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的花园
文/周葵
伊顿庄园东北角,有一块偏僻零星的山坡小地。那是一块荒地,杂草丛生,堆满建筑垃圾,既没有肥沃的土壤,也不平坦。如果不是这群太爱劳动的人,它会永远地丑陋下去。这群爱劳动的人,每天都像打扮新娘一般,费心费力地认真地整理打扮着它,让它脱胎换骨,由垃圾堆变成了一片美丽的菜地。碎砖烂瓦,化做垒出边界的建材,一小块又一小块,迷你梯田又变成了菜地。菜地里,豆角架上的挂着弯弯的长长的豆角,丝瓜架上开满黄色的花,地上还有刚刚长出的嫩嫩小白菜。小小的斜坡地,见证了中国人的勤劳,见证了中国人对土地的热爱。
爸爸妈妈2016年就是伊顿庄园的业主了,热爱土地的爸爸以自己识珠的慧眼,发现了一个小小的角落――一块三角形的小地,地上堆着一些乱七八糟。他要开发这块小地。妈妈并不主张爸爸去开荒,毕竟是老年人了。但扭不住爸爸的执着,只好听之任之了。孔夫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爸爸对土地,爱之成癖,于是这块三角形的小小角落,就很荣幸地成了爸爸的挚爱。
古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开发堆满建筑垃圾的三角小地,爸爸去到谋道镇上,化四十元钱,买了一把红军开垦南泥湾的大镢头,再买上小挖锄,小爪扒,小铲子,看到这大大小小一大推工具。妈妈拍手大笑:“你的菜地长出的菜,能值这个钱吗?”爸爸不以为然:“要干就要干好,这不是值不值钱的问题。”“你真是劳动成癖,这么大的年纪,吃这个苦干啥子嘛!”“生命在于运动,干活可以活络经骨,锻炼身体,丰富生活。”“我们每年只在这儿住两个多月,你打算种啥呢?”“我想种花,种百合花,月季花,蔷薇花,凤仙花。”妈妈是个乐天派,一听这话,越发笑得声音响:“这么多花?种得下吗?人家都种的是菜呵!”“我不缺菜吃,这个地方种点花好。”说干就干,爸爸开始整理他的南泥湾,他要把堆满乱石的角落变成美丽的花园。

爸爸从小长在农村,他八九岁时就开始帮家里干农活,农忙时他还为全家人做饭。那时他人还没有灶台高,就搭个凳子,站在凳子上做饭。他常常和妈妈讲他小时候做饭的事。他说他老家是汉川叼叉湖边上,他每天把饭蒸上之后,就拿上他的钓鱼竿,顺着河沟,边走边摔鱼钩线,不一会儿,就会钓到一碗翘嘴白,于是,全家人都有鱼佐餐。他还说,他从小就帮他奶奶种菜,种的苋菜,黄瓜,南瓜,供一家人吃。爱劳动,是爸爸最大的优点。这次,他不再种菜,他要种花了。
爸爸是1940年农历四月初八出生的,今年农历四月初八,爸爸过了生就迈入了八十。过完生日之后,他做了一个决定:到新家利川苏马荡去,他要去看看他那块三角地,要去耕耘。对他的这个决定,妈妈是一百个不赞成。一则苏马荡六月天气还很冷,现在是五月,上去冷;再则,不就是一块地吗?又不会跑,去看啥嘛?经不住爸爸天天的挂念,妈妈决定放行。爸爸一听放行令,喜在眉梢,在走之前,他先买来凤仙花的花种,又把自己已种活的月季花、蔷薇花花秧,还有紫苏苗,满满地装了一大袋,人们常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爸爸是人还未动,花苗已备。到走的那一天,爸爸背着装满花秧的蛇皮袋,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送走了爸爸,妈妈天天都要打电话,生怕他在山上出啥事,谁知电话那头,总是传来爸爸喜悦的声音,他还拍了一朵盛开的大红色的月季花,发到朋友圈。喜气洋洋的月季花,汇报着爸爸的成果。爸爸一直在山上待了半个月,才下山回家。来来去去,上上下下,坐汽车,转火车,提着装满花苗的蛇皮袋,对于一个八十岁的人来说,应该不是件容易的事,可爸爸却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完全没有耄耋之人衰迈,这大概就是“乐之”者的风范吧。

