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同史沫特菜在西线战场
桑民强 刘佳维
乌云密布,阴风寒冽,大地萧瑟,远方传来隐隐的枪炮声。一辆军用卡车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奔驰着,上面坐着史沫特莱、周立波和舒群。
(一)
舒群和周立波是在西安八军路办事处,由林伯渠和周扬支派以随军记者的名义,去山西东南前线的八路军总司令部工作,同行的还有美国作家史沫特莱。三人到达八路军太原办事处时,周恩来为三人讲了抗日形势,并介绍他们访向国民党山西军政首脑阎锡山,还亲自为他们画了去八路军总部的地图。
那天夜里,史泳特莱在临时搭起的单人帐蓬里睡不看,脑海里都是一路上看到的那些没人照看的伤兵的悲催画面。而在黑暗中舒群也不停地翻自,嘴里叹气。史沫特莱隔着帐蓬同舒群:“你怎么睡不着啊?”舒群说,“这些人是满州的骑兵,他们让我想起北满的父母,我不知道他们生死,我也许再也看不到他们了。”
这是1937年10月第三个星期的一天,史沫特莱、周立皮和舒群坐着一辆八路军的汽车离开了太原。汽车在通向五台山的满是灰尘的山谷里费力地爬行着,在长龙般的灰尘中一路颠簸。最后,把他们带到五台山上的全民族抗日救国会总部。穿着制服的热情的年轻人为他们订了一桌饭。很快房间里挤满了平民,他们因为缺乏睡眠而非常疲劳。大约中午时分,他们到达了一条宽阔的金色阳光普照的峡谷里的村庄,被分到了一间大的石头房子里,房顶上有雕刻的滴水饰,铺满了彩瓦。一片桦树林保护着这座村庄。在峡谷的远中,座落着另一个村庄,以及一片树林,这其中就有朱德的总司令部。史沫特菜他们抵达不久,一名卫兵骑着马跑过来,带来了朱德总司会欢迎的口信,史沫特菜三人居住的房子是军队的政治部,院子里到处是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他们穿着缴获的日本大衣,腰间别着日本手枪。主人也给三人端上了日本食品,在抗战生活里这算是奢侈的一餐。他们在五台山待了一个星期,几乎每天与朱德总司令待在一起,朱德司令对八路军渗偷到敌后以来的战斗做了一次全面的报告。
(二)
一天,突然接到八路军的命令,要司令部转移,并派出一个师到正太线,以便阻止日本人前进。在接下来的这个早晨,三人开始了一次难以忘怀的急行军,向南穿过崇山峻岭,直达正太铁路。他们白天冒着被轰炸的危险急行军,当晚上到达一个休息地时,他们看到了树上和墙上的粉笔符号,指示着每一个部门到他们的休息场所,甚至发现“新闻记者”的字样写在扇门上。每到晚上,部队刚到落脚地,就能听到铜锣的敲打声,以及“开会了,开会了”的叫喊声,抓紧一切时间进行抗战的宣传教育。整个漫漫长夜,一场凶猛的战斗就在三人驻地山的另一面展开着,能听到机关枪开火的粗旷的交响曲。黎明时分,胜利的消息传了过来,史沫特莱、周立波和舒群跳了起来,飞快地翻过山的那一面,到达了战场,看见了几百匹载重的从敌人手里缴获的马匹和骡子。整个山谷蔓延向南方,山谷一片混乱,战士们大喊大叫笑着。
那是一一五师在正太路南侧行阳地区的一场伏击战,史沫特菜、周立波和舒群看到打了胜仗的八路军战士都那么年轻,他们虽然已经走了一整天,依然步伐矫健,生龙活虎,战士们大部分都扛着从日军手里缴来的武器,穿着日本军大衣、日本军服,背上不再是那种质地粗劣的灰布棉被,而换成了轻便暖和的日本军用毛毯。他们看到有人在忙着处理缴获的战利品——军用地图、日本军旗、日本妇女为士兵们缝制的防弹“千针衣”和祈求菩萨保护的“护身符”。史沫特莱拿起这些好看的小玩艺儿,讥讽地说可惜了日本妇女的一片真心,护身符并不灵验八路军把佩戴它的主人打得落花流水。
有一次在行军途中,偶尔遇到一些从前线溃败下来的国民党的军队。他们衣帽不整,没精打彩,背上没有行装,身上没有大衣。他们对八路军缴获的日本军的棉衣、大衣、军用毛毯,各种新式武器十分羡慕。
史沫特莱问一个土兵“你们的行装呢?"
