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纪念日随感
耿志平(甘肃)
那年的春晚有一个小品《扶不扶》,一下子火遍了全国。让多少人在笑声中对现实生活中的这种现象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来自己摔倒的老太婆,却要赖上路人,这样的事情新闻上也屡见报道,有很多好心的人送摔倒的老人去医院,结果被讹说是他撞的,让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于是在看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人们就袖手旁观,不是上去扶,而是拿出手机以旁观者的姿态拍照发朋友圈,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
当有人出了车祸的时候,旁边站一大群人在那叽叽呱呱拍照。当某人有了轻生的念头的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围观,并且说一些过激的话刺激对方,使他原本脆弱的心灵,再一次看到人情的冷漠,世态的炎凉,加速了死的决心。那些围观的人和鲁迅笔下围观处罚犯人的人一样麻木,无情。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下,仿佛看一场死亡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作为见证人很光荣一样。 他们在没出事前不是积极的劝导,而是在那儿发朋友圈,现场直播,我不知道这些人在想些什么,虽然你不认识对方,但是那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你也不能这样冷漠无情,火上浇油,幸灾乐祸。他们失去生命,对你有什么好处?你又和他不是这辈子的仇人,就那么焦急地等着他去赴死,看到这样血淋淋的场景,你难道不怕吗?你的良心就那么心安理得吗?真的让人义愤填膺。

大家都知道,丛飞生前把自己演戏赚来的钱,都拿出来资助贫困山区的学生上学,当他有病无力资助的时候,很多人就写信骂丛飞是个骗子,不讲信用。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把别人的资助当做理所当然,而从来没有为丛飞考虑过。从飞的妻子还被三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在高速公路边扔石子砸死,让人感到万分的痛惜,这么好的人,为什么就没有得到好报?而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不知道,那些当初辱骂丛飞的受过资助的人,看到这条新闻,他们会有什么感想?会不会因为他们的自私自利而感到内疚?
还有一条新闻,一辆大巴车掉入河中,路过的一个村民不顾个人安危,跳入冰冷的河中,用石头砸破玻璃救出了19个人,被救出时,千恩万谢,因为这个人在冷水中浸泡的时间太长得了病,没有一个人来探望,你们怎么不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个人奋不顾身的营救,你们的命早就奔赴在黄泉路上。为什么就没有一点善良?没有一点同情心?你们的良心让狗吃了吗?你们就那么心安理得吗?难道你们的命就高贵?别人的命就低贱吗?难道别人就应该对你们施出援手吗?如果这位好心的大哥不出手,你们死的就不止是1个,而是19条鲜活的生命,是19个家庭的支离破碎,你们的父母,妻儿,丈夫就会在无尽的悲哀里度过艰难的岁月,哪里有你享受现世安稳的幸福?你们的这种做法实在让人寒心。
这样的事看的多了,就有一部分人对“见义勇为”望而却步。但还是有很多人对遇到困难的人施以援手。每当发生火灾,地震,水灾,车祸的时候,都有那些热心的有大爱的人冲到前面,把个人安危抛之脑后,明明知道前面有极大的危险,而他们却毅然决然,去营救那些素不相识的人。

为什么倡导学习雷锋精神,因为他代表了一个人内心的善良。在普通的生活中,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那些需要的人,帮助那些弱势群体,这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只要你有发自内心的善良和愿意助人为乐的情怀,你也可以是“雷锋”。这不是一件难事,发生了地震,水灾,疫情的时候,会有很多人捐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千万,我们普通人当然没那么大的能力,但我们可以捐一百,五十,甚至十块八块,爱心是一样的,并不是捐的多的就比捐的少的更有爱心,因为每个人能力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处境不同,当然不可以与那些名人比较,我们一辈子都赚不到几百万,还不要说去捐给别人。但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这是一份善良,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我们可以做一个志愿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需要多大的能力,只要你愿意。
我向来对那些志愿者报以崇敬的心情,你们都是默默无闻的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但你们拥有仁爱的心和热情。你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人,你们的精神值得表扬和学习,你们就是“雷锋”,你们就是当代价值观的风向标,希望这样的精神永存。
今天是雷锋纪念日,多地举行了学习雷锋的启动仪式,我希望这样的活动不是做样子,不是搞形式,而应当把雷锋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传承,让孩子从小就有帮助他人,与人为善的心灵,不要被那些一切向钱看的不好社会现象引导,做一个真正善良的人,助人为乐的人。不要有那种我帮了他对我有什么好处的思想,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大公无私的胸襟,而不是冷漠无情,袖手旁观。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一切从娃娃抓起。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