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冬春游71]
老师的钱包又该鼓起来了(随感)
沈 学 印
在疫情时有突发和日渐严重的当下,春天的脚步并沒有被阻止,灿烂的春光依然在温暖的大地和绚普照。正在召开的"两会″又有福音传来,让老师的钱包鼓起来、让老师的待遇好起来、让老师的生活富起来,这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了,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掷地有声的国家举措了。
"两会″送温暧,福音变现实。国务院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不仅做为2022年政府工作的重点继续推进,还将对"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进一步加大力度。总理的话语,铿锵有力,总理的牵挂,温暖人心。从总理的牵挂和话语声中,不难看出,呼吁多年的提高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将再次成为现场,付诸实践,绝不会是"雨过地皮湿",而是真抓实干,必见其效,更不会成为一句口号和一阵风。
应该看到,这几年国家在"提高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上,巳经做到尽最大努力和务见实效地在实践着这项工作,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更是在千方百计持续不断地为其做着保障工作。去年,国家教育部在发布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仍然提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并逐步提高″;接着,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又发函再次提醒,要求各地切实抓好义务教育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落实工作;前不久,教育部又在2022年工作重点重新提到"加强工资待遇保障,提高教龄津贴标准,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逐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种种政策和举措表明,福音与福祉,在望又在即。另外,政协委员和人民代表也在"加强教师工资待遇保降,提高教龄津贴标准"上坚持长期发声,建言献策,以一己之见为促进落实而贡献所尽力量。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工作最神圣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受人尊重,是一个高尚的职业,被人追求。同样,教师职业也是最辛苦的,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和工作环境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十分落后。"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当然,这话已成往昔,也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一种偏见和观点。但其中也暗含了对教师行业的艰辛重任的肯定。
教师,肩负的是教书育人的重担,手里托起的是千千万万无数个家庭的希望,还有孩子的未来与国家的兴衰。所以,教师教书育人的特殊性又在社会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成为人人羡慕,人人尊重,人人爱戴的职业,进而也提升了教师的荣誉感和幸福感。使得教师在拥有合情合理而且合法的工资收入后,更会激励其责任心,关爱心,上进心,倾情投入于一颗红心,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无悔从教,无私奉献,用童心,智心,耐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不言辛苦,甘愿忘我的去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理想之光,未来之路。
为此,国家给教师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生活水平,再一次让教师的钱包鼓起来,让教师的待遇好起来,让教师的生活富起来,真的值得,合乎情理,情当如此,理当如此。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強。
教育兴民族就有希望,希望尚在;教育強国家就有未来,未来可期。
(2022年3月6日7:37伊春电视台《知青文学》编辑部沈学印
手机微信号13039680060)


名中医臧平立先生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