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风采】
吴仰生,笔名仰生,昵称:俯仰生涯。
安徽省作协会员,曾为下乡知青、工人、中学和大学教师。
笔耕不辍,已有35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发表与出版。其中,中篇小说《亡魂》和长篇小说《爱的家教》颇受好评;曾获“小天使"铜像儿童文学奖、"阿英”文学奖等十多种奖项。
放情聊斋三百首
系列四
组诗十五首
目录
四十六、义鼠
四十七、鸿
四十八、画马
四十九、螳螂捕蛇
五十、盗户
五十一、斫蟒
五十二、犬奸
五十三、雹神
五十四、僧孽
五十五、鸟语
五十六、妖术
五十七、耳中人
五十八、大鼠
五十九、瞳人语
六十、喷水
附:聊斋原文和译文
四十六、义鼠
吱吱吱
一只老鼠
求救地叫着
它被一条蛇
一口就吞没
它的叫声呀
越来越小
越来越轻
吱吱吱
吱吱吱吱吱吱
被吞老鼠的同伴
追着蛇啊狂叫不已
它一口咬住
进洞敌手的尾巴
死都不松口不松口
缩进去呀拖出来
拖出来了缩进去
以洞口为界
一场鼠与蛇的拔河比赛
实在是罕见的令人心惊
你这讨厌的咬尾老鼠
念你有拼命的手足情
不就是要救那死伴吗
我已吞过我还是大赢
吱吱吱
义鼠哭叫着
它围着它的同伴
呼呼地转了很多圈
最终吃力地衔走了它
这真是令人心酸的情景
我记得蒲公诗友
笃庆写过义鼠行
莫吟黄鹄歌
不唱猛虎行
请为歌义鼠
义鼠令人惊
此鼠义且黠
捐驱在所轻
2021-04-25 于芜湖
四十七、鸿
天津的一个捕鸟人
有幸捕到了一只雌雁
雄雁呵
号叫着盘咽
直到天黑了
才不舍地栖在屋脊
捕鸟人想
终究只是飞禽呀
哪里有人一样的情缘
第二天一出门
雄雁就飞到脚下
几乎都没有盘旋
它伸长鹅般脖子
咳出了半锭黄金
上面还沾有
鲜红的雁血
犹如吐血的杜鹃
2021-04-25 于芜湖
四十八、画马
临清崔姓书生
可叹家徒四壁
围墙坍塌砌无力
一匹马儿踅进来
带露草中常卧歇
黑地白花毛色亮
可惜尾巴如焚棘
赶它走
它委曲
好似野马
一心呀想姓崔
配上鞍子和笼头
一气能奔上百里
晚间喂它它绝食
放任驰骋到晋地
晋王高价买此马
崔生托辞婉言推
半年无主寻
八百纹银
马换主
生羞愧
晋王派尉骑此马
奔赴临清出奇瑞
马进崔生邻家门
隐于子昂所画的
骏马里
喊来崔生
评判争执
眼看到画中
有匹骏马呀
黑地白花毛色亮
可惜尾巴如焚棘
画上马儿成精怪
卖身为了帮崔生啊
赚了万计银俚
画中马儿啊
你成全了生
生付银八百
交还晋王
保画马
全古迹
2021-04-26 于芜湖

四十九、螳螂捕蛇
小溪的潺潺
应该十分动听
在山谷中有着
清清脆脆的动静
但是啊
如此美妙的
流动水吟
却被山崖上凄厉
掩盖和隐声
一条碗口粗的巨蛇
在树中自行甩摆跌扑
尾巴击打树木
树技崩裂断折
它不是摔跤
更不是跳舞
渐渐啊
它不再折腾
一只小小的螳螂
蹲坐在它的额头
用刺刀破裂了它
头上的皮肉和脑筋
异史叹曰
以己之长
攻彼之短
克敌制胜
战胜强者
螳螂捕蛇
经典强音
2021-04-26 于芜湖
五十、盗户
东滕峄县多盗寇
官府惧怕靠招抚
另立户册成盗户
这盗户呀
就成世间香饽饽
诉讼争论无曲直
争为盗户花名册
官署常有狐作崇
县令女儿被迷惑
请法师
咒捉狐
捺瓶中
决烧戮
狐狸大喊
盗寇我是真盗寇
气死县令和法师
笑煞真真假假的盗户
2021-04-26 于芜湖
五十一 、斫蟒
兄弟砍柴
于峡谷遇巨蟒
兄脑被吞
魂飞断肠
弟砍巨蟒
不惜命伤
拽兄之足将生还
人蟒拔河古今扬
五官俱残不难看
有弟奇勇心慰畅
俗话说
夫妻本是同林鸟
大难来时各自飞
异史言
亲人之血浓于水
幸弟乃是拼命郎
2021-04-17 于芜湖

五十二、犬奸
蒲公说聊斋
大多隐而不显
怒而平气寓谈笑
这篇犬奸说
竟书妇犬通奸
咬死男主狂吠叫
大堂之上牵来狗
奸妇难堪想不到
骚狗岂知背人淫
咬碎妇衣还狂跳
人狗奸情大曝光
千夫惭羞淫秽瞄
松龄更有绝笔妙唠叨
可叹世之坏种真不少
多人贿赂差役观赏之
辱及人伦犬奸真热闹
狗模人样之辈呀
屡屡混湮人群
古人长叹
今人泪下
这犬奸后的
虚伪如犬的奸人呀
太多太隐太晦韬
异史寄呼声声泪
猴年马月曝光殆尽
还我纯洁人性人道
2021-04-17 于芜湖
五十三、雹神
有天师吗
没有
有雹神李左车吗
没有
有去湖南为官的
王公筠苍吗
也没有
下冰雹自古有之
什么玉帝敕令呀
什么冰雹额度呀
全是假想
尽是虚构
王公担心桑梓受灾
恳求天师手下留情
多降山谷
勿伤稼禾
一个爱民如子的形象
一个救民苦难的请求
才是异史的救赎
才是蒲公的不朽
2021-04-17 于芜湖
五十四、僧孽
自古说道
人作孽不可活
僧作孽呢
更是借佛假慈
为非作歹更可恶
僧孽写法发人指
荒诞报应太奇妙
张姓公子呀
死后竟下了
九层地狱国
