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柱洋之行
文/兰云
瑞雪降韩城,飞絮飘零。
冷楞怔,冻寒天地水成冰。
云出岫,鸟啭鸣。
南野岭西含素景,万物返春醒。
日初升,莺燕欢鸣。
淡烟柔媚,草丛衔绿,柳芽娇嫩娉婷。
瞭望远山,幽韵溪谷露新晴。
院前谈笑,词赋春情。

(一)
雨水节,下了两天小雪,远近山峦白雪皑皑,犹如盖一层棉被。今天天气很好,我约几位好友,再次踏进福建闽东”小延安”——柏柱洋。
柏柱洋,地处福建省福安市溪柄镇,离市区约35公里。这里有中国传统古村落楼下村,溪南村,茜洋村,寨下村,等十几个村庄,村村紧挨着。
柏柱洋,四周碧绿的田野,千年古榕树,在太阳照射下,显得郁郁葱葱,处处弥漫着新鲜空气,溪水潺潺,清沏见底。那群山环抱,峰峦绵延,良田万倾,山青水秀。虽然经历数千年风风雨雨,但,仍然生机勃勃,青春奋发。仰望那座金灿灿纪念碑雕刻着”闽东苏区精神永放光芒”,让我们仿佛见到当年炮火纷飞的的情景。
柏柱洋,曾经是当年闽东革命的根据地“小延安”。至今,村里仍保留有“闽东苏维埃政府”“中共闽东特委”“闽东妇联会”“共青团闽东特委”等办公旧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子恢、陶铸、马立峰、詹如柏、叶飞、曾志等在福安领导闽东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创建了闽东革命根据地。福安的闽东苏区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前,包括中央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等在内的全国八大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1934年闽东革命进入高潮,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府、中共闽东特委、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创立了以福安柏柱洋为中心的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闽东苏区。1934年春,福安中心县委与闽东苏维埃政府应革命斗争的需要,将闽东革命根据地迁到溪柄镇柏柱洋。为了配合开展闽东革命斗争,党中央先后派邓子恢,陶铸同志牵头,再派叶飞、曾志和詹如柏主持培训革命骨干,进行”打土豪,分田地”等一系列革命活动。随后,“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相继在柏柱洋的斗面村成立。老一辈革命家马立峰,叶飞,曾志等就是以柏柱洋斗面村等地为根据地中心,领导了闽东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并带领闽东人民走向解放之路。

走着,看着,时光已进入晌午,春光在楼下村村头闪烁,抬头远眺,古村落瓦屋顶开始炊烟袅袅,随风飘扬,蕴含着一种悠然的美丽与风情。不时,我们来到古村落中央,眼前呈现一片许多老房子,在这宁静时光里,似乎听到古老的传说。
我站在古老的墙壁旁,借着几缕温柔的阳光,透个柔波,看到一幢幢斑驳老屋;还有那深暗台阶。这里现存30多座古民居,有雕梁画壁,外门口左右也有古代画像等等,而全是明清时代的建筑物,建筑风格隶属南方四合院,布局合理,错落別致,巷巷悠深,均体现出该村的文化底蕴和古代工匠的智慧内涵。也带有现代信息,在大墙处,清晰存在上世纪50年代“中农社”“贫农社”的旧址,这些老地址,勾勒起一个历史记忆。当年,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曾亲笔写下按语的文章《福安县中农社与贫农社教训》,这篇光辉论文,正是出于福安楼下村。
楼下村与宁德市农科所毗邻,这里农业比较发达,有大片蘑菇园,葡萄园,有红心柚,草莓,百香果,枇杷等等。

(三)
夕陽开始泛霞,又见炊煙吹起。我们驱车来到溪南村“千佛山流米寺”。大伙怀着对众佛虔诚之心,想一起去拜一拜,并目睹千佛山流米寺真容。千佛山流米寺,寺山脚下,路前有条茜洋溪,北边有座红领巾水库,地理环境,十分优美,湛蓝天空,田野广阔,青山绿水,溪畔春竹青又青,獅峰岭脉巍峨壮观,虎虎生威。村里还沉浸在春节喜庆氛围之中。
千佛山,因山峦叠嶂,形态各异,大石磐悬在峭壁之中,小石乱如牦牛盘踞山岭之间,流米寺就耸立于这山峦之中。
千佛山流米寺,大小佛很多,有慈善的观世音菩萨,有大肚笑口阿弥陀佛,还有南无释迦牟尼佛等等,经市文物部门考证,该寺始建于元末明初。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主持顿超大师带领众信徒进行重建。
据当地民间传说,千佛山流米寺,寺内有一处能流出大米的巨石洞。因此而得名,并远扬闽东一带,乃至全国。
故事起源几百年前。听说流米寺内,一处天然石头下,有个小孔,每天都会流出大米来,而且很奇特,当寺里僧多日,流米就多些,寺里僧少日,流米就自然少些,反整当日只能满足寺内众僧当天膳食,不多不少,恰好适当。天长日久,后来,寺内一位小和尚性急,嫌流米孔小,流米速度太慢,就叫伙伴拿来凿子将流米的孔口凿大,顿时,米流不止,小和尚怕主持师傅怪罪,赶紧叫人拿来棉絮堵住那孔口,谁知就这么堵,孔口再不流米……这故事就此传开,流传至今。
有诗一首为证:
七律•千佛山流米寺
盛石耸身流米寺,天然岗谷塑雕摩。
獅峰夕照斜余耀,鹤岭春晖行韵波。
柏柱洋中安士庶,溪南村里尽才哥。
煙云深色漫宫殿,游客焚香咏颂歌。

【作者简介】
兰云,笔名绿叶。1953年3月出生,男,畲族,高中毕业,福建省福安市人。1978年参加工作,在国企工作近36年,现已退休。作者有一颗爱墨之心,擅长写格律诗与散文作品。曾在《当日福安》、《中川诗社》、《长江诗社》、《当代文艺》等多家知名文化刊物发表诗文。参加过全國第五届"华夏杯"诗词大赛,并获得一等奖。2020年7月,作品入选《上海滩诗叶》,上海文艺出版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