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父亲(05)
——品格伴我一生
文‖高安生(平和)
人品是一个人最贵的底牌。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深有体会。
那是在我军旅生涯的日子里,老班长对我说,组织要把我调到机关去了,我一脸诧异,这事我咋不知道呢!一次早操站队带班班长整队完毕,就在这时机关营房股长伸胳膊拽我的肩膀说:“走,到机关去我那干吧。”我一脸茫然,竟然一个字也没说出来,但内心充满欣喜。
我们指导员也舍不得我,单独与我交谈说:“你不愿去机关我可以和营房股长回绝。”我那时年青没考虑太多,只想到新的工作环境满足好奇心,就去机关报道了,营房股长,后勤处长专门调取了我的档案,看到我父亲的职业,家庭社会关系有政治面貌党员的,直系亲属职业多为教师,两位领导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此前多次对我的人品和一贯表现做了侧面了解。这些举动我都不得而知。
到机关工作后可以说是一帆风顺,战友们都说我走鸿运了,到机关真可说有贵人相助,在年度工作中受到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还上了光荣榜,又被评为红色管家,还光荣地入了党,晋升上士军衔班长级别,领导又给让报名填表复习准备考军校,可我知道自己读书少文化程度低,如果集训学习又耽误正常工作,就自动放弃了。现在想想,当时就是缺乏自信,但有机关工作的经历,和父亲的职业、履历密不可分。
其实在机关也有失误的时候,那是一次小区供热改造,我提前在京郊预定一批星沟盖板,当带车队准备往回运输时,竟记不准定货物的详细地址了,在茫茫的北京城折返找寻,几经周折最终圆满地完成任务,当时带队领导很着急,但却没有责怪我,时至今日我依然很感动。
时间飞逝,岁月如梭,很快我义务兵服役期满,领导都舍不得我复员回地方,做了很多挽留工作。当时,真是年青没有主意,也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最澎湃的一句顺口溜是:想要奔小康就得脱军装,火热的改革开放前沿……
深圳振聋发聩的口号是:杀出一条血路。我也热血沸腾地复员了,然而到地方安置在国企单位,又面临下岗,做小生意又没有商人的头脑,坐办公室体制内又不缺人(既使缺人也不缺文化低读书少的人),于此同时,我镇小城建设,居家商户统一规划拆除建二层,当时商户苦不堪言,尽管主管部门耐心细致地做动员工作,商户们举债不能释怀,我也在外债的压力下与部队首长取得联系,汇报了我复员回地方的实际情况,开启了我外出务工的生活。
那是一日清晨我到了部队驻地,久违的军号声亲切悦耳,部门领导热情地把我接到家中,迎客面中虾仁的味道至今令我回味!部队领导战友们知道我重返部队,都热情款待接风,又带我看一看转一转叙谈部队大院发展变化,此时此刻我飘飘然,有领导视察的感觉,享此殊荣缘于我在部队机关工作时,是对我品格和一贯表现的肯定。
原来部门主管老赵交待现任主管小赵妥善安排我在北京落脚,同时又与中航建筑公司协调,安排适合我的工作。
在战友的陪同下,我在北京游玩几天后,来到一处500多人的建筑工地,工作是繁忙的,每天加班加点赶工期,除沙尘暴恶劣天气停工,其它没有休息时间。我做保管员工作更是时刻不能离岗,大多保定民工一季度回一趟家,赶麦收放假休些日子,也有年头搭年尾回一趟的,半年后我爱人来北京看望我,战友帮安排入住部队招待所,公司给了两天假,两天后我忙于工作不能赔伴爱人,心酸的是每到灯火阑珊时爱人孤灯独守时更是感慨万千,与在部队机关今非昔比。
爱人看到我整天面对繁重杜燥的环境,叹息流泪说:“你太苦了,我们回东北吧!”我说:“我不回去,回去能干啥?”
妻子委屈的说,父亲一直惦念我来北京打工,一次坐在炕沿边上走神摔倒造成了腿骨骨折,父亲一生历经风雨饱经风霜晚年疾病缠身,肌肉无力帕金森病已不能自理,眼部神经问题睁眼都吃力了,但头脑依然是清醒的,母亲也体谅我养家的艰辛,爱人在北京相伴几日,当我送站返乡时,早已泪流满面,当火车徐徐开动时,我的爱人痛哭流涕,我也很辛酸。
那一年又爆发了非典疫情,在疫情阴霾的笼罩下,工地工友们都惶恐不安,从事粉尘工作的咳嗽连锁反应都觉着嗓子眼发痒,最记忆犹新的是去食堂打饭,工作人员穿白大褂,戴口罩更显疫情的严峻,许多工友迫于疫情的压力,扔掉行囊偷偷跑回家。一时间,工地人员紧张,领导们四处找工人也无果,领导们多次与我交谈,也不想让我归乡,我虽然念家,虽然害怕,但我的工作岗位要求我不能离岗,于是,我被困在了北京。
多少次,我站在建设中楼顶深情眺望远方的家乡,泪流不止。最终,在众志成城英勇抗击下,疫情很快消除又很快解除了戒严。非典过后我才得以与家人团聚,父亲知道我平安返乡很高兴,还常开导我做为一名党员要正确面对国企下岗,同时,也称赞了我务工留京的举措,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作为军人,你知道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重要,作为人父,你知道吃苦养家的重要,作为劳动者,你知道感恩与关心帮助的领导、战友、朋友,作为你的父亲,我很高兴,也很骄傲。”父亲的一席话,道出了我内心所有的苦衷,我不禁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想象自己,再看看父亲,是父亲的教导伴随着我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