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的探望
耿志平(甘肃)

惊蛰节气,我和杜彩宏老师、吴会军同学踏上了镇原的土地,麦苗开始返青了,让人看到了春意,看到了希望。微风吹在脸上,没有了冬日的凛冽刺骨,到底是春天了,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让人很舒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蒜冒出了一寸高,路旁的麦辣辣也长了有杏子那么大了,只是还很少。路旁的野草也时不时冒出绿色的芽尖,菜地边的葱也变得绿了,这个时候吃起来不辣,又有浓浓的香味,正是食用的好时候。
位于镇原县临泾镇的毛头小学,恰逢周末,校门紧闭。门口栽有几株雪松,云杉和塔柏,长得亭亭玉立。每一棵树都被修剪的很有型,不大的校园打扫的干干净净,左右两边可能是教室的平房上分别写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旗杆后面的墙上写着“勤勉励志弘雅尚德”,旁边的墙上写着“知识改变命运”,右边墙上的字被树挡住了,看不完整。院子里的花园边上是冬青,叶子呈红色渐变绿色,中间也是雪松和塔柏,云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养大一棵树也不是容易的事,需要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和风吹雨打,要养大一群孩子,并把她们教育成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劳都不落伍的并且学习用心,有上进心,知道荣辱,有感恩之心的,三观正确的人确实要费很大的心血。不光家庭教育还得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才能使他们做一个勇于吃苦,肯学,勤劳的人。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是不容忽视的。

毛头小学虽然地处偏僻,学生普遍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常常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资助,使学生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爱心人士的大爱,我也曾看到过她们一篇篇稚嫩的感谢信,虽然字体大小不一,有些还歪着,但我可以明显的看到孩子发自内心的感谢和温暖。她们还说,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报答老师和资助的叔叔阿姨的恩情。让人看到了孩子的纯真和善良,一个有感恩心的人,就会有希望,就会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感染别人,也会乐意帮助他人。

从去年国庆假期就打算来看望段老师,由于天气原因没能来,十一月往后又因为疫情更不能走动,每天心心念念。今天总算见到了编辑段老师。他说话声音不大,一口很土镇原话,语气舒缓,让人感觉亲切,让我这个怕见生人的人也无拘无束聊了起来。在古朴的寒舍里,摆着笔墨纸砚还有很多书籍,炕上最上面放着一本《山海经》。老师说他这一辈子没别的爱好,最爱看书。我心想光看书就让人肃然起敬了,别的爱好没有也不影响啥呀。杜彩宏老师在我们热情的交谈中,还借机给爱心资助的学生讲解了学习英语的关键方式,我们互相配合主张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老师家的大门口,有一丛竹子长的绿油油的,生机勃勃,旁边的迎春花露出了花骨朵,用不了几天就要开放了,它不愧是春天的使者,早早的来到陇东大地报告春的消息。对面也有一片迎春花,前面是几株连翘,我感到很惊讶,上面还有大大小小的其他树,我搞不清楚名字。两棵有了年头的杏树老师说被除草剂给枯死了,让人实在有些可惜,杏树长那么大也得好多年。

看到老师家的花花草草,就知道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不在乎物质生活的好坏,不在乎居住条件的简陋,在偏安一隅,干自己想干的喜欢的事情,默默地支持那些怀揣文学梦想的人,真正地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而不求回报,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让人崇敬,让人感动,作为我这样的新人,老师不遗余力辅导我的文章使得我一篇篇拙作在都市头条发表,得到了全国一部分读者的欣赏点评和肯定,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苦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努力的决心,不管会不会取得佳绩,我还是会坚持下去的,如果不是老师的支持鼓励,我也不会知道我能写出这么多文章。写文章让我内心充足,让我精神明亮,让我心里踏实,让我弥补学生时代亏欠的学业,让我重新拿起书本,在书本里找到了快乐,找到了知心,从各位作家的文字里,感受到文字的美妙和带给人的震撼。让我这个“半桶水”也装起了斯文,似乎像个文化人一样!
今天虽然路途有点远,大雪晴霁后路况不好,但我完成了多日的心愿,和老师讨论写作,拉家常,共进晚餐,让我这个平凡的周末没有白费,心情格外的好。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去的,让老师教我写作方法,听他讲他知道的神话故事,听他说家乡几十年的人文变化,听老师说故乡的前世今生……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