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意想不到的贵缘
杨金香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冥冥之中好像有好多事情让人吃惊、震撼。
走到今天,我忽然发现追求梦想是人生中必须要有的精神。今天整理资料时,看到王庆新老师题的片名《真爹假娘俏媳妇》这幅作品。我就百度了一下这部电影,结果让我惊呆了。
首先,这部片名是我的伯乐恩师王庆新所题,主题歌《无愧半边天》也是王老师所写,导演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暨北京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导演李新,由北京旭日平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1年5月录制,制片人是徐新宽,主演是方青卓、陈征、陶玉玲等。
我惊奇的是,王庆新老师、李新导演、制片人徐心宽老师、陈征老师都是我在不同时期认识的。今天才知道,他们四个人同在这一影片里有着各自的分工,这也太巧了。
先介绍一下这几位大家的简历。
王庆新:山东省嘉祥县大张楼镇新营村人。历任中国楹联学会秘书长、副会长。后注册创办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任院长,组建(国际)中国诗联书画出版社任社长等。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等。先后当选为国家民政部社工协会公益委常委,被聘任为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艺术专家委员会艺术总监,影视方面,任北京国影兴骏影业公司艺术总监、一文(北京)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艺术顾问等。以及数十家省市自治区、相关国家部委和市级艺术团体名誉职务、顾问。
王庆新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学,共出版个人专著20余部、主编、执编各类辞典6部,主编各系列丛书55部,承接出版各类书籍170余部,主编期刊85期,总计各类出版字数达3700余万字。其中,出版个人诗集6部,集纳格律诗词一千余首。创作对联39000余副,数量居全国之最。2019年10月,以三年之功创作的35集、117万字的《苏东坡兄妹传奇》文学剧本及电影剧本《苏东坡梦游龙宫》由文化部所属的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书法幼承家训,数十年笔耕不息。书艺从柳入手,后涉二王、黄、赵,当代师欧阳中石、权希军先生等,集古今众家之长于一身,形成了端庄、厚重、圆润、洒脱的正统书风。为书的最大特点是把书法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作品多以诗、联为主,创作诗联、警句、睿语宜人、宜情、宜地、宜实当场立就。全国200余处名胜古迹、景点留有其联匾,并为三百家文朋艺友题写书名及题贺出版。上至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周边国家元首,下至将军、部长、省市要员多有其撰书的嵌名对联和书法作品。
以廖静文领衔的中国书画家联谊会ISQ9000A艺术体系资质认证授予王庆新“著名书法家”荣誉称号,并为其核定了较高的书法润格。欧阳中石先生赐题艺名“齐鲁联客”,启功先生颂其为“对联书法捷才”。1994年被评为“全国联坛十秀”人物,同年享受“拔尖人才”政府津贴。2004年5月,以一个工作日撰写并书完54副嵌名对联的实绩创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至今保持16年无人打破。
2019年9月,王庆新书法字体经申报,由国家版权局公布为“牌匾体”,并颁发了证书。
李新:1936年出生,黑龙江人。六十年代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暨北京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导演,新时期全国影视十佳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协会会员,中国电影书法家协会会员。
导演的电影电视剧有:《智取威虎山》、《 山 花 》 、《 春 天 》、《戴手铐的旅客》、《 木 屋 》、《春归何处》、《飘逝的梦》、《 新 星 》 、《十五的月亮》、《死去活来》、《风流女探》、《情系山河》、《井冈山》 、《叶剑英》、《天若有情》、《不共戴天》、《但愿人长久》、《少年足球》、《阿峨之恋》、《 晚 秋 》、《真爹假娘俏媳妇》等等。
我与李新导演是在一次《苏东坡兄妹传奇》研讨会上认识的。没想到,当年伴我成长的最喜爱的电视连续剧《新星》的著名大导演,竟然在我人生的道路上能够相遇,并且结为好友,这种似梦的感觉,却真真实实地存在。
和徐新宽老师,也是因为《苏东坡兄妹传奇》而结缘,我们曾多次在一起讨论有关本剧的事宜、进展情况。
