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皇坨传奇
文‖刘凤仙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满城区刘家台乡 “黄龙寺”村,那里是一个古老的小山村。也是红色革命老区,大自然原生态风景区。这个村名的来历,有许多人都解不开其中之迷。
为了探索历史文化的根源,在满城区原政协副主席商振华的帮助下,他为了收集黄龙寺的历史,曾找到黄龙寺村人刘士衡、刘金全。
从易县历史档案载,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献帝禅位于新魏王曹丕,是为魏文帝,公元221年魏王帝从古都洛阳派出高僧 游历全国名山大川,择地修建佛教寺院,以祈求佛祖保佑,巩固曹魏江山,来到太行山东青龙谷的法师叫慧缘。一天,他在大石上休息,忽见南山“王皇坨”顶上一道金光出现,一只黄龙从顶峰飘溜下滑,落在眼前不远处的青石板上,钻入地下,青石便被掀到一边,慧缘法师又惊又喜,因为他历经好几个月来,从未见过如此奇妙的景象。于是把此事原由向魏文帝奏报,魏文帝览奏,认为这是上天昭告天下,魏代汉是天意,便下旨将青龙谷改为黄龙谷,命慧缘在此建寺,御赐寺名为“黄龙寺”。因为皇帝建的寺院,所以殿堂楼阁非常雄伟。在正厅走廊前檐下,雕龙画凤,富丽堂皇,在五颗大红明柱上雕刻着龙飞凤舞,正门口高挂特大牌匾“黄龙寺”三个大字,光彩夺目, 大殿院内一旁摆放着一座大钟,另一旁是铜锣鼓差。这座大钟就成了玉皇大帝庙里的镇店之宝,钟声一敲响遍十里开外。慧缘法师就住在拜经台摩天住神农塔里面。
自从建寺以后,香火不断,在大旱之年,百姓遭难颗粒不收。方圆几百里的百姓们纷纷慕名而来寺院烧香求雨,百求百应。有的干脆不走了,开荒种地自搭茅屋,慢慢的便形成了自然村庄。这里的百姓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但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秋,在杏花漫山野时,山坡披上了淡淡的绿装。忽然来了一位青衣道士,游山逛景,发现了玉皇坨半山腰有个山洞,洞口一旁滴水成荫。道士钻进洞去观察一番,里面很宽敞,约有一间房子那么大,做饭睡觉都没有问题。青衣道士心想,这里真是一个修行的好地方,当天晚上就住在了洞里。后来有两只老虎出现,就住在洞的上面两个平台上。村里人们称山洞为老虎洞。
传说,在一个朦胧的早晨,天刚蒙蒙亮,这位青衣道士在玉皇坨脚下挑水,有一位放羊老者宿山发现少了几只羊,就拿着放羊铲找羊。快到山洞的时候,碰巧青衣道士挑水一步一步往上走,老者很纳闷,怎么看着道士用筛子挑水呀!满满的筛口还打着波浪纹儿。老者又擦了一下眼睛,感到很奇怪,紧走几步问了一声,请问道士,你练的是什么功夫啊,怎么用筛子挑水呀?道士就差几步到洞口了,这一声不要紧,道士还没有答腔,哗的一下水漏在草丛中,道士双手合拢双眼紧闭念念有词,无量天尊。老者赔礼到,对不起,对不起,擦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撒腿就跑了,从此再也不敢去玉皇坨放羊了。
1931年的一天,日本鬼子打进了东北后,慧缘的第十二代传人弟子海空,告诫所有的弟子们,这里过不了多久将成为一片废墟。弟子们听罢泪流满面,海空扑通一下跪地仰望苍天大声呼唤,可叹老祖宗的遗产将毁于一旦,哭罢多时,站起身来说了声,还是个自寻生路去吧, 说完带着两个童儿拂袖而去,弟子们伤心的目送师傅下山远去。
有个弟子叫法通,在寺院居住多年,他舍不得庙里的大钟,就和师弟们商量想办法把它带走。人在钟在,怎么也不能把这个镇寺之宝葬送在日本鬼子手里。他和师弟们一起费了好大力气把大钟滚落下来,那声音好似炸雷一般,就听山中惊天动地, 最后停在髽曁村头。等他们下来后,大家围观,法通说:师弟看看摔坏了没有,有一个小师弟说,真是个宝钟啊!完好无损。那个年代路也不好走,法通带师弟们只好忍痛割爱,离开了此地。从此,这座大钟一直停放在髽曁村头。