鬼使错捉
游遍地府阴曹
刀山剑树一一看
惊见僧哥被倒挂
受尽痛疼的煎熬
回到阳间寻哥僧
腿上生疮
脓血渍流
身子倒挂之惨状啊
一如地狱的不二重蹈
他募捐骗钱
他吃喝嫖赌
听信了弟弟的
地狱所见和戒条
有幸僧孽变戒僧
戒酒戒赌又戒嫖
神鬼地狱实渺茫
荒诞无稽非唠叨
异史写书借鬼幻
人间惩罚更难逃
2021-04-17 于芜湖

五十五、鸟语
一个募化道士
精懂鸟语警鸣
先说鹂语要防火
又道雀鸣死双婴
特异功能惊县令
屡屡对现如神灵
先说鸭嘲内眷吵
后道鸭揭贪婪频
终借鹃鸟说真谛
丢官而去道真形
异史揭贪费周章
实在难为了蒲松龄
好个借鸟托仙喻警世
超前穿越仙真玄幻情
2021-04-18 于芜湖
五十六、妖术
算卦占卜为妖术
说生死
去灾祸
谈婚论祿更离谱
逼着异史编小说
剧惨烈
情动魄
如泣如歌
当解古今惑
任姓少侠善拳脚
力无比
疾如风
为仆求医遇算卜
不信卦说信力道
心气平
凭剑臥
先斩纸人
腰断岂让逃
任侠奋勇再接招
二斩泥人三杀妖
妖为木
鬼魅嚎
疾如猴灵
岂惧戏偶鬼闹
骗人之术古且有
蒲公聊斋竟不饶
如今更是比比是
但愿道比魔恶高
2021-04-18 于芜湖
五十七、耳中人
生员谭晋玄
笃信导引术
几近失疯
不听亲劝
终日跌坐
肾脏虚
耳内嗡嘤
眼目眩
自慰道行
已高深
窃喜养生
大道圆
恍如耳中
有小人
转旋落地
貌苟且
邻人假物敲门
小人恐惶介狷
如鼠窜
绕屋旋
生员谭晋玄呀
顿觉神魂俱失
失疯癫语无休眠
有如近时练气功
遗害遗笑呈空前
异史之说当为鉴
2021-04-19 于芜湖

五十八、大鼠
此篇为大鼠
它屡吃好猫
令人愁
松龄赞狮猫
它先逃后攻
振人纠
跳上跳下几百次
辗转争斗无止休
狮猫呜呜叫
大鼠啾啾咻
动作迟缓直喘气
最终猫儿如狮抖
人类最会道真谛
敌进我退
敌疲我打
异史的猫鼠之战
还真牛
2021-04-17 于芜湖
五十九、瞳人语
世间尤物
繁花锦簇舞翩跹
花花世界
美女如云香风吹
可悲方栋呀
多瞅美女而瞎眼
可叹方栋呀
幸而有诵光明经
谨防多眼且多色呀
就少了扎眼的针尖
轻佻为惩
警世几百年
心领瞳人语啊
神会异史这精篇
鞭笞诸多当今奇伪
诸如多看美女的怪论
谨防痴呆的闲语荒唐言
2021-04-19 于芜湖
六十、喷水
喷水非喷血
何为死三人
惊心又动魂
挖出白发老妪
肚中尸水鼓撑
有道是
坏人多坏水
坏水远胜毒液
其实此篇暗喻深
破旧府邸曾豪宅
京官玉叔暂栖身
宅空荒僻
黑影飘行
阴森恐怖
怪叫奇瘆
当是不屈的
前朝冤魂
索命清朝的
宦官余生
异史隐声任你想
古今之人遐雷声
2021-04-19 于芜湖
聊斋原文及译文
原文
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意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蛇果腹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译文
杨天一说,看见两只老鼠出来,其中一只被蛇吞吃;其中(另)一只眼睛瞪得像花椒的果实般大,好像十分愤怒,但远远望着不敢上前。蛇吃饱肚子,蜿蜒曲折地进洞;(蛇)刚刚将蛇身经过了一半,另一只老鼠跑来,用力咬嚼蛇的尾巴。蛇发了怒,退回身子出了洞。老鼠本来就敏捷,很快就逃离,蛇追不到而回。等蛇想进洞时,老鼠又来了,如以前那样去咬嚼。蛇想进洞鼠就来,蛇岀洞鼠就跑开,如此反复好长一段时间。蛇只好出来,在地上吐岀死鼠。另一只鼠马上过来嗅嗅死鼠,啾啾地悲鸣着好像在哀悼叹息,(然后)用口衔着死鼠离去了。朋友张历友为这事作了一篇《义鼠行》的文章。
四十七、鸿
原文
天津弋人得一鸿[1]。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 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 仰,吐出黄金半铤[2]。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噫!禽鸟何知, 而锺情若比!悲莫悲于生别离[3],物亦然耶?
译文
天津有个专门打鸟的人,一次打到一只鸿雁。他带着雁回家去,那只雄雁也跟着飞到他家,围绕着他房子飞来飞去。悲哀地鸣叫,直到天黑下来时,它才飞去。
第二天,打鸟的人很早就出去,见到那只雄雁早已飞来,飞叫着跟在他后边;接着就飞落在他的脚下。打鸟的人准备把雄雁一块捉住。但见它伸长脖子前俯后仰,吐出半锭黄金。打鸟的人才恍然明白它的用意,说:“你要用金子来赎你的妻子啊?”于是,就放了那只母雁。两只大雁在地上走来走去,好像是悲喜交集,接着就结伴飞走了。打鸟人称称金子,有二两六钱多点。噫!禽鸟有什么理智,竟能这样钟情呢!人生悲莫悲于生离别,动物也是这样吗?
