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琼崖革命史,我所知不多。
2018年初,有幸接触了庄田之子庄祝胜及赵光炬之女赵庆雅,那时,他们正在海南奔波捐赠《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丛书进校园的事情,于是我购买了一套,开始有系统地阅读;后朋友又赠我一本《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简明辞典》及一套九卷本的《琼崖红色故事》。
在读书过程中,我常常被感动,特别是被那些坚强的女性革命者所深深感动!我很想把她们的事迹生平以故事的形式传播出去,以饕读者。无奈才疏学浅,加之对琼崖革命史真的知之甚少,深怕有误而对不起父辈们。于是,决定把《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简明辞典》人物篇中收录的女性革命者史料进行整理汇编,并按姓名的笔画顺序转发出去,这样,便于有兴趣者阅读和了解,而且也不会有篡史之虞。
林一人
(1900~1931)女,海南琼东县一区(今琼海市塔洋镇)簪马村人。
1920年与杨善集结婚。
1926年夏,被杨善集接到府城女子职业学校读书,起名“林一人”。
在丈夫的帮助下,一边努力学习文化,一边接受革命思想教育,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逐步成长为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1927年春,接受中共组织的分配回到家乡琼东县从事妇女工作,经常和琼崖妇女解放协会委员冯爱媛等到琼东县城、嘉积市、福田墟等城乡宣传妇女解放运动,建立妇女组织,发动妇女参加革命斗争,深受广大妇女的赞扬。
1927年7月,被选为琼东县妇女解放协会主任。9月,杨善集牺牲后,她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杨善集未竞的革命事业,奋斗在琼崖革命的前沿,并在琼东、乐会两县的农村发展了大批妇女共产党员,为琼崖的妇女解放运动,为创建琼崖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做出了显著的成绩。11月,在中共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上被选为琼崖妇女解放协会委员。
1928年4月、11月,先后两次以琼崖妇女党员代表的身份参加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并且都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
1929年春,被敌人捕入琼东县城国民党监狱,在狱中坚贞不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不久被中共组织营救出狱。出狱后,化名潜伏在琼东县第一区娘家一带的农村,继续开展妇女工作。
1931年夏,在琼东县第五区的龙胆村组织妇女运动工作时被国民党地方民团围捕,为了掩护同志突围而牺牲。
庞琼花
(1911~1942)女,海南乐会县(今琼海市)阳江岭下村人。
4岁时由父母包办与本县题榜村一李姓人家定婚。
1927年,在其兄庞隆香的影响下参加少年先锋队。时年16岁,李家便逼其过门成亲,宁死不从,继续坚持参加革命活动。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在共青团乐会县委工作。
1930年加入红军,在红三团一营二连当战士。
1931年3月,任乐会县赤色女子军连连长。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连长,带领全连投入紧张的军事训练和看守犯人的任务,还宣传发动群众参军参战,配合主力部队打仗。同年6月,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参加沙帽岭伏击战,打击了国民党嚣张气焰,女子军的声名因此远扬,被后人誉为“红色娘子军”。是年冬,因中共琼崖特委在革命队伍内部开展反“AB”团和社会民主党的运动,被错疑为社会民主党而受到撤职,后送往母瑞山审查和监督劳动。
1932年秋,在母瑞山反“围剿”战斗中,率领女子军连担任掩护主力转移的阻击任务,殊死血战,弹尽援绝,被国民党军抓捕入狱。1937年国共合作后获释回家,继续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
1942年被日本军队杀害。
黄金女
(1903~1989)女,海南临高县新盈镇头咀村人。是船东的女儿,从小衣食无忧,后嫁给当地的一名教师陈九有。
1938年,日军占领雷州半岛后的冬季,其父亲黄精良出海捕鱼被日军巡逻舰发现,日军将汽油撒在了渔船上点火烧船,一家人就此失去家产,艰难谋生,她在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1940年4月,同丈夫一起随同侄子王景星参加琼崖抗日独立队。
同年12月,“美合事变”发生后,在临高社蛮村设联络交通站当交通员,负责深入社蛮村附近村庄以及新盈沿海一带发动群众,筹集钱粮和枪支弹药,送往部队,支援前方。
琼崖解放前夕,国民党在琼崖沿海布防几万重兵,严密封锁整个琼州海峡,中共琼崖党政军领导要渡海执行任务相当困难。
1950年2月,带领自己的亲人护送琼崖临时人民政府财粮科长符英华等30多人到海北执行任务。
其间自筹工作经费,先后四次冲破敌人海上封锁线,亲自护送马白山、王国兴等琼崖党政军领导干部和战士 、民兵渡海,为协助渡海大军解放海南岛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9年在家中病逝。
梁惠贞
(1905~1931)女,海南琼山县府城镇(今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人。
出身官宦之家。
1923年考入广东省立第六师范(今海南省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中班读书。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省立第六师范毕业后,到澄迈女子学校担任校长,开展妇女运动。
1927年琼崖四二二事变后,考入上海国立暨
南大学师范学院。
1928年与海南同乡王海萍结婚。
1929年秋,根据中共组织的安排,到厦门鼓浪屿中共福建省委秘书处工作,担任省委政治交通员。
1931年3月25日,因叛徒出卖,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遭到破坏,她与四位同志不幸被捕。
5月1日凌晨,怀有8个多月身孕的她惨遭敌杀害。

谢飞
(1913~2013)原名谢琼香,女,海南文昌县(今文昌市)湖山区茶园村人。
1924年考入海南公学,受革命思想熏陶。
1926年2月在府城琼崖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琼崖四二二事变后回文昌进行革命活动。
1927年7月,担任区妇女解放协会主任、共青团书记。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设于香港的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工作,不久被派到马来亚,在中共南洋临委机关印刷厂工作。
1932年初回国,先后在福建、江西苏维埃政府工作。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后在北平、天津等地做地下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河南、安微、江苏、浙江等省工作,历任中共地委宣传部长、地委常委、组织部长兼县委书记、独立营政委等职务。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妇女会常委兼组织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至195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和工作,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主任。1956年起任中央政治干校(后改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公安部咨询员、北京市法学会会长、中国法学会理事。
2000年2月离休,2013年2月14日在北京病逝。
锦简婆
(1873~1961)女,海南文昌县(今文昌市)抱罗镇昌锦村人。
琼崖大革命时期,年过半百的她带头参加妇女协会,发动妇女上识字班,为中共组织传递情报,藏匿枪支弹药,接济和掩护革命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经常“扫荡”,她和孙女利用夜间在村里秘密挖了3个地洞,又在自家的横屋里面砌了两道暗墙,用于掩护革命人员。
1942年夏,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凌绪冠病情严重,被送到锦简婆家治疗,她像母亲一样护理、医治,直到伤员痊愈。
多年来,先后护理照顾伤病员50多人次。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以“通共罪”将婆孙俩抓捕,吊在树上严刑拷打,但她俩宁死不屈,绝不出卖革命人员,监禁一个月后,经村中父老多次出面担保,终获释放。
海南解放后,被选为文昌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东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母亲”的光荣称号。

詹民生
(1902~1982)女。海南文昌县(今文昌市)人。
大革命时期投身革命。
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支部书记。
在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中,机智勇敢,无数次出色完成传递情报、接济部队、掩护同志、救济伤员等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誉为“革命大姐”。
1950年当选为海南区、广东省首届人民大会代表。
1955年被选为广东省烈军属堡垒户代表大会代表,广东省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代表。
1957年当选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三届执委候补委员(后为执行委员)。
1982年病逝。
竹君根据《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简明辞典》(中共党史出版社)整理汇编
林敏娟 提供部分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