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涧口乡西陶峪村北的老龙湾台基上。太阴山亦曰太阴溪,亦曰神顶山,是为太阴谷水,即陶峪水北流注于洛水。万寿寺在太阴河入洛西侧,原占地五十余亩。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载:万寿寺在原村里陶峪村。相传元大德(1279-1368)年间建成。明弘治、嘉靖年间重修。
老龙湾,在太阴谷水的转弯处有一滩,名龙潭。因有神龙潜居其间而得名。传说这水里是真有龙的,有人曾经见过龙的行迹。有人说,滩边曾有孩子不慎落水,却从没有溺死的,是有龙保佑着。因龙的传说颇多。太阴谷水就有龙池、龙潭、老龙湾之名,终以老龙湾之名传播最盛。
相传,在民国年间,洛宁偏僻小县,土匪猖獗。当时政府为维持地方安宁,成立了巡缉队。涧口西湾吉长升当上巡缉分队长,他未曾入过学门,但聪敏过人,此人身壮力大,是个练家子,却很迷信,官瘾也很大。他的靠山是嵩县万选才,万选才后来当上河南省主席。风水先生给万选才算了一卦说:洛宁涧口万寿寺前龙潭,影响万选才前程,他指派洛宁巡辑队放干龙潭水。这吉长升领了万选才传下的命令,叫附近几个村上挨家挨户摊派民夫,挖一条沟要放干老龙湾万寿寺前龙潭的水。
万选才(1892-1930),出生于嵩县闫庄镇,由于贫穷,入伙为匪,后被镇嵩军收编,1927年追随冯玉祥。北伐战争中,万选才表现英勇,被冯玉祥赞“真是常胜将军”。1930年,冯玉祥联合阎锡山反对蒋介石,万选才打下开封后,被任命为河南省政府主席。不久,万选才被镇嵩军出身的刘镇华之弟刘茂恩扣押,后被押往南京。蒋介石劝降万选才,万选才没有答应。1930年8月,万选才被枪杀于南京雨花台,时年38岁。
吉长升让手下强逼当地的民夫扛起铁锨,背上干粮,来挖沟放万寿寺前的龙潭水。但是挖了一个多月,连一条小水沟都没挖通。吉长升急了,命令他们加紧速度,限期把水放掉。但却发生了怪事:白天挖出来的土,晚上就全都自己填回去了。人们犯了猜疑,都害怕触犯了龙潭里的小黑龙,遭遇荒年受灾。
挖槽放水工程没有进展,吉长升很着急。有一天夜里,他带上勤务兵,摸黑骑马去查看开挖水槽的情况,他要看看究竟有没有小黑龙。他到了龙潭边,山风吹来,飒飒作响,他边想边沿着龙潭边转了一圈,没看见什么小黑龙填土。猛然间,一座高大的黑影挡在他的面前,他回过神来,才看清楚了一个袒胸露腹的巨人,浑身漆黑,面部模糊不清,头顶上长着两只犄角。黑大汉喝道:“我认得你,你做你的官,我守我的潭,你要放干我的水,我要发洪水淹了你全家!”说完话,转身扑通一声跳进潭里不见了。吉长升发了一阵子呆,回想起黑大汉说过的话,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求饶。
吉长升回到巡缉队就病倒了,这一病就是半年。于是,小黑龙显灵的事就到处传开了,说得有眉有眼,活灵活现,之后放水工程停工,民夫们也各自回去了。
大雄宝殿是中国传统佛寺建筑中,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殿内中间供奉弥勒菩萨,弥勒像后供韦驮天,面向北;东西两旁则供四大天王。弥勒菩萨,通常被认为是弥勒菩萨化身的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五代人。常携布袋教化群众,深受尊崇,临终唱偈云,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后人遂以其为弥勒菩萨的化身,为其塑像,供奉于天王殿正中。
韦驮天:据《道宣律师天人感通传》、《法苑珠林》所载,唐·道宣律师诚感天人,南方天王部下韦琨将军为之护持正法。宋代以后,寺中普遍塑有韦天像,后与佛经中所说韦驮天相混,一般称为韦驮菩萨。
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即︰1.东方天王提多罗吒,能护持国土,手持琵琶以作标帜。2.南方天王毗琉璃,能令他人增长善根,手中持剑。3.西方天王毗留博叉,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手中缠绕一龙。4.北方天王毗沙门,护持人民财富,右手持伞,表福德之意。
在古代,寺院的功能是比较单一的,也就是"安置佛像",并“供僧尼住以修行"的处所。所以只是在中央设置佛殿堂级,外围设立僧房。此外,初时因为僧团修行的目的,寺院大多建于山林之中,也就是所谓的远离村落的安静场所。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寺院的僧团依旧是以修行为本位,但是它和社会的联系已经更为密切。由于城市的扩展,很多原来位于郊外、山林的寺院,如今甚至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即使是远离城市的寺院,如今也常常成为旅游的热点地区。
在当今,寺院已经不仅仅是作为僧团完善自我修行的场所,社会要求寺院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比如,通过僧人的讲经说法、佛事活动等特色文化来引导、提升社会风气;通过寺院的建筑、艺术等硬件设施陶冶香客、游客的心灵等等。这其实不仅仅是特殊时代的现实需要,也是佛教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一种举措。寺院的功能逐步扩大,建设规模、建设水准必然也会逐步扩展和提高。
因此,寺院、文化园这种"点面结合"的形制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万寿寺是一座有着隐秘背景的为元世祖皇帝祈寿的寺院,并与当时开发设治有着直接关联。 万寿寺始建于元大德时期(1279年),距今约有750年的历史。历朝历代对万寿寺毁了建,建了又毁。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建学校,万寿寺又被拆除,砖和木料建了涧口完小,只保留了南殿。如今和平盛世,各村善男信女集资出工又建起了万寿寺,塑像、立碑,供人们拜佛说法开展文化宣传。每年正月十九起庙会,供宜阳、洛宁人民进行文化娱乐,物资交流。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