陈征老师是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演员。代表作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真爹假娘俏媳妇》、《武则天》、《逃之恋》、《皇嫂田桂花》、《皇嫂田桂花2》、《五彩戏娃》、《家有儿女》、《今生欠你一个拥抱》《趟过男人河的女人》、《薛仁贵传奇》。
陈征老师,是我在2019年,由老乡栾兆玉引荐,为家乡陵城李凤海老师写得有关拍摄电视连续剧《东方朔》认识的。因为《东方朔》已经拍过了,当时古装剧的拍摄很难批,所以此事未能有果,但却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之所以能和这样一些高层人士结缘,今天才真正意识到学习和遇到伯乐的重要性。学习,让我的人生变得越来越丰富,视野越来越开阔。幸遇伯乐,让我的人生有了转折,不负所有努力,人生中,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的。这也让我想起这些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经意间,都成了我的收获……
1987年初中毕业,因为那时的复读生特别多,有的复读好几年,都是为了考中专,能成为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脱离农村。那个时候,新生考上的不是很多,大多都是要复读的。我也不例外,没考上。而这一年正赶上国家取消复读生,所以我无奈地回家务农。因为不甘心,所以自己常常借一些书籍看,好想像电影里的知青一样,能通过自学,实现自己的一些愿望。最早进入我视野的是偶然间看到哥哥写的一些诗词,有的还把他自己的名字嵌到每句诗的字首,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是羡慕。
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对诗词有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不知从哪里学起,就自己瞎写。后来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毛泽东诗词选》,边看边学习,偶尔会模仿着写几句。再后来,看到哥哥买的《唐诗三百首》上、下集,我更是如获至宝。由于对诗词太陌生,所以学起来非常困难,又因为是自己偷偷学,没有人指导。那时候没有网络,农村也没有会的,而且姑姑她们老是让我学针线活,禁止我看书,说女孩子读书无用,所以学起来更是难上加难。我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弟弟妹妹们还在上学,我得天天下地干活、做饭、洗衣服、喂猪等,学习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
一九九〇年腊十七日,我结婚了。接下来和其他传统农村女人一样,种地、生孩子、相夫教子、柴米油盐。这时候,我的学习时间明显减少多了,但是对于看书这个习惯,始终没有改变。家里的橱子里、床头,总会放着杂七杂八的书籍,这仿佛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牢牢牵在心底的伴侣。我这些习惯,后来也影响到了孩子们。最经典的是小妹对我家孩子说过的一句话:“你们都随你妈的,走到哪里都背着书!”正如小妹所说,这书,我还真的一背就是停不下来了。
2011年,由于各种原因,我决定出去打工,以缓解家庭经济上的压力。2012年春节刚过,我和妹妹去天津静海打工,随行的,除了几件换洗的衣服,满满一箱子书。感觉只要有它们在,我才可以安心,不然,总觉心里空唠唠的。
到了天津,在静海海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上班。也许是上天对我格外残酷、又格外怜惜吧,总是给我意外。我分配的是评检员,就是检验地板的质量。我在工作上认认真真,从来不敢马虎,很得领导器重。两年后,公司老总陈志平找我到他办公室,不是商量,几乎是命令的口气:“你去组建实验室,学做实验。”这还真的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因为我只有初中文化,对于那些瓶瓶罐罐、陌生的化学符号、复杂的流程、计算,我怎么能胜任?无论我怎么推辞,陈总就一句话:“我看你行,先干着吧”。无奈,这赶鸭子上架的阵势容不得我再推辞——干!接下来的准备工作,打扫实验室等一些杂活,都是我自己整理的。实验室整理一新,公司开始进设备、请老师。因为实验室工作挺繁琐的,后来又在外面招聘一名叫王丽的女同事,和我一起学实验的所有知识。公司聘请的是广东的雷衍东老师,我们称他雷工。因为他们的业务很多,不能耽误太多时间,在公司只能待三天,教给我们做实验,特意嘱咐我们俩要用心点儿,努力点儿,当时我们的头都大了。经过三天的紧张学习、训练,不负陈总和雷工所望,终于掌握了实验室的基本常规,能独立工作了。
本以为我就这样在实验室长期工作,天天和这些瓶瓶罐罐打交道。没想到几个月后,公司生产厂长和生产经理找到我,说公司刚刚上了一条新的生产线,要我去带班,管理质量等事情。一听这话,我直接懵了,实验室刚刚就绪,我这屁股还没坐稳呢,又让我去新的生产线,有点儿使蚊负山呀!同样,我推辞是没有效果的,只有服从——干吧!