那个士兵垂头丧气地说:“在战场上丢了。”另一个士兵接上说:“不是我们不能打仗,而是指挥官的恐日症太严重了。往往是战斗刚打响,我们正准备拼命冲锋时,指挥官就下了撒退的命令。我们一撤退,小日本就趁势追击,结果我们把行装都跑丢了。”
(三)
史沫特莱三人在一一五师前线指挥部采访了林彪,请他回答了一些关于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以后,又回到了八路军总部,见到了朱德总司令。当时日军攻占了太原。史沫特莱问:“太原失守后,华北的抗日战争将如何进行?”朱总司令回答说:“太原失守后,国民党军队组织的太原保卫战就宣告结束,华北的抗日战争将要变成持久的游击战争。”史沫特菜又问:“八路军会不会撤退到黄河西边去?”朱总司令把大手一挥,说:“不会的,我们绝不退过黄河,要留在华北,组织民众,武装民众,开展全面的抗日游击战争,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朱德拿出一本小册子说:“这是毛泽东的《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你们看过没有?这是洛川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里面提出的《十火救国纲领》是中共中央对于抗战的具体主张。”任弼时同志随即给史沫特莱三人分发了毛主席的这本小册子。朱总司令分析了当前抗战形势,充满信心地说,“毛主席命令我们八路军在山西坚持游击战,有我们在,敌人要想在山西横行是办不到的,最后胜利一定是居于我们的。”他紧紧握了拳头,充满了抗日必胜的信心。最后朱德对他们说,“希望你们到处看一看,多写一点,好好宣传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主张和边区军民的事迹,让全中国、全世界人民都来了解我们无畏的战士,了解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史沫特莱、周立波和舒群听了朱总司令语重心长的话后,激动地表示“我们一定写,一定写”。在总部,朱德总司令非常支持他们的采访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同他们的私交也很好,甚至亲自做饭给他们吃。
后来在武乡县段村,史沫特菜他们见到了彭德怀副总司令,又问了八路军会否西渡黄河一事,彭副总司令斩针截铁地说,“八路军要把山西、河北以及整个华北的群众都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八路军都将坚持抗战到底,不离开华北人民,不西渡黄河!”
(四)
一位骑马的卫兵来到舒群住的屋子,通知他朱总司令要见他。舒群马上赶到八路军总部去面见朱德。舒群走进司令部时,理发员正坐在台阶凳子上,为肩膀上围着白布单子的朱总司令剃头。
“总司令好,听说您找我有事。”苏群举敬手礼,双脚立正,一本正经地报告说。
“干嘛那么严肃,我们是老朋友了。”朱总司令开阔黝黑的脸庞上堆满了微笑。
“我有个想法,想跟你说说。”朱总司令理完了发,把军帽戴在光头上,挥动着大手说,“请到房子里唉。”
这是一间很大的房子,里面挂满了从房顶直垂到地的军用地图,上面用几种颜色画着许多箭头。表示日军、国民党军队、八路军的位置和行动路线。
“听说你抓紧一切时间写战地见闻,给延安或上海的报刊撰稿,表现不错嘛。”朱总司令笑咪咪地表扬了舒群后,然后话锋一转,说:“你与周立波同志是毛泽东同志圈定的赴西线抗战的战地记者,我们信得过!”
“总司令,我还做的很不够,一定更加努力,不辜负毛主席和总司令的嘱托。”舒群又立起身来,立正敬礼,大声地说。
“坐,坐,这样,我工作繁重,我想聘你为我的政治秘书,你看怎么样?”朱总司令终于说出了今天特意“召见”他的真实目的。
一股热流一下子涌上舒群的全身,他实在没有想到朱总司令会将这么重要的职务由他来担负,这是多大的信任。他还在这么想的时候朱总司令又说:“这是中央临时决定的,希望你能担起这付重担。”舒群还有什么好说的,拼尽全力也要将这朱总司令的“政治秘书”做得名符其实,尽善尽美啊!
