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48章 冰雪轻扬莹如玉
川江一中左侧树荫底下,王校长微笑来到庞玉冰面前,“庞姑娘,你是学中医的,给我把把脉怎样?”
他伸出右胳膊。老师们一听,都围了过来看着热闹。
庞玉冰看一旁一个小四方凳子,“好啊王校长,有劳您坐下,手腕尽量在凳子上平放。”
王重喜按她的要求伸出右手平放在凳子上,庞玉冰右手食指和中指搭在他的手腕旁。她让他换过左手,又给他把了把左腕的脉象;随后仔细观察他的舌苔。大家见她一脸严肃认真的样子,全神贯注的看着两人。
庞玉冰又问了他日常的饮食起居,“王校长,你五脏六腑都没什么大碍。只是心脾有些问题。从您面相看来,面色萎黄,嘴唇舌头色淡;脉象显得沉缓无力;从您介绍一下情况,您食欲不振,肢体倦怠、手脚冷而出汗,困倦思睡、却睡而不沉,头晕头痛记忆力差,如果您工作紧张、过于劳累时,不定什么时候还容易晕倒,根据判断,这些都心脾两虚之症的表现。”
王重喜焦急点头,“庞姑娘,你说得太对了。那我如何办才好呀?”
“您别急,您这病好治。等学生考试完了,我给您开一药方。您放心,我已是拿过中医从医资格证书的,您这病,我完全有把握。”
姚校长笑呵呵,“老王啊,这下可放心了,你心中的疙瘩终于可以放下了。”
庞玉冰看了站在一旁个子高大、身体微胖的年轻老师,“请问这位老师贵姓?
坎家福一指,“学校的刘少坤老师。”
庞玉冰微微一笑,“刘老师。我见过你几次面,也看到有一次你当学生在发脾气。根据我对你的观察,我说说你的情况,不知你是否介意?”
刘少坤瞪眼看了她半天,点头,“说说看。”
“你有时情绪容易激动,说话急躁,遇事敏感,在家里,或者在学校,常常会由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可能经常当家人或学生的面发脾气,有时甚至在家摔东西;你时常感觉头晕头重,但痛重于晕;你的注意力很多时候不够集中,记忆力也有所减退;你睡觉的时候多表现在很难入睡,严重时,可能彻夜不眠;你时常感觉心慌胸闷,尤其是在你激动的时候,更加的明显……”
刘少坤瞪着眼睛用手指着她,“庞姑娘,你……”他两手朝两边一摊,把头扭向一边。
坎家福立马警觉起来,随时注意他身体的一些反映。其它学校部分校领导和老师也围了过来。
李克文靠近刘老师,“刘老师,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人家庞姑娘问过你介意不介意,你是同意的。你怎么好像又发脾气了?”
王毅老师也上前,“是啊刘老师,庞姑娘是经过你同意的,再说她也没说你别的什么意思呀,对不对?”
刘老师两手一摊,“不是,我是说……这庞姑娘真是神了,怎么会对我的情况知道得这么一清二楚。”
众人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庞玉冰了笑了。
坎家福笑着一拳打在他左胸,“刘老师,你刚才的样子,我还以为你又要发恼呢。”大家一听,又是哄然大笑。
刘少坤问,“庞姑娘,那我是什么毛病啊?”
庞玉冰让他坐地下,给他望闻问切一番,“你呀,是阴虚肝热、心神不安。吃三五副中药就好了。”
刘少坤脸色平和多了,“那你改天给我开个方子,我也好好调养调养。”
“行。不过,药物治疗是一个方面,更多地还需要靠个人情绪的调节和把控,心胸的豁达与包容。”
大家听了,频频点头,一种钦佩之色溢于言表。
高考结束后,学校也放了暑假。坎家福回到老家双湖村,正赶上家里“双抢”。这天清早,他便随父亲到自家地里收割稻子。
坎家福边弯腰割谷,边和父亲说话,“伯伯,现在哥嫂他们去了任叔叔的公司,家顺也到国良那儿上班,我和家和也不在家的,今后这家里的地,您就少种点,免得这样劳累的。再说,家里婆婆得人照顾,小卖店也得人打理。”
“家福,话是这么说。可你伯种了一辈子的地,分到我们家的地,不能让它荒着啊。”
坎家福看了父亲一眼,“伯伯,我懂您。”
父亲问,“家福,你在学校还好吧?
