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要说爱你,不容易
文:郭文斌
二月最后一个周六与几位朋友相约抱团宝鸡风情一日游,可谓是吃好了,游美了!中国青铜器博物馆、石鼓园、陈仓老街、西府老街大开了眼界,也有诸多的感慨!

感慨一:两地同属于地级城市,都是关天经济区的参与者,也是大秦文化的传播和受益者,然两地经济已经相差甚远,文化差别已泾渭分明。2021年天水GDP750.33亿元,宝鸡GDP2548.7亿元,是天水总量的3倍多,前者排名甘肃第五,后者排名陕西第四。天水房价过万元,宝鸡房价才半万元。作为天水人看着这些数据,我们还能说些啥呢?

感慨二:尽管同属秦文化,差异之大无以复加。天水人引以为豪的麦积山文化、三国文化、伏羲文化、先秦文化、大地湾文化都没变成实实在在看得见摸的着的经济元素,让天水人受益。我们只是在学术界、政界宣扬自己的五大文化,乃至一秀几千年的文化。一场持续了三十多年的伏羲祭祀大典,也没有让天水走向全国,更没有让全国了解天水,这到底是谁的尴尬和郁闷!天水人的文化认同感始终与陕西人不在一个层次。

感慨三:无论天水人走到哪里,甘谷人、武山人、清水人、张川人与秦州和北道人各说各的话,各喜好各的美食,基本上没有文化认同感。而进入陕西境内,一口地道的陕西腔就是通行证。一碗面、一碗羊肉泡、一碗粉皮凉皮、肉夹馍是老陕的最爱。而天水人就五县两区饮食都不是一个口味,更不要说甘肃全省的情况了。天水人爱吃呱呱、面皮、凉粉、馄饨、臊子面、浆水面、打卤扁食;清水人就爱吃自己的瞎扁食;甘谷人爱吃油圈圈、武山人爱吃凉皮;张川人专好大锅盔,互补不通,兼容不通,于是在天水就形不成大家认同的能走出天水,越过宝鸡,走向全国的美食,于是天水人只能自娱自乐,自我陶醉。一面说着自己过往的文化历史,一面说着自己宜居宜住的环境,可就是招不来客商,挣不来外地人的钱钱。同样是人造景观,别人挣得盆钵,而我们叹息门前冷落鞍马稀。只能在买地盖楼买房的商圈中不断掏空自己的腰包。

感慨四:看着宝鸡人陈仓老街川流不息的人群,看看我们自己的西关古城和伏羲庙,看看人家满街的价格适中的美食,看看我们装修气派风格各异的酒店餐馆,哪一个消费者摸摸腰包都会望而止步!天水与宝鸡最大的区别是缺少人间烟火味。而宝鸡的一条仿古老街到处都是人间烟火味。无论是戏台上的秦腔清唱,还是戏台下的一壶茶水,一桌麻将、一副扑克,三三两两,听戏喝茶,聊天打牌,相得益彰,这就是普通人休闲放松的生活。而在天水找不到这样百姓们娱乐休闲的场所,有气派的茶楼,有烟雾缭绕的麻将室,可没有百姓们看到的几个老友,几盘可口下酒菜,抬头看蓝天白云,低头闻人间烟火味的地方。于是我们只能将自己腰包掏出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感受人家的烟火味,去感慨自己何时能有自家人的滋润呢!

我们住在这座城市,喜欢这座城市,却总感觉我们始终比别人缺点啥东西。我以为缺少陕西人包容兼收的文化,缺少大秦后裔的博达胸怀,缺失不带扬鞭自奋蹄的赶超精神。于是一直在自我陶醉中,在自以为是中,在不断内耗中等待机遇,看天上啥时候有馅饼掉下来,能砸出来金蛋就发了。一个国家没有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领导人,它的人民只能跟着遭殃,同样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没有好的领头人,这个城市也只能跟着受苦受难。天水的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外面的世界考察了一圈又一圈,学习取经招商以资办法想了许多,而经济仍然萎靡不振,不如南方一个小镇的经济总量。除了房价高、物价贵、交通挤、工资低、消费高之外,再找不出合适的词语形容我们所住的这座千年古城了!天水,要说爱你,真不容易!
作者介绍 
郭文斌,男,甘肃清水人,喜好诗歌、散文、评论、新闻等。长期从事企业宣传工作,在自媒体偶有拙作发布,常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自勉,喜欢以文会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