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改革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改革目标之一。2020年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为资质改革确定方向和路径。 为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建设工程资质改革的工作部署,2022年1月26日住建部公开征求建筑业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三部资质管理规定的修改意见,截止日期到2月26日。
2022年2月25日住建部公开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工程勘察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和《工程监理企业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到3月10日。
预计将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三部资质管理规定和四项资质标准的修编和实施。
小编对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趋势进行探讨,与大家分享。
1、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数量由593项压减至245项,幅度达到59%。其中勘察资质由26项压减为7项、设计资质由395项压减为156项、施工资质由138项压减为61项、监理资质由34项压减为21项,压减幅度为59%。
2、所有的资质等级原则上都压减为甲乙两级,有的资质只设了一个等级。
3、施工特级资质,包括房建、公路、铁路、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电力、矿山、冶炼、石油化工、市政一共10个类别,整合为综合资质,可以承担各行业各等级施工总承包业务。
4、将开展企业资质审批权下放,除最高等级综合资质和需跨部门审批的资质外,将其他等级资质下放至省级及以下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5、改革将做好新旧政策过渡衔接,设置1年的新旧资质过渡期,并实行简单换证。
整体来说此次改革力度较大,相对以前放宽了入场准入门槛。合并资质与综合资质大大拓宽了企业承揽业务范围,如此,对建筑企业来说绝对是利好消息。
但此次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数量由593项压减至245项,幅度达到59%,相对应的,注册人员需求也要相应减少。如此,对建设工程类企业和注册人员来说,也有一个调整和消化的过程。
资质改革落地后,将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整合。未来巨型建筑企业规模将继续增长但数量变少,中等规模企业数量和规模将出现双降的情况,而100人以下的小规模专业性企业数量将大幅增长。
结合近期中央确定的专业化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未来建筑业将出现三种优势企业:巨型全产业链覆盖、全资质的建筑企业,以央企为主,以规模、技术和融资取胜;专业化的中型企业,以专业性技术取胜;100人以下的各细分行业的特定专业,以灵活、低成本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