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在 恰时好运来
俞荣斌
去年我们夫妇住在老家两个多月,经常听村里人说起一个人,而且都对他赞口不绝。有的说他人品好,有的说他运气好,还有的说他和他公司名称取得好。他就是我小学同班同学,叫陈运雷(来的谐音),企业叫"好运来"集团公司;著名品牌叫“好运来"门窗。
同村人都知道他原是住在村西一个破庙里的孤儿。27岁娶妻,儿女双全。四十年的日积月累后在刚走出校门的儿子帮助下,把企业做强做大。二00三年,他们把企业做出了规模和知名度。二00九年置地扩展,此后又一次提升。现集团公司拥有自置的三万平米的厂房、二百多员工,有五大支柱产业,从国外引进三条自动化喷涂流水线。儿子接手后,用新的经营理念,审时度势地让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我们在老家期 间,他们夫妇邀我们到家做客,到厂参观,无论是产业与家业都让人感到震撼。但印象最深的的还是他不忘本,守初心的情怀。
运雷致富后,少至数万多至数十万,多次赞助学校、老年协会、乡村公益事业等。但由于他要求对方不宣传不外扬,所以鲜为人知。这次在我再三请求下,才勉强地说了一些。这其中几件事还是深深触动、感动了我。
一碗面的故事。当年,少年的运雷,自己用竹片编了些蜂箱隔板到远处卖。身上只够来回车票的钱。到义亭火车站,错过了点,要等第二天才能上车。此时饿了一天的他迷迷糊糊地卷缩在车站一角。被一个养蜂人发现后,领到面馆给他买了一碗“光面”,热气腾腾的一碗面下肚才缓过劲来,不至于饿昏他乡。但那个养蜂人没有留下地址。后来,待到他小富后即打听这个恩人的情况,后来终于找到了他家。一进门运雷就向他深深鞠了一躬。先开口“恩人,当年我并不熟悉、更无来往,却伸手帮我,不但让我免受饥饿,还暖了我的心,早就想来看您啊”。老人家也说,“一碗面,让你记了一辈子,天底下哪有你这样的人啊!”。说着,两人紧紧抱在一起,相拥而泣。“恩人,您不仅救我一命,而且教我怎样做人。您的大恩大德。我不会忘,我子孙后代也不能忘!”说着说着,俩人又泣不成声。……正如他所说,当年别人送他的这碗面,对他一生的为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个同村的小学同学告诉我,运雷他赚到钱后,无论远亲近邻,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经济上有什么困难,只要他知道,没有不出手拉一把的。有一个亲戚的孩子上大学,全家正为凑不够学费发愁时,他主送去了一个大红包,解了燃眉之急。
姑娘找上门的故事。运雷妻子回忆说,有一天,一个年轻姑娘,提了一篮馒头、鸡蛋等礼物,进门见到我老公就说谢谢恩人!。弄得全家人一头雾水。这个姑娘讲述了事情的原委:那一年,我和弟弟都未成年。家里先是父亲出车祸,双腿截肢;不久母亲查出癌症晚期,奄奄一息。我们两个半大小孩忍饥挨饿。当时运雷叔从别人闲谈中听到这事后,马上找到我家,把身上的1200元钱一分不留地给了我妈。帮助我家度过难关。我妈临咽气前嘱咐我们姐弟俩,一定要上门感谢这个好心的叔叔。她动情地说“妈妈虽然走了,妈妈的嘱咐我们不能忘,叔叔对我们的相助之恩不会忘。话未说完,已泪流满面。在场的人也为之动容,纷纷给了她安慰。年轻姑娘走后,运雷接着告诉在场妻儿,她们家当时的境况与自己爸病死时的情况太过相似。一下子就让他想起自己的过去。他十一岁时母亲病死后三个月一个妹妹又夭折。十三岁时父亲病故。两年失去三个亲人,谁受得了?父亲死的那晚,三个人一张床。九岁的妹妹与父亲睡一头,他睡另一头。第二天,妹妹醒来看爸爸没动静,大喊爸爸,爸爸!爸没回声;又拼命摇父亲的头仍没反应。妹妹又急又怕地大哭大叫。他听到妹妹的哭喊声,爬过去试了试爸的气息,才发觉爸爸早已断气,身子都僵了。从此,他们兄妹就开始了孤儿的生活。他动情说:“大年初一,家家上坟扫墓,我也想带着妹妹去看看离开我们不久的爸爸妈妈,给他们的新坟添把土。但做不到啊!妹妹饿在床上还等我给她找一口吃呢。我到圹边去捡挖藕落下的藕尖和藕节带回家当饭。那个时候,田里的、地上的,只要能吃的都捡起来吃过。所以一听到他们家的遭遇,就情不自禁地帮了他们。只可惜,我那时能力有限,力不从心。没想到,她妈妈才走,就忍着悲痛来登门感谢,这孩子真不易啊!”。运雷妻子这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他路见困难,解囊相助的事真不知有多少次了,连他自己心里也没数。而且从来不与家人提,更不对外人讲。运雷对老婆这番话很不以为然。理直气壮地反驳,“这有什么好提好讲的。我们不也是有许许多多好心人帮助才长大才有今天的吗?做好事,想那么多干啥?只要对得起自己良心就好了!”