“伯伯,我在学校挺好的。工作非常好,就是太忙得一点;生活也好,学校老师和学生们都很信赖我的。”
坎耘昌欣慰地一笑,“人家信赖你,你可不能辜负了人家。这人啦,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该吃碗良心饭,心眼好,什么事都能做好做成。人要是坏了良心,做出来的事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就会被人戳脊梁骨。”
“伯伯,我记住你的话了。”
父亲割了把稻禾放到地,“伯伯好长时间没见到庞姑娘了,你和她还好吧?”
“伯伯,我们挺好的。前几天,她妹妹高考,我去了一趟她们家。她妈说了,等后年玉冰毕业了,我们就结婚。”
“好啊,你婆婆和伯伯都盼了好长时间了。你,还有家顺、家和,伯都不怎担心;伯还是担心你哥,不知他那爱赌的毛病改了没。”
“伯伯,其实,哥心地也很善良,过去他喜欢赌博,受过很多的教训,现在真改了;再说,嫂子和他在一起做事,您就放心好了。”
坎家福站起身欠了欠身子,然后再弯腰边收割边和父亲说话,“对了,伯伯,我听家和说国良给家和写信,希望家和去他那帮他做事。”
“那是好事啊。家和也快20了,经过这些年的历练,也长成小伙了,正是做事的时候。”
“伯伯,事的确是好事,可我们几个都不在您身边,可苦了您和婆婆。”
“我和你婆婆在家蛮好的,只要你们在外有出息,伯伯心里就觉得高兴、安心。”
收割完几块稻地已是正午,又因天太热难耐,父子俩一前一后向村子后面自家小卖店走去。两人走到离自家小卖店不远的路上,见一辆吉普车停靠在小卖店旁边的树荫底下。
坎家福欣喜看了车牌,“伯伯,是国良来了。”他赶紧向小卖店快步走,又见弟弟坎家和头戴顶草帽,两只手臂各握住一只水桶向店的方向起来。他哈哈一笑站定,“家和,过去只在电影里见过少林寺和尚这样挑水的,没想到你也练就了这身功夫。”
坎家和提着水桶过来,“二哥,你不是想说我是少林寺的和尚吧?”他一眼看见父亲,亲切地喊,“伯伯,您辛苦了。”
坎耘昌满意地一笑,“伯伯看见你们就不辛苦。唉,你和国良一起回来的?”
坎家和在父亲跟前站定,“是的,伯伯。国良哥在武昌火车站接我,然后一起回家来了。”他提水进屋。
楚国良跑出店,伸出手,“家福,好家伙,一回来就干上活了,好样啊。”坎家福和楚国良热情相拥。楚国良看见坎耘昌,赶紧上前,“坎叔叔,您好,您好。”
坎耘昌高兴拉过他的手,“国良,我和家福刚才还说起你。快屋里坐。”
坎耘昌三人一起进店,随后走进小卖部相邻的房间。方桌上摆好了坎家和做的午餐。坎家和走进房间,微笑地指着一电冰箱,“伯伯,海尔冰箱。大哥出钱买的,今儿个让国良哥拖回的。大哥还说那边事情忙,和大嫂回不来了,还让国良哥带回500块钱,说是让您请几个人帮忙把‘双抢’干完得了;还有,大嫂说志成三个孙子都想您和老婆婆哩。”
坎家和转向从床头拿过钱,递给父亲。
坎家福呵呵大笑,“伯伯,我说大哥改了许多。您看,他和嫂子多讲孝心呀,这回您该放心了吧?”
坎耘昌转忧为喜,“既然是家旺送来的,冰箱也好,钱也好,我就全收下了。唉,怎么多500块呀?”
