老伴冯某,对回访的镇司法所长兼镇调委会主任王照斌感激地说。
新乡市获嘉县照镜镇某村冯某夫妇养育二个儿子,均已成家立业。十八年前,他们分了家,老伴俩独自生活。2021年10月,已时耄耋之年的冯老汉突发脑梗,伴随高血脂、高血压极高危组等多种疾病住院治疗,出院后不仅需花费大量的医药费,还需要照顾,大儿子冯甲、小儿子冯乙因父母赡养问题相互推诿。

2021年年关,照镜镇某村调解委员会在排查矛盾纠纷时得知此情况后迅速了解情况,并发现了这家隐藏了十八年的家庭纠纷,因案情复杂无法达成协议,就将该案报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春节将至,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幕在即,稳定是大事,决不让矛盾走出乡镇。镇调委会接报后主动介入,遂指派镇司法所所长兼调委会主任王照斌和吴琦等人进行调解。
刚开始,小儿子冯乙拒不配合,对镇调委会的调解通知毫不理会,调解陷入困境。经过努力,王照斌吴琦和获取了冯乙的工作地址,冒着严寒找到冯乙,做通了他同意调解的工作;之后,他们又探望了躺在病床上的冯老汉,三番五次走访邻居和村干部,听取了冯甲、冯乙舅舅的意见和各方当事人的陈述,了解了冯家分家前后的经过,掌握了造成其家庭矛盾的第一手材料。王照斌围绕双方争议焦点,制定了详尽的调解方案。
1.分家协议如何认定?
2004前,冯家通过两个老娘舅立了一份分家协议,但因为哥弟二人意见不一致且父母暗地里偏向老大,分家协议没有实际履行,成了一纸空文。冯某夫妻在大儿子家住了一段时间后,感到不随便,还仗着身板硬朗,又果断与两个儿子不来往,租住在邻居家,自顾自的生活。
按照当初的分家协议,现在应该由二儿子冯乙将卧床不起的父亲接回家赡养,但其坚持认为是父母亲的不公道导致了他家的家庭矛盾。都是儿子,为什么父母亲能干时对大哥家一直照顾,还把积蓄给了大哥,再说自己在分家协议上没有签字,凭什么老人有病了要按分家协议履行,把老人推给我?他不同意把父亲接到自己家赡养。大儿子冯甲认为家务事不能追究,弟弟应该把卧床不起的父亲接走赡养,母亲由自己赡养,各管一个,互不牵连。最初老娘舅岳甲是按大外甥的意见要求调解,经调解员和另一老娘舅岳乙做工作,岳甲改变了看法,认为既然分家协议没有履行,冯某现在生活也不能自理,自己八十多岁了,还是有两个儿子轮流共同赡养。
针对两个儿子的意见,调解员耐心释法:在多子女的家庭, 签订赡养协议分工赡养父母法律上是允许的。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0条规定:在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下,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但是,现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如果按照原分家协议履行,势必加重大儿子的责任,减轻二儿子的义务。我国《民法典》第1067条第二款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该规定的题中之义为赡养义务是强制性的法定义务。冯某夫妇现已年迈,冯老汉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确实需要子女赡养,子女与父母存在法律上的赡养关系,不因任何原因而免除。对于分家协议中免除冯甲对父亲的赡养义务,以及免除冯乙对母亲的赡养义务,属于约定免除了冯甲、冯乙各自对父母亲的法定赡养义务,应属无效约定。
2.如何处理两个儿子不和的矛盾?
调解中,二儿子一直念叨父母亲分家不公道以及哥哥的错,比较偏执。考虑到本案的特殊性,镇调委会请来了村干部、冯老汉的家族成员、儿子的老娘舅岳甲、岳乙等人共同参与调解。
调解员对小儿子说:天下父母之爱最无私,而子女对父母之爱最吝啬,财产分配不均哪怕是兄弟姊妹反目成仇,赡养义务也是不能附加任何条件的,子女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接着,调解员对老娘舅岳甲作了善意批评,告诉她赡养纠纷很多时候是长辈的在处理家务中一碗水不能端平造成的,长辈有责任,解铃还须系铃人,让其拿个意见。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岳甲和冯某老伴俩在家务处理中的过激行为给兄弟二人造成了隔阂。母亲很是自责,两个儿子反目为仇,家庭不和睦,和自己有关,愿意通过调解让兄弟二人和好。与此同时,调解员背靠背做大儿子的工作,让他在家当好领头雁,顾及兄弟情,互谅互让,促使兄弟俩握手言和,共同赡养老人。
3.冯老汉夫妇如何赡养?
气顺了,调解也就水到渠成。调解员经过充分征求当事人意见就老人的居住、日常照料、赡养费的数额、医药费的负担比例以及后事安排问题,提出了调解意见。
一、两个儿子按月(农历)轮流将父母接到自己家赡养,每月底(农历)去接老人,老人生活必需品各自配备。2022年正月底前两位老人在大儿子家居住,农历2022年正月底小儿子去接老人。
二、父母因就医、养老等所发生之费用,由两个儿子平摊;百年后事由二人共同操办。
2022年元月25日这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的“祭灶节”,也称“小年”。在这阖家团聚的日子,经调解,各方当事人、调解员在人民调解协议书上签了字,加盖了获嘉县照镜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鲜红印章,这起长达18年的家庭纠纷尘埃落定。
3月3日,也就是农历二月初一,二儿子按照协议约定高兴地将父母接回了家。他在接受王所长回访时感慨地说:以后我们一定好好照顾父母,让他们安享晚年。其母亲也非常感激,于是就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张珂瑜 秦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