四十八、画马
原文
临清崔生家屡贫,围垣不修,每晨起。辄见一马卧露草间,黑质白章;惟尾毛不整,似火燎断者。逐去,夜又复来,不知所自。崔有好友官于晋,欲往就之,苦无健步,遂捉马施勒乘去,嘱家人曰:“倘有寻马者,当如以告。”既就途,马骛驶,瞬息百里。夜不甚-刍豆,意其病。次日紧衔不令驰,而马蹄嘶喷沫,健怒如昨。复纵之,午已达晋。时骑入市廛,观者无不称叹。晋王闻之,以重直购之。崔恐为失者所寻,不敢售。
居半年,无耗,遂以八百金货于晋邱,乃自市健骡归。后王以急务,遣校尉骑赴临清。马逸,追至崔之东邻,入门不见。索诸主人,主曾姓,实莫之睹。及入室,见壁间挂子昂画马一帧,内一匹毛色浑似,尾处为香炷所烧,始知马,画妖也。校尉难复王命,因讼曾。时崔得马资,居积盈万,自愿以直贷曾,付校尉去。曾甚德之,不知崔即当年之售主也。
译文
山东临清的崔生,家中简陋贫穷,院墙破败不堪。崔生每天早晨起来,总看见一匹马躺在草地上,黑皮毛,白花纹,只是尾巴上的毛长短不齐,像被火燎断的一样。把它赶走,夜里又再回来,不知是哪里来的。
崔生有一位好友在山西做官。崔生想去投奔他,苦于没有马匹,就把这匹马捉来拴上缰绳骑着去,临行前嘱咐家人说:“如果有找马的,就说我骑着去山西了。”
崔生上路后,马一路急驰,瞬间就跑了一百多里路。到了夜里马不大吃草料,崔生以为它病了,第二天就拉紧马嚼子,不让它快跑,但马却乱踢着嘶叫不已,口喷着沫,同昨天一样雄健。崔生便任它奔驰,中午便到达山西。此后,崔生时常骑着马到集市上,看到的人无不称赞。晋王听到消息,用高价买这匹马。崔生怕丢马的人来找,不敢卖。住了半年,也没人找马,崔生就以八百两银子卖给了晋王府,自己又从集市上买了一匹健壮的骡子骑着回家。
后来晋王因为有急事,派遣校尉骑着这匹马到临清。刚到临清,马跑了,校尉追到崔生东邻家,进了门,却不见马,便向主人索要。主人姓曾,说确实没有见过马。等进到主人的房里,看见墙壁上挂着赵子昂的一幅画马,其中一匹毛色很像那匹马,尾巴上的毛被香头烧了一点,这才知道,那匹马原来是画上的马成妖了。晋王的校尉因为难复王命,就告了姓曾的。这时崔生有了卖马的钱,家中居积盈万,自愿找姓曾的赔偿马钱,交付校尉回去复命。姓曾的很感激崔生的恩德,却不知道崔生就是当年卖马的人
四十九、螳螂捕蛇
原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译文
有个姓张的人偶然在溪谷边行走,忽然听到山崖之上有很大的声音。
他在找寻登上山崖的路径探看,看见一条身围如碗的大蛇。大蛇在树丛灌木中摇摆扑打,用它的尾巴击打着柳树,柳枝都被它弄折了。
蛇不停地辗转反侧,好像有什么东西捉住并制服了它,然而姓张的仔细观察,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同的东西,于是他非常诧异。慢慢地走近,从上向下看那条蛇,才发现原来有一只螳螂在那条蛇的头顶上,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割蛇的头,无论大蛇如何翻滚,那螳螂还是跌不下来。
过了很久,蛇终于死了。姓张的人再看时,蛇头上的皮肉已经被割破了。
五十、盗户
原文
顺治间[1],膝、峄之区[2],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受抚[3],邑 宰别之为“盗户”。凡值与良民争,则曲意左袒之[4],盖恐其复叛也。后 讼者辄冒称盗户,而怨家则力攻其伪;每两造具陈[5],曲直且置不辨,而先 以盗之真伪,反复相苦,烦有司稽籍焉[6]。适官署多狐,宰有女为所惑,聘 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日:“我盗户也!”闻者无不 匿笑。异史氏曰:“今有明火劫人者[7],官不以为盗而以为奸;逾墙行淫者, 每不自认奸而自认盗:世局又一变矣。设今日官署有狐,亦必大呼日‘吾盗, 无疑也。”
章丘漕粮摇役[8],以及征收火耗[9],小民尝数倍于绅衿[10],故有田 者争求托焉。虽于国课无伤[11],而实于宫橐有损[12]。邑令锺[13],牒请 厘弊[14],得可。初使自首;既而好民以此要士[15],数十年鬻去之产,皆 诬托诡挂,以讼售主。令悉左袒之[16],故良懦多丧其产[17]。有李生亦为 某甲所讼,同赴质审。甲呼之“秀才”;李厉声争辨,不居秀才之名。喧不 已。令诘左右,共指为真秀才。今问:“何故不承?”李曰:“秀才且置高 阁[18],待争地后,再作之不晚也。”噫!以盗之名,则争冒之;秀才之 名,则争辞之:变异矣哉!有人投匿名状云[19]:“告状人原壤[20],为抗 法吞产事:身以年老不能当差[21],有负郭田五十亩[22],于隐公元年[23], 暂挂恶衿颜渊名下[24]。令功令森严[25],理合自首。讵恶久假不归,霸为 已有。身往理说,被伊师率恶党七十二人,毒杖交加,伤残胫股;又将身锁置陋巷, 日给箪食瓢饮,囚饿几死。互乡约地证[26],叩乞革顶严究[27],俾血产归 主[28],上告。”此可以继柳跖之告夷、齐矣[29]。
译文
清朝顺治年间,山东滕县、峄县一带,十个百姓中就有七个是盗寇,官府也不敢抓捕他们。后来,这些盗寇受了招抚,归顺了朝廷,县官把他们另立户册,称之为“盗户”。凡“盗户”与一般老百姓发生争执,官府总千方百计地袒护他们,为的是怕他们重新造反。后来打官司的人便往往冒称是“盗户”,而另一方却极力揭发对方是假的。每每打官司时,诉讼双方先不去争论是非曲直,而是苦苦争辩谁是真盗假盗,还得烦劳官府去查阅户籍。正巧,官署里经常有狐狸作祟。县官的女儿被狐狸迷住了,请了法师,用符咒捉住了狐狸,放进了一个瓶子里,准备用火烧死它。这时,狐狸在瓶子里大声喊叫:“我是盗户!”听到的人无不暗笑。
五十一 、斫蟒
原文
胡田村胡姓者[1],兄弟采樵,深入幽谷。遇巨蟒,兄在前,为所吞;弟初骇欲奔,见兄被噬,遂奋怒出樵斧,斫蛇首。首伤而吞不已。然头虽已没,幸肩际不能下。弟急极无计,乃两手持兄足,力与蟒争,竟曳兄出。蟒亦负痛去。视兄,则鼻耳俱化,奄将气尽[2]。肩负以行,途中凡十余息,始至家。医养半年,方愈至今面目皆瘢痕,鼻耳惟孔存焉。噫!农人中,乃有弟弟如此者哉[3]!或言:“蟒不为害,乃德义所感。”信然!
