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甑山县公宇文恺:再造新城名青史
文‖吴雷
马鞍甑山,因山形如甑而得名。古时,甑山与位于汉阳的龟山即古称大别山遥相呼应,而被称为小别山。汉川置县始于我国南北朝时期北周保定元年,即公元561年,县治在现马鞍乡甑山,故名甑山县,旧县城设在今马鞍乡甑山村附近,是汉川市最早的故城,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
据《湖北考古.汉川》一书载,甑山的遗址在甑山村陈家台和王家门湾内,遗址的主体在陈家台,南边涉及王家门部分。西距汉江约80米,东为农田,东北方为甑山村王家台、张陈台。甑山遗址南北长约170米、东西宽130米、面积约2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采集新石器时代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磨光黑陶和泥质红陶,纹饰有篮纹、弦纹、刻画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鼎、罐等;商代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鬲、大口尊、罐等。故遗址采集亦有南北朝时期城砖等。
甑山县公宇文恺,代郡武川人,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隋朝建筑学家,官至工部尚书、安平郡公、金紫光禄大夫。著有《东都图记》《明堂图议》《释疑》等著作。据唐代魏征《隋书.列传.卷三十三.宇文恺》载,吕文恺因为隋文帝修建宗庙有功,“别封甑山县公,邑千户。”魏末、两晋南北朝时期,县公为公爵的第二等,次于郡公,县公为实封,有封国、食邑。然而,宇文恺并未能在甑山县做他的县公,而坐享其“食邑”,而是很快被隋文帝诏令去兴建“大兴城”。
早在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五年),刘邦定都长安之后,长安城就开始有所建设。后来几经变迁,到582年7月,隋开皇二年六月,隋文帝杨坚认为长安建都年代久远,市容狭小破旧,宫殿、衙署与居民混杂,管理不便,皇室贵族也不安全,遂下诏:“今区宇宁一,阴阳顺序,安安以迁,勿怀胥怨。龙首山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公私府宅,规 模远近,营构资费,随事条奏。”任命高颎和宇文恺“创造新都”即“大兴城”。大兴城因隋文帝杨坚最初受封大兴公而得名。隋文帝大兴城的营建,由左仆射高颎担任正监,宇文恺担任副监,史称“高颎虽总大纲,凡所规画,皆出于恺”。
宇文恺设计时,参考了北魏洛阳、北齐邺都等城市的建设经验,以《周易》的乾卦理论作指导思想,充分地考虑了地形与水源的关系。他将“八水绕长安”的劣势,一变为优势。整个城址位于渭水南岸,西傍沣河,东依灞水、浐水,南对终南山。根据其地理环境和河道情况,宇文恺开凿了三条水渠,分别引泸水、涌水、泾水入城。城南为永安渠和清明渠,城东为龙首渠,龙首渠又分出两条支渠。三条水渠都分别流经宫苑,再注入渭水,不但解决了排水问题,而且方便了生活物资的运输。全城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部分。宋代李昉《太平御览.州郡部.卷二》记载:“宫城东西四里,南北二里四十步,周回十三里一百八十步,高三丈五尺。”宫城北面的广大地区是禁苑。
新城实行分区设计,宫殿、衙署、 住宅、商业各有不同的区域,宫城紧靠外城北墙中央,雄踞龙首 原顶。宫城之南是皇城,是军政机关和宗庙所在。宫城和皇城集中布置在中轴线的北端,南半部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六省、九寺、 一台、四监、十八卫等百官衙署的所在地,北半部供皇帝和皇室成员居住,形成了“前朝后寝”的布局。大兴城城区有六道高坡,地势高下错落。宇文恺因地制宜,将皇宫和百官府署建在最高的龙首山,城墙四角则建于城区高地,控制制高点,帝王气度毕现。东南方因为地势较高,居人不便,辟为风景区,建皇家园林,芙蓉园。大兴城又有东西两市,西市外更有漕运通航。渠水所到之处,萦来绕去,水波潋滟,“渠柳 条条水面齐”,为新都的庄严威仪,平添一份飘逸的美感。大兴城气象宏伟。南北中轴线纵贯全城,东西左右对称,坊里排列入棋局。街道宽直,整齐划一,南北向大街和东西向大街 纵横交错,形成网格布局。
大兴城从公元582年6月开始兴建,于当年年底竣公,次年3月正式迁入使用。建造时间前后历时9个月,其修建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在当时刚历尽战乱百废待兴的社会状况下称的上是奇迹。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力、物力的组织和管理都应是相当精细和严谨的。大兴城是宇文恺最高的建筑成就。隋朝兴建的大兴城,即唐朝的长安城,面积84.1平方公里,它与明清时兴建的北京城,面积60.2平方公里,公元800年建造巴格达城,面积30.44平方公里相比较,无论是从规模上讲还是建筑本身意义来讲都是世所罕见的,开创了世界古代建筑史的历史,堪称“世界第一城”。古时甑山县公宇文恺,也因再造新城而名留青史。
(责任编辑 熊攀)



作者简介:吴雷 男 七零后;毕业于湖北大学,从小对古藉、古诗词楹联及古色古香的民居、摆饰、陶瓷、化石、器皿等特别钟爱并专注搜寻、研究;吴雷不是雷军(小米科技创始人),但有着与雷军同样的韧劲与执着。从不熟识汉川文化到成为汉川的“活词典”、“活地图”、“活百科”、“汉川历史文化研究者”;吴雷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还在专心研读,他的积蓄大多用来购置书籍,用来加深对汉川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盛誉之下,饱含着他的韧劲、坚持,和一如既往的热爱与初心。