阳历七月十三,暑气逼人,爸爸妈妈要去利川避暑了。刚收拾好房屋,爸爸就带着妈妈去看那块心爱的三角地。爸爸心想自己精心打造的花园,应该早已花开满园了吧。可眼前的情景,却让他大失所望。花园长满了草,那野草吸足了肥,卯足了劲,发疯一般地生长,绿色盈盈,把花秧踩在脚下。那朵曾经盛开的月季花,也被欺负得蔫头打脑,十分委屈。看到野草的狂欢,爸爸十分生气:“狗日的,才走了几天,你们就猖狂起来,看怎么收拾你们!”说收拾,也不容易,利川的天气,雨多,几乎每天都有一场或大或小的雨,出大太阳的天,很少。但爸爸瞅准机会,就往地里跑,他要与野草们打一场歼灭战,把野草全部消灭光,让他的心爱的花儿,每天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有时从地里回来,他浑身酸痛,衣服上全是泥点子,连声慨叹:“真是不行了,干点活,居然浑身疼,几天不舒服。”每当这个时候,妈妈总是说:“你这叫做自讨苦吃,劳动成癖。”“要做,就要做得像样子,累点,没关系,休息一下就好了。”从此,妈妈给爸爸送了个绰号“爱劳动”。每当爸爸劳动忘了回家吃饭,妈妈总是做好饭,站在自家的窗前,大声地喊:“爱劳动!吃饭啦!”爸爸也总是乐呵呵地大声应答:“回来了!”
天天在一起垦荒,爸爸在三角地结识了两位好朋友。临近的老王,菜地整得半根草渣也没有,栽的茄子,西红柿,橄榄菜,都生机勃勃。朱老师的菜地,豆角秧都爬上了架,结满了细细长长的豆角。爸爸只在他的三角地边上种玉米,里边全部种上花。一株从家里带来的蔷薇花,葳蕤繁茂,花骨朵缀满嫩枝。他们三人在菜地里,各得其所,有说有笑,都快活得像捡了大元宝。老王的地靠路边,他沿地边扎了篱笆,整整齐齐的。爸爸也在地边扎篱笆,老王就帮爸爸扎篱笆门。篱笆有尖桩,怕扎着过路人的手,爸爸就在尖桩上套上罐头瓶。朱老师就笑爸爸给篱笆桩头戴帽子。没事的时候,他们就站在地头,看着自家的菜地,聊着天。反正他们三个人总有说不完的话,只要在一起,就笑声朗朗。

又一个雨后初晴的傍晚,太阳挣扎出了乌云,美丽的红光,把座座青山映照得亮堂堂的,“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帅的诗情画意,就在眼前。树叶花叶上的露珠,闪着钻石一般的光芒。风动云飞,整个峡谷,成了一幅流动的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真是一句至真至理可以传之千古的名言。妈妈散步来到坡地,止不住大声喊叫:“哇!李维成!百合花!”是的,没错,百合花,怒放的百合花,有橘红色的,有白色的,她们依偎在篱笆边,粲然地笑着。还有凤仙花,她们没有百合花窈窕,但也不甘示弱,红红的枝上挂满红的粉的白的花,像一群小姑娘,在摇着风铃跳舞。邻居们都来避暑了,她们从路边走过,看到架上的豆角,出了穗的玉米,鲜艳的花,都止不住拿出手机,咔嚓咔嚓地拍照。“在我流血的地方,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妈妈随口吟诵着,爸爸接过话头:“在我流汗的地方,会长出一片美丽的花。”“如果花上下点头,那就是它在欢笑,如果花左右摇摆,那就是它在歌唱。”“”它用欢笑和歌声,来表达它的爱。”听到妈妈的赞扬,爸爸十分高兴,他憨厚地笑了。恰好一阵风儿吹来,花儿都开始摇头晃脑,仿佛他们的儿女在和他们说话,给他们唱歌。晚霞映红了愉悦的爸爸妈妈,三角地旁,花儿,菜苗儿,豆角儿,一切都是沐浴在晚霞的亮光中,鲜明可爱。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远处飘来了一阵歌声,伊顿的广场舞要开始了。“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听到歌声,爸爸也开始哼了起来。“八十身犹健,生涯学灌园。溪风吹短褐,村雨暗衡门……”《灌园》诗中身穿短褐的陆游,来到了爸爸的小花园。在晚霞的抚慰下,小小的花园都更加艳丽多彩。爸爸用自己的勤劳,为美丽的伊顿庄园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者简介】
周葵,1943年生于湖北省襄阳市。1963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68年分配至沉湖8250军垦农场,1970年二次分配到湖北省广水市一中执教至退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水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湖北省教师代表大会代表。热爱教育工作,喜欢舞文弄墨,所写作品,多次发表在《孝感日报》,《湖北省人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