译文
胡田村有家姓胡的,兄弟二人到山上砍柴,无意中走到深山峡谷中。突然遇到一条大蟒,长兄走在前边,被大蟒咬住。弟弟在后面见了,最初惊吓得想逃跑,见到哥哥被蟒咬住向下吞,就奋不顾身地抽出砍柴的斧头,向大蟒的头砍去。大蟒虽然受了伤,但仍然咬住不放。长兄的头虽说被吞进去,幸而肩膀吞不下去。弟弟在紧急中,没有别的办法可施,就用两只手攥住兄的两只脚,用力与蟒争夺,竟然把兄从蟒的口中拖了出来。大蟒也因受伤负痛走了。细细一看长兄,鼻子耳朵都已经化掉,气息奄奄,很是危险。他用肩扛起长兄往回走,一路上歇息了十几次,才背回家。请医生给医治,在家养了半年才好。到现在,满脸上全是瘢痕,长鼻子耳朵的地方,只有窟窿了。哎,在农人中,竟有这样的弟弟!有的说:“大蟒没有杀死他的长兄,那是被他弟弟的德行与义气所感化。”的确是这样!
五十二、犬奸
原文
青州贾某[1],客于外,恒经岁不归。家畜一白犬,妻引与交,犬习为常。一日,夫至,与妻共卧。犬突入,登榻,啮贾人竟死。后里舍稍闻之,共为不平,鸣于官[2]。官械妇[3],妇不肯伏,收之[4]。命缚犬来,始取妇出。犬忽见妇,直前碎衣作交状。妇始无词。使两役解部院[5],一解人而一解犬。有欲观其合者,共敛钱赂役,役乃牵聚令交。所止处,观者常数百人,役以此网利焉。后人犬俱寸磔以死。呜呼!天地之大,真无所不有矣。然人面而兽交者,独一妇也乎哉?
异史氏为之判曰:“会于濮上,古所交讥;约于桑中,人且不齿[6]。乃某者,不堪雌守之苦[7],浪思苟合之欢。夜叉伏床,竟是家中牝兽;捷卿入窦[8],遂为被底情郎。云雨台前[9],乱摇续貂之尾[10];温柔乡里[11],频款曳象之腰[12]。锐锥处于皮囊,一纵股而脱颖[13];留情结于镞项[14],甫饮羽而生根[15]。忽思异类之交,真属匪夷之想[16]。尨吠奸而为奸[17],妒残凶杀,律难治以萧曹[18];人非兽而实兽,奸秽淫腥,肉不食于豺虎。呜呼!人奸杀,则拟女以剐[19];至于狗奸杀,阳世遂无其刑。人不良,则罚人作犬;至于犬不良,阴曹应穷于法。宜支解以追魂魄[20],请押赴以问阎罗[21]。”
译文
青州有一个商人,经商在外,经常一年都不回家一次。家里养着一只白狗,他的妻子就引着它与自己性交,狗便习以为常了。 一天,丈夫回来,与妻子同睡一床。白狗突然进屋窜上床,竟把商人咬死了。后来,邻居们稍稍听到一点这事的经过,都抱不平,于是告了官。官府拷打这妇人,妇人就是不招供,便将她押进了监牢。接着官府又命衙役把狗牵来,狗来了又把妇人叫出来。狗见了妇人,径直跑到妇人身前撕碎衣服做出性交的姿势。这时,妇人才没有话可说了。官府差两个衙役押着妇人和狗上解部院,一个押解妇人,一个押着狗。一路上有愿看人、狗性交的,就敛钱贿赂差役,差役便叫狗与那妇人交配。所到处,看的人常有几百之多,差役因此也大发其财。后来,妇人和狗都判了刑,被一寸一寸地割死了。唉!天地之大,真是无奇不有。但是长着人样却与狗相交的,又岂止这妇人一个呢?
异史氏为这件事写了判词,说:濮上桑林的幽会,自古被人所不齿。而那位妇人,因丈夫常年外出故而不能忍受空床之苦,乱想苟合的欢娱。夜叉睡在床上,不料却是家中的雌兽;家犬入洞(即与女主苟合),于是便成了被子里的情郎。巫山神女的阳台前,摇动的竟然是狗尾;温柔乡里,频频款动的却是大象般的腰身。锐锥处于皮囊,一纵股而脱颖;留情结于镞项, 甫饮羽而生根(此句词意过淫,皆兽交之描述,故不译)。忽然想到和异类交欢,真是匪夷所思的念头。看门狗是为了防止奸夫却自己成了奸夫,嫉妒自己的男主人而杀了他,纵使是萧何曹参也无法按律惩治;人并不是禽兽但有时连禽兽都不如,奸诈污秽淫荡腥臭,他们的肉连豺狼虎豹都不会吃。啊!如果女人因奸杀夫,按律可以剐;但家犬因奸杀主,人世间还没有相应的刑罚。人如果作恶,可以罚人来生做狗;但狗如果作恶,恐怕阴曹地府都没有办法。我看只有将其肢解并追回魂魄,一并押赴阴曹问问阎罗大人。
五十三、雹神
原文
王公筠仓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天师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坐,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译文
王老先生字筠苍,到今湖北地区做官到任后,他便想登上龙虎山拜会张天师。一天他来到湖边,刚登上船,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替他通报。王老先生立刻接见了这个人,只见这人外貌端庄,衣着整齐,他从怀中取出张天师的拜帖,说:“得知长官驾临,特先派我来迎接王老先生。”他一听十分惊讶,知道张天师可以未卜先知,更把他看成是神,诚心诚意地拜会他。张天师设酒宴款待,席间往来侍候的仆人长须阔脸衣帽打扮大都和常人不同。前去迎接的使者也在其间忙碌侍候。过了一会儿,他向张天师小声打听这个人。张天师对王老先生说:“此人是先生的同乡难道你不认识吗?”王老先生问这个人是谁,回答说此人就是世间传说的雹神李左车呀。王老先生一听惊讶得变了脸色,张天师接着说:“刚好他向我说要奉上帝旨意去布雨下雹,所以特来告辞。”王老先生问:“向何处下雹?”回答说:“章丘。”王老先生想到章丘和他所管辖的地方相邻,十分关心,便离开席位请求天师免去这场雹雨。张天师说:“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下冰雹数量是有限定的,本天师怎么能私自通融呢?”王老先生仍然哀求不止。张天师低下头来想了很久,才当面嘱咐雹神说:“把冰雹降在山谷,不要伤害庄稼这就可以了。”接着又嘱咐说:“贵客坐在这里,要慢慢离开,不要毛手毛脚。”雹神听后退出殿堂。走到庭院里忽然见他脚下生烟烟雾环绕,这样过了一个多时辰后便飞升起来。开始时,升的和庭院中的大树一般高;继续飞升便和楼阁一般高;然后呼隆一声向北方飞腾而去,殿堂立刻受到剧烈震动,席上碗盏都被震歪碰倒。王老先生吓得说:“去时真如雷霆,张天师说因为刚才告诫了他,所以才慢慢飞升而去。不然的话呼地一声轰鸣,他就会立即消失。”王老先生告辞回到住所,记下拜访那天年月,派人去章丘打听。果然那天下了大雨冰雹,雹粒布满沟壑,田地里却只有几粒而已。
五十四、僧孽
原文
张姓暴卒,随鬼使去[1],见冥王[2]。王稽簿[3],怒鬼使误捉,责令送归。张下,私浼鬼使,求观冥狱[4]。鬼导历九幽[5],刀山、剑树,一一指点。末至一处,有一僧孔股穿绳而倒悬之,号痛欲绝。近视,则其兄也。张见之惊哀,问:“何罪至此?”鬼曰:“是为僧[6],广募金钱,悉供淫赌,故罚之。欲脱此厄,须其自忏[7]。”张既苏,疑兄已死。时其兄居兴福寺[8],因往探之。入门,便闻其号痛声。入室,见疮生股间,脓血崩溃,挂足壁上,宛冥司倒悬状。骇问其故。曰:“挂之稍可,不则痛彻心腑。”张因告以所见。僧大骇,乃戒荤酒,虔诵经咒。半月寻愈。遂为戒僧[9]。
异史氏曰:“鬼狱渺茫,恶人每以自解;而不个知昭昭之祸[10],即冥冥之罚也。可勿惧哉!”