以德报怨的故事。父亲死后不久。他们从一个外出谋生的同村人那里得知他们母亲与前夫生的姐姐嫁到了金华大山深处的一户人家。孤苦零丁的他们知道了这世上还有一个亲人,就央求这个同乡带他们去投靠从未谋面的姐姐。一百六十多里的水路陆路,一个十三岁,一个九岁的两个孩子挑着行李又是翻山越岭又是搭船,连续走了好几天,走得双脚又红又肿,脚底全是血泡。到了那一家,姐姐对他们很亲,姐夫还带他一起干活。他们满怀期待想留在这家。但一家主事的婆婆却容不下他兄妹俩。自作主张要把他兄妹送人。当哥的哪想到千辛万苦寻亲寻出这样的结果。他姐也是痛苦、内疚。但姐姐作不了婆婆的主。他与姐姐商量,为活下去,妹妹暂时留下来,但他得回老家。他若不回家,就“绝户”了。怎么对得起死去的父母。姐姐泪流满面地答应弟弟要求,说服了婆婆让他回老家,但他的妹已给了村的一家。临走前,他与妹妹告别,妹妹紧紧拉着他的衣服,撕心裂肺地哭着嚷着要跟着一起回。当她知道已无法改变现状时,偷偷哭泣着不止一次地问他“哥,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可一定要来,要早点来啊”。但凡有一点办法,当哥的怎么忍心把一个才九岁的小女孩丢在那深山老林?怎么忍心让她生活在一个陌生家庭。当哥的一边哄她“你好好听姐姐话,哥一定早点来接你!”一边也止不住地流眼泪。回家后他养活自己一个人都不容易,就只能让妹妹一年年地盼望,又一年年地失望了。妹妹才十七岁,收她当女儿的那家就逼着她与家中一个儿子结婚。妹妹坚决不从。说只有先见到哥,再谈结婚事。他赶到妹妹的家,妹妹还是央求哥哥带她离开这里。哥哥表示实在无能为力时,她含泪说“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相见。我将来死也要死回老家去!”望着妹妹渴望又绝望的眼神,当哥的心如刀绞。心中发誓,哪天有能力了,第一件事,就来接妺妺!
若干年后,发达了的他兑现了当年的诺言。接他妹妹进了公司,培养妹妹的两个儿子成了公司重要骨干,还把妹妹的两个儿媳妇也在公司安排了适合的岗位。妹妹一家对他们夫妇感激不尽,对公司忠诚负责。而他却说,是我这当哥的亏欠妹妹太多。
当运雷富了后,多少年来,过了年就去看他那个同母异父的姐姐。给她送钱送东西。比他大六岁的姐姐,每次见面都怀着愧疚的心情,为当年的事向弟弟赔不是。但他每次也都真诚告诉姐姐。“您是我们最亲的姐姐!最好的姐姐!我们一辈子都认您!”他还告诉姐姐,当时年少不懂事,曾为把他们送人的事,怨恨过她的婆婆。长大后明白了,当年婆婆这样做也有她的苦衷。一个山里人家本来就很困难,哪还有力量多养活两张嘴。所以早就原谅了她老人家了!
他姐见到弟弟不仅孝敬她而且宽容她婆婆,真心佩服弟弟的德行。经常对人说,难怪他厂子办得那么大,生意做得这么火,那是因为他的人品好,肚量大!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上次回家与他交谈,他曾很感慨地说,要说感恩,共产党的恩最大!要知恩图报,共产党的恩必须报。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改革开放政策,我这个住破庙的孤儿,哪有这么好的运气,哪有这么大的产业,哪有这么多的家业,哪有这么安宁的日子!我想最好的知恩图报就是要守住初心。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做企业的初心就是不忘本,不唯利,尽全力带动大家一起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