从这天开始,舒群随时要向朱总司令提供日军、国民党军的动态,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以及自己对动态和形势的看法和建议。
舒群给朱总司令当了四个月的品时政治秘书"。
在这不平常的日子里,舒群记了不少笔记,他往往是在长途行军之后的夜里还要写作,给延安或上海的报刊撰稿,舒群那时已经疲带之极,而且双脚不能走路,因为脚上长满了水泡和血泡,但还是坚持撰稿。
1939年6月22日,舒群出版了《西线随征记》(报告文学)一书,为《战地生活出书》第六种,上海杂志公司刊行,汉口《新华日报》登出广告,广告说:“舒群先生是东北的青年作家,抗战后奔驰在西线各战场上,从西安出发到太原前线的经过,写成这本杂记,全书16篇。它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从“八一三”事变后得到毛主席的允许以记者身份于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参加了八路军后西线随征的所见所闻。有新识者与同行者贺子珍、史沫特莱女士、周立波,有幸相遇彭德怀,有较为熟识的领导、留苏学生、当过上海大学教授、八路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有以《中国的爱人》为题的朱德总司令,有日本俘虏松井四朗,有丁玲和他的伙伴陈明,有基督教信徒、反日侵略的英国老太婆如丁格等等。他写炮火中的前线,写正太线上,写俘虏,写善良的农民。舒群,他的流畅的笔调,热烈的情趣,报告给我们许多战地生活的实况。
(五)
林彪送给史沫特莱、周立波和舒群各一匹日本大洋马。史味特莱骑着日本大洋马在队列的中间走着,她不停地把手伸进衣服里在身上搔着痒,她的身上已经生了虱子。史沫特莱搔着痒,记起了贺龙在延安时对她说过的话,“如果身上不生虱子,不发痒,那就绝对不会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舒群对她说,“我记得您以前对虱子是厌恶的。”史沫特莱回答“过去是庆恶,但现在八路军的指战员们身上都生了虱子,为什么我就不能生呢?我现在身上有了虱子,该成为一名真正的八路军了吧。”周立波和舒群,以及其他随行人员齐声说:“史沫特莱女士,我们早就将你当作自己人了!”大家都笑了起来,史沫特菜的笑声显得特别爽朗,自豪。
前而是一座不很高的山,翻过山去就离有名的洪洞县城不远了。前面的队伍已经上到半山腰,他们摆动着红旗,喊着加油的口号。史沫特莱看见山上飘动的红旗,在白雪的映衬下是那么的鲜艳,简直像在白玉的世界里燃烧的一堆火。就在这当儿,舒群和周立波争论起究竟是苏三的“洪洞县里没好人”使洪洞县出了名还是历史悠久人材济济的洪洞县让苏三沾了光?史沫特菜了解了来龙去脉后,笑了笑说:“别争啦!依我看,洪洞县与苏三,相互沾了光,你们说对吗?”周立波和舒群都笑着说:“你说的也有道理。”说完,三人都哈哈地大笑起来。
到了洪洞县后,史沫特莱又高兴地说:“舒群,我看应该把苏三的那句唱词改一下。”“为什么?”舒群情奇地向。史沫特菜说:“自从入洪洞具以来,到处看到洪洞群众拥护八路军,支持八路军抗战的情景,洪洞县群众的这种抗日精神多么动人啊!”周立波和舒解说:“对!这都是我们亲眼所见。所以我考虑应该把苏三的那句唱词改成“越思越想越动情,洪洞县里皆好人。”周立波、舒特群齐声叫道:“改得好!”
12月下旬,周立波奉命陪同美国友人卡尔逊去边区专察,与舒群分别时,不胜依恋,赋诗一首以赠舒群:潇洒临风日,悲歌沉醉时,残春怀胜季,余勇上征骑,同行逾二月,劳燕忽东西,男儿别无泪,书此报依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