译文
有个姓张的人,突然得了暴病身亡,他的魂魄随着鬼卒去见阴曹的阎王,阎王一查对生死簿,发现是鬼卒误把他捉来的,便十分生气地下令叫鬼卒送他返回人间。
姓张的这个人。从阎王殿退下来后,暗地里央求鬼卒,请带他去参观一下地狱。鬼卒答应了他,带他游历了九层地狱,什么刀山、剑树,都一一向他做了介绍。最后到了一个地方,见到一个和尚,被人用绳子穿过了双腿,倒挂在那里。这个和尚大声喊叫,痛得要死。到近处一看,竟然是姓张的哥哥。姓张的人见到哥哥,便问鬼卒:"这人犯了什么罪,受到这样厉害的处罚?"鬼卒告诉他说:"他作为一名和尚,大肆募捐钱财,全都拿去供自己吃喝嫖赌。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才惩罚他!要想解脱这个惩罚,需他自己诚心忏悔。"
姓张的人立即惊醒过来,怀疑是自己哥哥已经死去了。当时,他的哥哥住在兴福寺。由于做了这个梦,他便去探望哥哥。
一进寺门,他就听到哥哥喊痛的声音,进到房间里,看到哥哥腿上生疮,脓肿崩裂,不断外流,只好把腿挂在墙上,就和在地狱里倒挂的情形完全一样。姓张的人吓得赶忙打听哥哥为什么要这样挂着双腿,他哥哥回答说:"只有把腿挂上才可以稍稍减轻一些疼痛,否则,便痛得钻心挖肉一般。"姓张的人一听这话,便把自己在地狱里所见所闻的情况告诉了他的哥哥。他哥哥一听便吓坏了,于是,戒了荤、酒,虔诚地诵经念佛。这样,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腿上的疮才逐渐痊愈。从此以后,他哥哥便成为一位十分遵守戒律的和尚。
异史氏说:"恶鬼地狱很是渺茫,坏人常用这来做自我安慰,而他不知道世间的祸事,就是阴间的惩罚,可以不害怕吗?
五十五、鸟语
原文
中州境有道士,募食乡村。食已闻鹂鸣,因告主人使慎火。问故,答曰:“鸟云:‘大火难救,可怕!’”众笑之,竟不备。明日果火,延烧数家,始惊其神。好事者追及之,称为仙。道士曰:“我不过知鸟语耳,何仙乎!”适有皂花雀鸣树上,众问何语。曰:“雀言:‘初六养之,初六养之;十四、十六殇之。’想其家双生矣。今日为初十,不出五六日,当俱死也。”询之果生二子,无何并死,其日悉符。
邑令闻其奇,招之,延为客。时群鸭过,因问之。对曰:“明公内室必相争也。鸭曰:‘罢罢!偏向他!’”令大服,盖妻妾反唇,令适被喧聒而出也。因留居署中,优礼之。时辨鸟言,多奇中。而道士朴野多肆言,辄无顾忌。令最贪,一切供用诸物,皆折为钱以入之。一日方坐,群鸭复来,令又诘之。答曰:“今日所言,不与前同,乃为明公会计耳。”问:“何计?”曰:“彼云:‘蜡烛一百八,银朱一千八。’”令惭,疑其相讥。道士求去,不许。逾数日宴客,忽闻杜宇。客问之,答云:“鸟曰:‘丢官而去。’”众愕然失色。令大怒,立逐而出。未几令果以墨败。呜呼!此仙人儆戒之,惜乎危厉熏心者,不之悟也!
齐俗呼蝉曰“稍迁”,其绿色者曰“都了”。邑有父子,俱青、社生,将赴岁试,忽有蝉落襟上。父喜曰:“稍迁,吉兆也。”一僮视之,曰:“何物稍迁,都了而已。”父子不悦。已而果皆被黜。
译文
中州境内有一个道士,到乡村去募化食物。吃过饭,听到黄鹂叫了一会儿,他告诉主人要谨防火灾。主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听到鸟说‘大火难救,可怕’。”大家都笑他,一点也不防备。
第二天,这家果然失火,火势漫延,烧了好几家,这才醒悟道士的神奇。有好事的人追上他,称他为神仙,道士说:“我不过能听懂鸟语罢了,哪里是什么神仙!”这时正巧有一只皂色的花雀在树上鸣叫,大伙问道士花雀说的什么,道士说:“花雀在说‘初六生的,初六生的,十四、十六就死了’,我想这家可能生了一对双胞胎,今天是初十,不出五六天,两个孩子会一起死掉。”人们到这家一问,果然生了两个儿子,没过多久,便都死了,日期和道士说的一样。
本县县令听说了道士的奇异,便把他召来,奉为上宾。正巧有一群鸭子经过,县令就问道士鸭子说了些什么,道士说:“您的内眷必有争闹的事。鸭子说‘罢罢罢,偏向他!偏向他!’”县令听了大为佩服。原来刚才县令的大老婆和小老婆争吵,县令刚被吵闹出来。于是县令就把道士留在县衙中,非常优待。道士时常辨别鸟语,大都被说中;而道士为人朴实粗鲁,说话直来直去,不知忌讳。县令非常贪婪,一切地方上供给衙门用的物品,他都折算成钱装入自己的腰包一皮。一天,县令和道士正坐着,一群鸭子又过来了,县令又问道士。道士说:“今天它们说的同以前不同,它们在为您算帐呢!”县令问:“算的什么帐?”道士说:“它说‘蜡烛一百八,银珠一千八。’”县令很羞惭,怀疑道士在故意讥讽他。道士要求离开这里,县令不允许。
过了几天,县令设宴招待客人。忽然听到杜鹃的叫声,客人问道士,道士说:“鸟说‘丢官而去!’”客人们听了,愕然失色。县令大怒,立刻把道士赶出门去。时间不长,县令果然因贪一污受贿被罢了官。呜呼!这是仙人在警告县令,可惜县令醉心于贪婪,最终也没有醒悟。
五十六、妖术
原文
于公者,少任侠[1],喜拳勇[2],力能持高壶[3],作旋风舞[4]。崇祯间[5],殿试在都[6],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一漏向尽,更无死法。意欲就枕,忽闻窗隙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人;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遂遽小,复寻窗隙,意欲遁去。公疾所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恐其复起,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耎[7]。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8]。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惧覆压,计不如出而斗之,遂剨然脱扃[9],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昏月中,见其面黑如煤,眼闪烁有黄光;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10]。公方骇,鬼则弯矣[11]。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关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猱
进[12],刀中庭石,石立断。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人;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公乱击之,声硬如柝[13]。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侍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也[14],犬血可破。”公如言,戒备而住。卜人又匿如前。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15]?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尤甚耶!”