楚国良手一指,“叔叔,那500块,是家顺让我带回给您的。她在那做得很好,工作认真细致,对客户非常热情,大家都很喜欢她。”
坎家福扶楚国良在方桌前的板凳上坐下,坎耘昌让坎家和扶婆婆过来,自己搭把手一起扶她坐下。大家一起吃饭。
楚国良吃了两口,单刀直入,“坎叔,我今天来,既是来看看您,把家旺哥和家顺的孝心送到,也是接家和去江城帮我做事的。”
坎耘昌和坎家福对视一眼,“国良,你帮了我们那么多的忙,叔叔都不知该怎么谢你。家和的事我听家福说了,你这么看得起他,叔叔很高兴。”
楚国良给他夹了些菜,“坎坎叔,上次任叔叔和匡阿姨见了家和一面,非常喜欢。这次我来请家和,也是任叔叔和匡阿姨点的将。我也非常信赖家和,有了家和在我身边,我将更得心应手了。”他看了看坎耘昌一眼,“只是,他们都不在您身边,可就苦了您。”
坎耘昌摇头,“国良。家旺他们兄弟姐妹工作好,我这脸上也有光,我和婆婆就高兴,一点也不觉苦。姆妈,您说是不是啊?”
李银芝抬起头,额上皱纹向两边伸展,“不苦,我看见几个孙儿就不觉苦。”
“坎叔叔,您看这样行不行。等家和在家帮忙干完‘双抢’,然后就正式去我那上班。”
坎耘昌点头,“行,我看就这么着。”
楚国良和坎家福看了看坎家和,几人会心地笑了。
第二天上午,太阳渐渐毒辣起来。坎耘昌和坎家福兄弟俩头戴草帽,身着一身旧衣,在自家稻地里埋头收割稻子。村头方向传来喊家福的声音。坎家福起身抬头一看,见庞玉冰和妹妹庞玉雪戴着草帽,向他们这边跑了过来。
坎家和欢喜地冲上田埂挥了挥手,“玉冰姐,玉冰姐。”他奔跑迎上前去。
坎家福也欣喜,“伯伯,是玉冰和她妹妹玉雪来了。”
“家福,快去接接人家。”
“伯伯,我这就去。”他匆忙跑上田埂,迎上前去。
坎家和笑嘻嘻地看着姐妹俩,庞玉雪也微笑看他。坎家福乐呵呵跑上前,拉着庞玉冰的双手,“玉冰,大热天的,辛苦你了。”他微笑着看了庞玉雪一眼,“玉雪,这大热天的,你也来凑热闹呀?”
庞玉雪娇声说,“家福哥,这不公平啊,我和我姐一起来的,你对我姐关爱有加,好像觉得我不该来的,是不是有点厚此薄彼呀?”
坎家福和庞玉冰哈哈大笑起来。四人随即向稻田地走去。
坎家和看了她一眼,一本正经地说,“玉雪,我二哥这是怜香惜玉,你可别把他好心当作驴肝肺。”
庞玉雪娇嗔地睨了他一眼,“坎家和,我怎就把家福哥好心当驴肝肺了?刚才他说的话你也听到了,我看你和你二哥分明是一个鼻孔出气。”
坎家和和颜悦色睁大眼看她,“玉雪,你这话见外了不是?我二哥和玉冰姐就要成为一家人了,以后,我们都是一家人。说我二哥是好心,是我们觉得你貌若天仙,肌肤白嫩,可你到这农地里干活,天气太热,太阳够毒的,要不了两天,就把你晒得个黑不溜秋的,到时不仅你自己伤心,我们也都会心疼;还有啊,这水稻田里有大蚂蝗、小蚂蝗,它们会偷偷爬到你腿上,用针管一样粗的大嘴巴吸你身上的血;还有各种小虫子、蛇也是会咬人的。”他边说边用手、用嘴比划着。庞玉雪皱眉眨眼,脸顿时有些阴郁。庞玉冰和坎家福边往前走边呵呵笑。
坎家和比划着说,“还有啊,你割个稻子,搂个抱子,也会把你手和胳膊弄得很多伤口;再说了,你长在城市,从来没干过农活,你忽然干这么些事,肯定会腰酸背痛,头晕脑胀,吃不消的。你本来是想帮忙的,可遇到这些个事,不仅你自己吃亏,到时候还得我们照顾你。所以,你的好心我们领了,这热闹啊,最好就别凑了。”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