1937年日本鬼子侵入华北地区,举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浪潮。黄龙寺村第一批征兵参军抗日的有葛永福、刘永春、陈福祥和我的父亲刘占林等……他们共同被调配到陕西省任命。 而后被分配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他们共同跟随杨成武司令投入了激烈的战斗之中。
1939年,日本鬼子侵入太行山一带,杨成武司令率领大部队分别住扎在岭西、涞源、顺平、慈家台、黄龙寺等地。在杨家台、黄龙寺龙塘村、八亩台分别建立了兵工厂。杨司令和妻子赵志珍住在慈家台刘明贵家。他的秘密联络点儿就设在髽曁焦安仁家,当时他是村里的治保主任。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带领村里的民兵游击队随时配合八路军的战斗。看到山顶上狼烟信号时,立刻派游击队员敲响大钟,乡亲们赶紧上山躲避,焦安仁九岁的儿子焦贞科,听到钟声响起,他急忙把正在河边吃草的毛驴牵回家,杨成武司令的警卫员早己把文件装到两个大铁箱里,焦贞科头前引路运到大北沟岸堂里,然后用石头垒好,外面盖上柴草,等鬼子走后再把文件箱运回家。就这样与鬼子进行了 “游击战”施行敌进我退,敌退我扰的战略方针,在一百多里的辖区内,积极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1941年,在秋季反扫荡中,杨成武司令亲自带少部分军队,布阵埋伏在玉皇坨十几里内的半山腰,一千多名鬼子气势汹汹踏入玉皇坨脚下,八路军早已给鬼子准备好了战斗品。一声令下,就见山上几千斤的大石头像风车一样接连不断砸向鬼子,紧接着十几挺机关枪开了火。这突然的袭击,没有防备的鬼子乱成一团,有的当时就被砸成了馅饼。在这峡窄的山沟里,鬼子横冲直撞,鬼子军官大喊大叫,用刺刀指挥着要攻山, 因为山坡陡峭,几次都没攻上去,鬼子伤亡残重,使大部分鬼子死无葬身之地。鬼子气急败坏,立刻调来了两架飞机在玉皇坨上空扔下无数颗炸弹。玉皇大帝庙被炸毁,八路军战士们受到危机。杨司令立刻下令,同志们兵分两路赶紧往后山撤退,我们互相做掩护。
这时,山下剩下的鬼子在敌机掩护下已经冲上来了,杨司令带着十几个战士两位伤员边打边退。就在这紧急关头,青衣道士出现在他们面前,把他们引到山洞内,之后,用最快的速度把柴草封住了洞口。刹那间,一帮鬼子来到道士跟前,拿着刺刀指手画脚说着日语。道士不慌不忙双手合掌,他不知与鬼子说了些什么?鬼子却匆匆的下山去了。
道士见鬼子远去,观察一下四周,没了枪声,才回到洞里帮助伤员包扎好伤口,杨司令和伤员化险为夷。杨司令双手抱拳,向道士表达了深深的谢意,说:将来若有相见之时,定要报答,你我就此别过吧!道士双手合掌,无量天尊, 施主不必客气。道士目送杨成武司令和战士们及两名伤员下山远去。
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杨司令克服重重困难,打鬼子没有武器,这座大铁钟成了杀鬼子的强力武器,与鬼子浴血奋战,在太行山一带消灭了鬼子大批的主力军。
1945年8月15日本鬼子投降了,震撼全国人民,举国欢庆大快人心,多年以来,我们各族人民受尽了磨难,终于重见阳光。
我们要牢记在这太行一带曾经发生的一切,但不知有多少革命先烈为祖国献身,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我们要把前辈的遗志发扬光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传承千秋万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