译文
有位姓于的人,从少年时起使行侠仗义,喜欢练功耍拳。他力大无比,一下子能举起计时用的漏壶,还能跳快如疾风的舞蹈。 明末崇祯年间。他赴京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恰好这时仆人染上流行病病倒,卧床不起,他对此很是发愁。恰好京城的街市上有位算卦很灵验的人,能算出一个人的生与死。于某听到这个消息后,准备替仆人去算算卦,问问病情。他来到算卦人的住处,未等他开口说明来意,算卦人竟然先说道:“您先生大概是想来问问仆人的病情吧?”于某一听,先是吃了一惊,随声答应。算卦人说:“仆人的病倒没有什么危险,但是,您可是非常危险!”于某听他这样一说,便为自己算了卦。算卦人起卦后,大吃一惊地说:“您先生三日内必定会死!”于某听后大吃一惊。算卦人不慌不忙地说:“我有个小法术,酬劳我10两银了,可以为您消灾除祸。”于某自己思量,人的生与死都是命中注定的,法术岂能解除。想到这里,于某没有回答算卦人的话,站起身来就住外面走去。算卦人说:“您先生吝惜这点小钱,可不要后悔,不要后悔!”于某的好朋友知道此事后,都为他担心,劝他拿出自己所有的钱,恳请算卦人给解脱此难。于某却不肯听从大家的劝告。
三日的期限转眼到期。于某端端正正地坐在旅店里,心平气和地等待死期到来。可是从早到晚,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到了晚上,关上房门,点起灯,仍旧靠着宝剑坐在那里。一个时辰快要过去了,也没有出现什么要死的症状。便想躺下歇息。这时,忽然听到窗缝里有窣窣的声音。于是急忙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小人扛着一支戈,从窗缝钻了进来,一落地就长得如人一般高大。于某举起剑立即刺杀他。这人飘飘忽忽的,未能击中,寻找窗缝想从那里逃走。于某一见,再次赶上前去用力一砍,剑到人倒。用灯一照,只见是个纸人,他的腰已经被剑斩断了。
发生了这件事,于某不敢躺下睡觉了,又坐在那里等待,看看还能发生什么事情。过了一个时辰,有个东西穿过窗户一下子闯进房子里,怪模怪样,和鬼一样。他才一落地,于某便迅速地去攻击他,一下子就把他斩成两截。于某怕他再起来,又连连砍了几剑,剑剑都砍中,而且发出的声响都不同一般近前仔细察看,原来是个泥人,已被宝剑砍成碎块块了。 由于这样,于某便移到窗前坐下,眼睛注意瞧着窗缝,这样过了很长时间,忽然听到窗外发出像牛一样的喘息声、又感到有个东西在用力推窗框,房子四壁都微微摇动,好像房子就要被推倒。于某害怕自己被压在房里,心中合计,不如到房外去和他争斗,便轰的一声推开门,跑出房外。只见一个大鬼,身材高得和房檐一般齐。昏暗的月光下,就见这个鬼的脸黑得像煤块一样,两眼闪闪射出黄光,上身没穿衣服,脚下没穿鞋,手里拿着弓,腰上挎着箭。于某正在吃惊,大鬼已经弯弓搭箭向他射来。于某手疾眼快急忙用剑把射来的箭拨开。箭落在地上。正想用剑击刺大鬼,大鬼又在弯弓搭箭。于某一见赶快跳开躲避,箭便射在墙壁上,颤抖着发出声响。大鬼被激怒了,拔出身上的佩刀,挥舞如风,朝于某用力砍过来。于某如同猴子一样灵巧地迎战,大鬼一刀砍在院里的石板上,石板一下了被砍成了两段。于某从大鬼的胯下钻出来,一剑削在大鬼的脚腕子上,发出铜铁一般的声响。大鬼更加愤怨,吼叫声如同打雷,转过身来又朝于某剁来。于某又伏身钴入大鬼跨下,大鬼的刀落下来砍断了他的裙子,这时,于某已经钻到大鬼的胳膊下,举起手中的剑便刺,也一样发出铜铁般的声响,大鬼被刺中后立刻仆倒,直挺挺地僵卧在地上。于某继续举剑乱砍,砍声如同巡更人打梆子一样。用灯一照,才发现这是个木偶。大小和人一样 弓箭还缠在腰间,全身刻画得狰狞可怖,凡剑砍到的地方,都有血流出来。
于某点着灯一直等到天明。这时,他才明白过来,所谓鬼这个东西,都是算卦人派遣来的,是想把人吓死,他就是用这个办法来证明自己算的卦十分灵验。
第2天,于某向自己所有的朋友诉说了这件事的经过,并和他们一齐找到算卦人住的地方。算卦人远近就发现了于某,可是于某他们却看不见算卦人。有个人说;“这是算卦人使用的隐身幻术,用狗血可以破除它。”于某便按这个人的说法去办,准备好后再去找算卦人。算卦人一见他们来到,又和上次一样隐去了自己的身形,于某一见如此。急忙用狗血洒在算卦人站立过的地方。一会儿,就见算卦人现出了原形,头上和脸上都被狗血弄的模模糊糊,两眼闪闪发光;像鬼一样站在那里。于是,大家一齐动手,把算卦凡抓起来,交给主管这类事的官员杀掉了他。
异史氏说:“我曾说过花钱去算卦,是一件傻事。世上讲求此道而能免除生死的有几个人?算了卦而又不能免除,如同没有算卦一样。就是明明白白告诉我死的日子来到了,又能做些什么呢?况且有人借助剧人的生命来验证自己算的准,这样的人可怕尤其厉害。”
五十七、 耳中人
原文
谭晋玄,邑诸生也(1)。笃信导引之术(2),寒暑不辍,行之数月,若有所得。一日,方趺坐(3),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4)。”开目即不复闻;合眸定息,又闻如故。谓是丹将成(5),窃喜。自是每坐辄闻。因俟其再言,当应以觇之。一日,又言。乃微应曰:“可以见矣。”俄觉耳中习习然,似有物出。微睨之,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如夜叉状(6),旋转地上。心窃异之,姑凝神以观其变。忽有邻人假物,扣门而呼。小人闻之,意张皇,绕屋而转,如鼠失窟。谭觉神魂俱失,不复知小人何所之矣。遂得颠疾(7),号叫不休,医药半年,始渐愈。
