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雷锋精神
传承百年家风
文/蒋四清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这是周馥故里美丽周村入囗文化墙上的标语,也是周氏家族先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
三月二日上午,我很荣幸参加了东至公益开展的“爱在三月”学雷锋主题活动,来到了周馥故里——美丽周村。
春风和煦,阳光正好,东至公益志愿者协会组织协会妇联和多名清溪姐姐等志愿者,联合县纪委、民政局等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弘扬雷锋精神擦亮周复故里,扮靓美丽周村”为主题的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大家手拿火钳,储物袋,穿行在周馥故里的每个地方,我们边做公益边参观,边听洪支书讲解,周氏宗祠、牌坊遗存、伫望亭、书香廊,海铭汲泉、里湮窟,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最后大家齐聚周馥接官亭,志愿者们浸润在良好的周氏家风和美丽的风景中、开展志愿活动,心情非常愉悦。


美丽的梅城周村,座落在东至县城东郊,这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从这里走出了一个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家族,它就是东至周氏家族。
十九世纪中叶,自周馥开始,在晚清以来的百年时间里,周氏家族迅速发展成为声名远扬、文商并举的大家族,其后人在实业、藏书、学术等领域均很有建树。周氏先贤及其家族后人的遗迹遍布北京、天津、山东乃至世界各地。
在中国近代史上,几代周家人在政界、商界、学界都颇有建树。特别是周氏家族代表人物周馥、周学熙、周叔弢等。周馥从小就勤奋好学,年轻时因战乱外出闯荡。因一笔好字为李鸿章所赏识并为李器重,协助李办理洋务达30余年,参与筹建北洋海军,并官至两广总督。

近代周氏家族由周馥开始,下沿五代,他们在时代发展的不同阶段,将自己融入民族前进的潮流,人才荟萃,集于一门。究其原因,家规家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家规家训激励后人。周氏家规家训包括《周氏家族家规十八条》、《周氏家族周馥家训六条》和《负暄闲语》三部分。其中,《负暄闲语》是周馥为教育子孙后代而撰写的散文体家训,全书分两卷,分别从读书、体道、崇儒、处事、待人、治家、葆生、延师、婚娶、卜葬、祖训、鬼神等方面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建议,以此约束子孙的行为。
周氏家族不仅重视子孙的知识教育,还重视他们的品德教育。正是有着这样良好的家规家训基础,东至周氏才得以在中国近现代史历史长河中长盛不衰,“也激励鼓舞着更多的后代继续守规前行”。



文化是地方精神源远流长的精神之源,是根植于人们心中永远不变的家风和习惯。东至周氏家族从清代周馥始,绵延五代,跨越百年,群星荟萃,光耀史册。这个百年家族以周氏家训为传家之本,崇德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
在梅城村,随处可见的“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人能吃苦,自然守分,自然励志向上”“人能笃实、自有辉光”等周氏家训中的警句,印刷在村民们日常进出的主要路口和院墙上,让人们抬头驻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正是由于先辈谆谆教诲和率先垂范、厚植了周氏家族道德的根基,百余年来,才能枝繁叶茂,前后相继、保持良好的家风。

今年的3月5日,是第59个学雷锋日。“向雷锋同志学习”是刻在新时代志愿者内心深处的精神烙印,也是激发全体公益人服务社会的动力源泉。志愿者们结伴而行,走进美丽周村,不仅清洁了村庄人居环境,参观了周馥故里景色,还近距离接受周氏家风文化的洗礼,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作者简介】
蒋四清,女,基层农机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有一颗简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