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化 \ 蘇俊:富和園記(书法:邵跃晰)
蘇俊:富和園記(书法:邵跃晰)
精华热点

龍灣頸者,乃在鑒江之西,碧水如龍,夭矯廻旋,其地恰當龍頸也。前則觀山捧日,寶塔摩雲;旁則鑒水流金,芳洲蓄黛,盡得藏風聚水之勝,洵寶地也。吾友林公建和世居於此,新構園廬三畝,名之富和。囑余為記。諾之。
嘗聞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公之先祖兆才公樸厚忠純,少懷遠志,有聲鄉里。民元末更遠涉重洋,創業星洲,后移居暹邏。其間篳路藍縷,履棘披榛,家業遂興焉。是时,公之先祖母何氏夫人亦緣生計所需,隻身赴穗謀職,後卜居香海。而公之先考成富公畱居內地,自幼由其祖父元淸公撫育,年十三赴穗奉母,克盡孝道。抗日烽起,公秉志從戎,精誠許國。解甲後經商于穗、惠二州,頗多建樹。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奉父命偕黃氏夫人囬故里定居。蓋兆才公一脈,三代單傳。嘗闻仁者必有後,又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林家開枝散葉,此兆才公殷殷所望也。成富公歸里後育有三子三女,今皆有成,堪謂孝之大者矣。公畊讀傳家,克勤克儉,樂善好施,鄉人服膺。後任里正,清亷自守,恤老扶幼,無日懈之。初,成富公少小離家時,祖上所畱故宅不過數楹,僅堪蔽風遮雨耳。及至五十年代中,公手辟園廬約半畝,畧具規模。再至七十年代初,兆才公自暹邏郵歸款項,乃得擴建吉宅於故里,屋舍庭園已逹畝餘。落成後二年成富公之次子建位公赴港創業,更辟新局,不墜家風。是年兆才公榮歸故土,兒孫滿堂,乃得終老家山。生於斯,歿於斯,落葉歸根,唯其積善,故有餘慶也。今建和公承兩代之澤,創和豐酒家於高城。抱誠而守信,重禮而尊文,待人寬厚,和善生財,故企業風生水起,八方譽之。復熱心公益,情繋梓桑,每多善舉,此皆家風使然也。公今築富和園於鑒濱,乃取成富公及公之名合而成之,名正言順,足徵其瑞。富者,蕃也盛也;和者,中庸之道也。欲其蕃盛,則必循之以道也。使後來華胄,無忘其先輩堅韧之志,忠厚持家,誠信待人,克紹其積善之風,則蕃矣盛矣。余可預為卜之也。辛丑冬月吉日同邑晚學蘇俊謹記。
















苏 俊 石头斋主,粤人,《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少日从湖湘周先生毓峰习诗文。零六年后拜津门王先生蛰堪为师,学为倚声。有著述多种。邵跃晰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省青年书协理事,汕头市书协教育委员会主任,广东书法院创作员 ,广东岭南书法园特聘书家,区政协委员,区优秀拔尖人才,广东省“新世纪之星”。作品参加全国"兰亭奖",十届,十二届全国展,行书展,手卷书法展,全国行草书展,全国册页展,全国楹联展,全国楷书展,全国扇面展等。在省“康有为奖”“南雅奖”"中青展”三大展连续获最高奖。共获奖、入展览近50次。6次被获得市文艺奖,三次获得区文艺奖一等奖。被四川“杜甫草堂",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广东省委办公厅,岭南书法院等单位收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