译文
谭晋玄,是本县的一名秀才。他很相信一种气功之术,每日练习,冬夏不停。练了好几个月,自己觉得好像有些收获。有一天,他正盘腿而坐,听到耳中有很小的说话声,就像苍蝇叫一般,说:“可以见吗?”他一睁眼,就再也听不见了。
他又重新闭上眼、息住气听,又听到方才的声音。他想:这可能是功已练成,心里暗暗高兴。
从此,他每日坐下就听,心里想,等耳中再说话时,应当答应一声并睁眼看看是什么东西。有一天,果然又听到那“可以见吗?”的小小说话声,他就小声答应:“可以见了。”很快觉得耳朵中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有东西爬出来。他慢慢地睁开眼偷看,果然看到一个小人,高三寸多,面貌狰狞,丑恶得像夜叉一样,在地上转着走。他心里暗自惊异,心想不管怎么样,先看他有什么变化再说。正看着,忽听邻居有人来借东西叫门呼唤。小人听到后,样子很恐慌,围着屋内乱转,好缘老鼠找不到窝一样。谭秀才也觉得神志不清,像掉了魂,不知道小人到哪里去了。随后他便得了疯癫病,哭叫不停。家人为他请医吃药,治了半年,才渐渐好了。
五十八、大鼠
原文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译文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出现了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为害极为严重。皇家遍寻民间好猫来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国来进贡狮猫,这猫浑身毛色雪白。于是,把狮猫放进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只见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不慌不忙地爬出来,见到猫之后愤怒地向狮猫奔过来。狮猫避开老鼠跳到桌子上,老鼠紧跟着也跳到桌子上,随后,猫就跳下来。如此跳上跳下,不少于一百次。见此情形,大家都说猫胆怯,认为狮猫是一只没有能力捕捉大老鼠的猫。过了一会儿,老鼠跳跃的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好像在喘气,它蹲在地上稍稍休息。此时,只见猫快速跳下桌子,用爪子抓住了老鼠头顶上的毛,用嘴咬住了老鼠的脖子,猫鼠辗转往复地争斗,猫呜呜地叫,老鼠啾啾地呻吟。宫人急忙打开窗户查看,大老鼠的脑袋已经被狮猫嚼碎了。大家这才明白,狮猫最初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啊!“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下我又出来”,狮猫使用的就是这种智谋呀。唉!那种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小勇之人,和这只大鼠又有什么不同呢?
五十九、瞳人语
原文
长安士方栋,颇有才名,而佻脱不持仪节。每陌上见游女,辄轻薄尾缀之。
清明前一日,偶步郊郭。见一小车,朱-绣-,青衣数辈款段以从。内一婢乘小驷,容光绝美。稍稍近觇之,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尤生平所未睹。目炫神夺,瞻恋弗舍,或先或后,从驰数里。忽闻女郎呼婢近车侧,曰:“为我垂帘下。何处风狂儿郎,频来窥瞻!”婢乃下帘,怒顾生曰:“此芙蓉城七郎子新妇归宁,非同田舍娘子,放教秀才胡觑!”言已,掬辙土扬生。
生眯目不可开。才一拭视,而车马已渺。惊疑而返,觉目终不快,倩人启睑拨视,则睛上生小翳,经宿益剧,泪簌簌不得止;翳渐大,数日厚如钱;右睛起旋螺。百药无效,懊闷欲绝,颇思自忏悔。闻《光明经》能解厄,持一卷浼人教诵。初犹烦躁,久渐自安。旦晚无事,惟趺坐捻珠。持之一年,万缘俱净。
忽闻左目中小语如蝇,曰:“黑漆似,叵耐杀人!”右目中应曰:“可同小遨游,出此闷气。”渐觉两鼻中蠕蠕作痒,似有物出,离孔而去。久之乃返,复自鼻入眶中。又言曰:“许时不窥园亭,珍珠兰遽枯瘠死!”生素喜香兰,园中多种植,日常自灌溉,自失明,久置不问。忽闻此言,遽问妻兰花何使憔悴死?妻诘其所自知。因告之故。妻趋验之,花果槁矣,大异之。静匿房中以俟之,见有小人,自生鼻内出,大不及豆,营营然竟出门去。渐远遂迷所在。俄连臂归,飞上面,如蜂蚁之投?者。如此二三日。又闻左言曰:“隧道迂,还往甚非所便,不如自启门。”右应曰:“我壁子厚,大不易。”左曰:“我试辟,得与尔俱。”遂觉左眶内隐似抓裂。少顷开视,豁见几物。喜告妻,妻审之,则脂膜破小窍,黑睛荧荧,才如劈椒。越一宿,幛尽消;细视,竟重瞳也。但右目旋螺如故。乃知两瞳人合居一眶矣。生虽一目眇,而较之双目者殊更了了。由是益自检束,乡中称盛德焉。
异史氏曰:“乡有士人,偕二友于途,遥见少妇控驴出其前,戏而吟曰:‘有美人兮!’顾二友曰:‘驱之!’相与笑骋,俄追及,乃其子妇,心赧气丧,默不复语。友伪为不知也者,评骘殊亵。士人忸怩,吃吃而言曰:‘此长男妇也。’各隐笑而罢。轻薄者往往自侮,良可笑也。至于眯目失明,又鬼神之惨报矣。芙蓉城主不知何神,岂菩萨现身耶?然小郎君生辟门户,鬼神虽恶,亦何尝不许人自新哉!”
