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维邦教授-我一生感恩的人】
作者:张丽
我叫张丽,是梁教授的一名患者。春暖花开的时节,我的心里因万物复苏而充满希望,也因一份感动而心怀感恩。梁教授,尊敬的梁教授,我一生感恩的人!

我是一名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氏病,俗称肝豆病患者。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少见疾病。起因于先天性的铜代谢障碍,使铜不能合成铜蓝蛋白而广泛沉积在肝、脑、肾、角膜等器官组织中,从而引起肝硬化、肾功能不全、头痛、四肢震颤、角膜褐色素环等并发症状。
其患者除控制饮食中的铜摄入量外,须终身服药。在百度上看到这样的解说,对于要强的我无疑是一沉重打击。肝豆病患者的自制力减退,情绪萎靡,易激动,重症者会出现抑郁、狂躁、幻觉、妄想、冲动等。有坐走廊边上一直咧着嘴傻笑的,还有狂笑的,大哭的;有口齿不清,讲话不清楚,硬在那里叨叨不停的;有的四肢僵硬的得如同机器人般的来回不停地走着,好像装着永动机不知疲倦,从天亮一直走到天黑;有的靠在墙上一动不动,目光呆滞,他们的手如鸭翅反翘,腿变为O形;甚至有的人不堪吃药的繁琐苦涩、病痛的折磨选择跳楼自杀的。
总之,各种各样,我如有水平能写下这一切,一定是悲惨世界之二。打这以后,我每年去合肥住院进行大量驱铜治疗,只是痛不离身。由于疼痛难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并坚持了数十年,苦痛的时候便向日记本倾诉,也是本文素材的来源。持续到2014年,因更年期后代谢减慢,病情开始加重,每个关节疼痛难捱,进而手麻,开始是吃饭拿筷子麻,后来睡觉也麻,严重时边麻边抽筋疼,一睡就醒。再后来又发现腿硬了,不能动弹,吃饭时左耳内如沙石捻滚后的声音吱嘎吱嘎的声音。真是一波接一波,波波惊人,连死的心都有了,真是非人的折磨哇!
为缓解症状,先后经过针灸、电磁疗,却不小心被电灼伤且效果不佳,于是做了脑、颈椎、胸椎、腰椎的核磁共振,结果显示脑组织局部坏死液化、小脑萎缩。想到中医是祖国的医学瑰宝,或许有办法缓解我的症状,又去看了中医。中医让我多休息,不可上网,不可玩手机,不可锻炼,不能看书,只能静养。也不帮我诊治开药了,言下之意就是让我等死。
正在愁绪万千的时候,在家翻阅所有过往的照片,我的古诗词老师打电话问我,为什么不去上课,我哭着告诉他这一切,他说你别怕,我今天下了课就去帮你联系全国知名教授梁维邦为你诊治,
果真,当晚9点,程老师打电话来了,替我挂号梁维邦教授的号,下周一,我激动的不得了,76岁的老师,9点多帮我搞定,看病的事。我如约看了古诗词老师帮忙联系了南京鼓楼医院全国知名脑外专家梁维邦教授门诊。
梁教授的话大意是:这个坏死液化,就像萝卜切开后埋在泥里长出后有个疤痕,小脑萎缩年纪大了都有,肢体僵硬,动作不协调,行动缓慢,都正常,医生不能解决的事要靠自己,靠自己锻炼。
当时我还用录音笔把它录下来了,因此,开始跑步机跑步,控制上网时间,书能少看多少就少看多少。
我们老师打电话询问此事,我说了,他还不信,心想;“怎么这样简单?”也正是这样简单的话语,没有愁绪地让我度过了十八年之久。这个故事已经随着肝豆的研究报道登载《你的音符我的脸拨开肝豆的画皮》大型铜娃娃病有‘战豆’纪实读本,献给战斗在肝豆治疗第一线的我们,你们,她他们,并译成英语蒙古语等多国语言,由铜娃娃学院出品,我和梁教授说:“想把这文发鼓楼医院平台,他说不用,重要的是推出新人。
《周礼*天宫》曰:“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梁教授他作为一名医者,无造万民健康之能,但务尽为民接通之力,他每天接待患者,都在思索:作为一名医生我到底能为患者做什么?是治愈?是帮助?还是安慰?客观地说:前者在多数是难以企及的,我们很多时候能做到的可能是正如美国医生特鲁多所言“偶尔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梁维邦教授正是这样对我就是进行了帮助,还帮助了好多脑型肝豆病患者。
他说我老了即将退休了,应推出新人。我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写下来了,发鼓楼医院平台。”
因为我近日在鼓楼医院做了碎石手术,有一种如获重生的感觉,我十分感动,十分感激,十分感恩,故写此文以记之。
梁教授知道我要发文医院平台,留言:“非常感谢,我真的不需要宣传,只想静静地做好医生!”但执着的我还是发了……
2022年2月10日
作者简介:
张丽,女,77届高考上来的江苏人,现居南京。“专业”生病,“业余”写作。系中国散文协会高级创作员,世纪百家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国儿童文学名家名作》签约作家。诗词、散文小说散见于《中国当代写作》《中国诗词》《诗词百家》《江南诗词》《分忧》《香港影视传媒》《依安文艺》《北方文学》《演讲与口才》《特别关注》《老同志之友》
《次文化古诗词大赛》获一等奖……鲁迅文学杯文化精英大赛荣获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