在工作之余,看书学习的机会仍然保持,而且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认真。我们公司是两班倒,十二小时制。这对我学习时间就显得特别紧张,我也更加珍惜,从来不随意浪费所有的业余时间。晚上十二点之前从未睡过觉,有时甚至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照常上班。
由于工作努力,再加之有点儿小文才,很得公司领导器重和同事们的喜欢。这期间颇有点儿小成绩。每年的年会,我都会为公司写点东西,作为我对公司深厚的感情和对公司的发展感衷。每每这时,我是全公司的焦点,迎来的是赞叹和热烈的掌声。这更使我努力工作,抓紧时间学习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
这个时候,我已经学会了qq和微信,先进的网络,使我在网络里认识一些诗词、对联更专业的老师们。这对我来说是如鱼得水,开始正规地学习诗词等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尽情地遨游,贪婪地吸允着这丰富的营养。
一个偶然机会,我从一个群里看到有位叫雪石先生的老师,朗诵了我的一首《浪淘沙·西风近》,让我很是吃惊,要知道,有人朗诵自己的作品是何等的幸运,而且我和他根本就不认识。后来通过寻找一些渠道,加他好友,他说他推给听众的必须是好作品,这首是因为他很欣赏。就这样,在网络里,圈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广大诗词爱好者的水平,展示诗词、对联爱好者的创作成果与风采,2015年9月,我和雪石、李晓群、向阳花、格格成立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燕山诗社和诗心斋文学会古风诗社。从此,我又要抽出一部分精力,精心的兼管两个诗社的具体工作。
成立诗社之后,免不了频繁的去北京参加一些活动,经北京诗友杨梓推荐,我认识了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长王庆新,后来正式拜为我的老师。在读了王老师的一些书籍,才知道他是从初中学历一路走来,成为国学大家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坎坷。正是这种精神感染了我、鼓励了我。
2016年春天,王老师邀请我去他的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工作,因为他要写一部电视系列剧文学剧本《苏东坡兄妹传奇》。这是他多年的愿望,一直没有机会完成这个选题,让我进京帮他收集有关苏东坡和苏小妹的资料。我自知自己根基尚浅,根本胜任不了。可王老师说:“论学历、论写作,你真的相差很远,但是你有一股子韧劲儿和让我放心的品德,这——就足够了。你来可以专心学习,我相信你会脱胎换骨,不要有顾虑。”我说:“考虑下再说吧,我对海利公司得有个交代。”
2016年底,本打算回老家与家人团聚,告别打工生涯。可就在这年年底,我突然接到王庆新院长寄来的聘书,聘我为院长助理,让我去北京工作。这对于我自己来说,无疑是件天大的好事,可是于家人,又要长期忍受分离。面对眼前的一切,怎样和家人说呢?我着实为难。老公肯定不乐意再过那种长期两地的生活,这个我心里非常清楚。于是,我试图先做婆婆的思想工作。让我没想到的是,婆婆通情达理,居然非常支持我的工作,这让我非常意外。妈妈、女儿和姐妹们也非常支持,剩下的就只有老公了。
那段时间,老公请了一些他的好哥们儿,轮流给我做思想工作,让我留在家里,有时甚至拿离婚威胁我。我把我的意思、理由、发展方向等情况,给他哥们儿说了之后,他们都对老公说,你还是和嫂子一起去北京吧!最后老公无奈,叹口气说:“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厉害了”!至此,在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我拿到心安理得的进京“通行证”。要知道,就我的性格,如果家人有一个反对的,我也无法安心地去北京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的一切都慢慢进入状态。我如愿拿到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的会员证书,并在2019年当选为中国楹联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常务理事,在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也由院长助理兼副秘书长,提升为院刊副主编,中国诗联书画出版社副社长,承负大部分院务工作。
2019年10月,这部35集、117万字的《苏东坡兄妹传奇》和番外篇《苏东坡梦游龙宫》巨著终于面世,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激动的心难以平静,想到这几年的甘苦辛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遂赋诗一首。
电视系列剧《苏东坡兄妹传奇》杀青感怀
广搜博采苦心凝,且喜杀青圆梦成。
肺腑倾情苏子剧,终将含笑慰初衷。
接下来,王老师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搬上银幕,经常向影视界的一些行家求教,指导等等,不定期与这些老师们聚一起讨论,从此,认识了一些业内知名人士。
写这些,绝不是为了炫耀什么,我意在表达——学习没有亏吃,它会带你到更广阔的天地!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每个今天都是起点,明天才会有希望。只有学习才有机会进取,不学习则永远没有机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壮大
自己,充实自己,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无形中,这也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做了推广与传播作用,实现自己的愿望。正是这文化底子厚了,才遇到了此生中的诸多缘分和机遇。
2021年4月15日于北京家新村诚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