译文
从前,长安城有个读书人名叫方栋,这个人很有点才名,但行为轻佻,不守礼节。每次在路上看见出游的少女,便轻薄尾随在后面。这一年,清明前一天,他偶然在城郊散步。见有一辆小车,四周挂着红色的绣花帏幔。几个青衣丫鬟跟着车子慢慢行走。其中有一个小丫鬟与众不同,她乘坐一匹小马,容貌美极了。方栋悄悄走近车前一看,只见车帘大开,里面坐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女郎,红妆艳丽,方栋看了顿觉眼花缭乱,神魂颠倒。于是紧追不舍。一会儿跑到车的前面,一会儿又跑到车的后面,尾随了好几里路远。忽然,他听到车内的女郎把小丫鬟叫到车边说:“给我把车帘子放下来。哪里来的疯狂小子,这样不停地偷看我!”小丫鬟遵命放下了车帘,并愤怒地对方栋说:“这是芙容城七公子的新媳妇回娘家,不是乡下人的老婆,可以任凭你胡乱偷看!”话刚说完,丫鬟在车道上顺手抓了一把尘土朝方栋脸上砸过去。方栋两眼被土眯住了,好半天也睁不开,等他再睁开眼睛时,车马已不见了。他惊疑地回到家里,觉得眼睛疼得难受,忙请人拨开眼皮检查,发现眼球上已生了一层薄膜。过了一夜,眼睛越发疼得厉害,眼泪不断地往下流。眼中薄膜越长越厚,几天后便长得像铜钱那么厚,而且右眼球上也长了一个螺旋形的厚膜,任何药物都治不好。方栋懊悔不已。他听别人说诵《光明经》能解除灾难,于是手捧一卷,请人教他诵经。开始读时,他还有点烦躁,过了一段时间后,心情就渐渐平静下来了。他每天从早到晚盘腿静坐,手持念珠,默颂经文。像这样坚持了整整一年,邪念全打消了。
有一天,方栋忽然听见左眼中有人在小声说话:“这里面黑漆漆的,叫人难受死了!”右眼中像有人回答说:“我们一起出去游玩一下,出出这里的闷气。”话说完后,方栋渐渐感觉到两个鼻孔中似乎有小东西蠕蠕爬出去了,弄得鼻孔痒痒的。过了好长时间,它们又从鼻孔中回到眼眶里面。方栋又听到它们在说话:“好久没有到园亭里看一看,珍珠兰都已经枯死了。”方栋向来喜闻兰花的芳香,在自家的园内种了许多种兰花,常常亲自去浇灌它们。但自从双眼失明后,便将兰花的事搁置下来了。现在听说兰花死了,他马上问妻子:“兰花为什么枯死了?”妻子反问他是怎么知道的?方栋便把刚才听到的话告诉了妻子。妻子赶紧到花园里去查看,兰花果然已经枯死了。妻子感到十分奇怪,便悄悄地躲在房中等待“怪物”出来。她看见有两个小人从方栋的鼻孔里爬出来,他们还没有豆粒大,迷迷糊糊走出门去,越走越远,逐渐不知他们的去向了。不一会儿,两个小人又回来了,飞到方栋的脸上,又像蚂蚁入穴那样钻进方栋的鼻孔。两三天内都是这样。方栋又听到左边的小人说:“隧道弯弯曲曲的,你我来往很不方便,不如我们各自开一门。”右边的小人说:“我这边的墙壁太厚了,开门不那么容易呀。”左边的说:“我在这边试开一下看,我好与你在一起。”听它们说完后,方栋隐约觉得左眼眶像被人抓裂了一样。过了一会儿,方栋睁开眼睛一看,能看清室内的桌子和其它东西。方栋好不高兴,马上告诉妻子。妻子仔细地察看他的眼睛,发现脂膜破裂的地方有个小孔,黑眼球荧荧发亮,就像半粒花椒那么大。又过了一夜,方栋左眼内障完全消尽了,仔细一看,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而右眼上的螺旋形的厚膜依然如故。他们才知道两个瞳人合居在左眼眶内。方栋虽然瞎了右眼,但视力却比失明前更清楚了。从此以后,方栋的行为一直很检点,并得到乡邻们的称赞。
六十、喷水
原文
莱阳宋玉叔先生为部曹时,所僦第甚荒落。一夜二婢奉太夫人宿厅上,闻院内扑扑有声,如缝工之喷水者。太夫人促婢起,穴窗窥视,见一老妪,短身驼背,白发如帚,冠一髻长二尺许;周院环走,竦急作鵷行,且喷水出不穷。婢愕返白,太夫人亦惊起,两婢扶窗下聚观之。妪忽逼窗,直喷棂内,窗纸破裂,三人俱仆,而家人不之知也。
东曦既上,家人毕集,叩门不应,方骇。撬扉入,见一主二婢骈死一室,一婢膈下犹温,扶灌之,移时而醒,乃述所见。先生至,哀愤欲死。细穷没处,掘深三尺余,渐暴白发。又掘之,得一尸如所见状,面肥肿如生。令击之,骨肉皆烂,皮内尽清水。
译文
莱阳有个叫宋玉叔的先生,当部曹官的时候,租赁了一套宅院,很是荒凉。有一天夜里,两个丫鬟侍奉着宋先生的母亲睡在正屋,听到院里有扑扑的声音,就像裁缝向衣服上喷水一样。宋母催促丫鬟起来,叫他们把窗纸捅破个小孔偷偷地往外看看。只见院子里有个老婆子,身体很矮、驼着背,雪白的头发和扫帚一样,挽着一个二尺长的发髻,正围着院子走;一躬身一躬身像鹤走路的样子,一边走一边喷着水,总也喷不完。丫鬟非常惊愕,急忙回去告诉宋母。宋母也非常惊奇地起了床,让两个丫鬟搀扶着到窗边一起观看。忽然,那老婆子逼近窗前,直冲着窗子喷来,水柱冲破窗纸溅了进来,三个人一齐倒在地上,而其他家人们都不知道。
清晨日出时,家人们都来到正屋,敲门却没有人答应,才开始害怕。撬开门进到屋里,见宋母和两个丫鬟都死在地上。摸一摸,发现其中一个丫鬟还有体温,随即扶她起来用水灌,不多时醒了过来,说出了见到的情形。宋先生闻讯而来,悲愤得要死。细问了丫鬟那老婆子隐没的地方,便命家人们在那地方往下挖。挖到三尺多深时,渐渐地露出了白发。继续往下挖,随即露出了一个囫囵尸首,和丫鬟看见的完全一样,脸面丰满如同活人。宋先生命家人砸她,砸烂骨肉后,发现皮肉内全都是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